這兩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吃飯自有他們的一套“規則”!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最近很頭疼,因為他家的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已經4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每次吃飯總是要逼著,讓她在家裡到處追著喂,有時候還要出動全家人,家裡人真的是又氣又急,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家庭在讓孩子吃飯這件事上頭疼不已,常常要鬧得雞飛狗跳。關心孩子的吃飯問題,父母真是操碎了心,不是擔心孩子吃得太少,煩惱孩子的挑食的壞毛病,就是頭疼孩子吃飯不能乖乖坐著吃,這些問題弄得家長時常憂心忡忡。


這兩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吃飯自有他們的一套“規則”!


孩子吃飯的3個真相

為了更好地解決孩子不好好吃飯的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對孩子吃飯這件事有一些深入的瞭解。

1.孩子身體發育,飲食結構會發生改變

1-2歲的孩子不按時吃飯,而且還很“挑食”,喜歡的會多吃幾口,不喜歡的就不怎麼愛吃。其實,這種現象並不是不正常的,主要是因為孩子成長放慢導致的。

在孩子1歲以前,他們吃得多,長得也快,我們可以看到在孩子1歲左右,他們就能夠有將近是剛出生時3倍的體重。但是當孩子到了1-2歲的時候,孩子生長的速度會變慢,體重增幅只有1/3,有時候還會更少。

飲食結構的變化也受孩子情緒變化和運動能力增強的影響。

孩子對自己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抱有戒心,是很正常的,是他們處在適應階段。他們會學習哪些東西是沒有危險性的,可以吃的,他們往往更願意吃自己熟悉的食物。

在孩子處於1-2歲的學步期時,他們會學走路,吃飯的時候也不會乖乖坐著,營養學家建議這時候少食多餐會更適合寶寶。到孩子1歲的時候,他們會學著用拇指和食指撿東西吃,所以在食物裡,他們也傾向於選擇小份的、比較容易捏取的,這也改變了孩子的飲食結構。


這兩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吃飯自有他們的一套“規則”!


2. 孩子自身有平衡系統

營養學家曾經對2-5歲的孩子進行了一項研究:

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裡,每天吃3頓飯及3次點心。每天的食物多樣而均衡,偶爾會供應甜點。特殊之處是每餐供應的量是平時的兩倍,而且孩子可以自行決定吃多少。

最後發現,孩子在一天裡吃的食物正是他們所需要的量。儘管孩子有時候吃得特別多,有時候吃得很少,或者幾乎就沒有進食,但是最後,每天裡的這幾餐加起來的量,並沒有太大的差距。當孩子有一餐吃得非常多,那麼他下一餐,就可能吃得很少,在大人沒有在場的情況下,孩子自我調節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同時,還有研究發現,孩子的食物量受遺傳的影響,彼此之間可能有較大的差距。比如有些嬰兒一天需要超過900克的母乳,有些嬰兒則只需要不到600克的母乳。當孩子到了3歲左右,他們之間的食物量差距更是顯著,有些孩子每天要吃1000克左右的食物,而有的孩子只需要500克左右。

因此,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孩子每一餐攝取的食物量,如果這餐他吃得少了,下一餐,他可能就會自己多吃一些,補回來。


這兩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吃飯自有他們的一套“規則”!


3.模仿周圍的人

心理學家勞拉博士說,兒童喜歡模仿他們崇拜或喜歡的人的飲食偏好,包括成人和同齡人。

如果父母喜歡吃辣的,那麼在這樣的飲食環境中,孩子也很可能喜歡上吃辣。和小朋友們一起吃飯,小朋友們吃完飯都會吃水果,那麼他也會進行模仿,習慣上飯後水果這種飲食規律。孩子不僅會模仿好的習慣,也會模仿壞的習慣,如果父母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那麼這個孩子也很可能會染上這個壞習慣,不看電視,就不好好吃飯。


這兩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吃飯自有他們的一套“規則”!


獎勵會帶來反作用

有一項關於吃飯獎勵的研究是這樣的:

研究人員將學齡前(6週歲以下)的兒童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兒童嘗試某種新菜時,會得到獎勵,另一組則沒有獎勵。得到獎勵的孩子接下來會出於自願常選這道菜來吃嗎?結果正好相反,他們對這道菜視而不見。

獎勵讓食物失去它本身的吸引力,反而讓孩子對它失去興趣。所以,獎勵孩子吃完飯可以吃巧克力,吃完飯讓孩子看電視,可能在短期裡能產生效果,但是之後卻會讓孩子更加不喜歡這種食物,變得更挑食。


這兩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吃飯自有他們的一套“規則”!


正確處理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問題

許多家長面對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束手無策,但是又十分擔憂,那麼,當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父母要怎麼做?

1. 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不好好吃飯,讓家裡人很擔心,往往會追著喂。但是這樣其實更不利於孩子進食,本來吃飯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引誘和逼迫,只會讓他們對吃飯這件事更加厭煩。

孩子不吃飯,那麼尊重他的選擇,和他說清楚如果不吃飯,就會餓肚子,並且讓她親身體驗自己選擇的後果。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也在他的《孩子:挑戰》一書中說過:“利用自然結果讓孩子體驗自己行為的後果,我們就給孩子提供了一個真實和誠實的學習機會。”

當孩子在肚子餓向你求助的時候,你要平靜溫柔地和他解釋,安慰他:我知道寶寶餓了,可是我們只能等下一頓飯了哦。體驗了飢餓的感覺,下一次孩子就會自己主動學著吃飯。


這兩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吃飯自有他們的一套“規則”!


2. 不要用誘哄的方式讓孩子吃飯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把飯吃完或者能夠多吃一些時,就會和孩子談條件,許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獎勵,比如和孩子說:“你好好吃飯,媽媽等會帶你出去玩!”,或者是“你再多吃一點,媽媽等會給你吃冰淇淋”。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抓住父母的軟肋,用不吃飯來威脅父母給予他們想要的東西。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要用誘哄的方式讓孩子吃飯。


這兩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吃飯自有他們的一套“規則”!


3. 鼓勵孩子參與

沙溢家的兩個孩子都很可愛,他和胡可也都很會帶孩子,記得在一次節目中,他要做午飯,於是他就帶著孩子到菜市場,讓孩子自己選擇買什麼菜。後來,他又讓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去找食材,另一組去找生火的木柴。在做飯的時候,安吉還給他打下手。

在做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他們的參與感,那麼他們就會更有成就感,也更願意品嚐自己的勞動果實。


這兩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吃飯自有他們的一套“規則”!


兒童進食習慣的培養,成人應該耐心引導,並且適時鼓勵,不能強制孩子順從我們的意志,也不能隨意縱容孩子的壞習慣。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