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光环的年轻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虑

阿兰·德波顿说过: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人对我们的评价。

无论人们以何种姿态活着,事业风生水起还是举步维艰,我们都难以摆脱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具有的地位而产生的担忧。原因很简单,地位决定了待遇。当一个人处于成功的时候,围绕他的将是鲜花,掌声以及周围人仰视的目光。这种被羡慕的感觉就像是吸食鸦片一样令人上瘾,一旦尝到过成功者的感觉,就很难再忘怀。相反,一位跌落神坛的精英他将面临的不仅是人走茶凉的悲凉,之前的成功也可能因此受到质疑与否定。

人们总会担心自己失去已有的身份和地位,不再受人喜爱和尊敬,内心原有的自信也随之大打折扣。这种焦虑不会因为年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那些顶尖学府的优秀孩子似乎生来就与众不同,他们领悟能力超群,学什么都快速高效。从外表看他们似乎总是自信阳光,完美无缺,于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外业余活动也照样出彩。无可挑剔的表现,丰富的成果无一不令人羡慕。这类孩子俗称别人家的孩子。这些看似应该无忧无虑,优秀到接近完美的孩子,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巨大的焦虑因子。

《优秀的绵羊》|头顶光环的年轻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虑

优秀的绵羊


是什么让光鲜亮丽的他们被焦虑,迷茫所困扰?

01.重视能力培养,忽视内心建设

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写道:"那层不可一世的自信和完美无缺的光鲜外表被剥离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这群年轻人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

《小欢喜》中乔英子学习成绩优异,被妈妈给予了厚望,希望她将来可以考上北大清华。当然,乔英子也有考北大清华的实力,可是就是这样优秀的孩子心中也免不了焦虑和无助。期中考试考差了,她失落不已,觉得这样的成绩肯定会招来妈妈的责备。甚至,她一度认为如果自己成绩不再优异,妈妈可能就不再爱自己。她害怕自己考差了,就失去了妈妈的爱。

乔妈妈重视女儿的学习,为女儿所做的一切看上去都是为了女儿有个好成绩,将来考个好大学。妈妈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已经将她对女儿的关心爱护掩藏起来了,正是这种掩藏让女儿误会,伤心。妈妈重视女儿的学习却忽视了女儿内心的正真的诉求。


《优秀的绵羊》|头顶光环的年轻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虑


偶尔也会有新闻报道一些名校的学子自杀,两名斯坦福学生先后在一个月内选择自杀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斯坦福是多少学子梦想的学府,能够考进这样的学府的孩子,本身也是非常优秀的,自带光环。可是这两个自带光环的年轻人却没有逃脱内心的焦虑。

在学业上,无论是乔英子还是这两名轻生的学生,他们都是优秀的,有能力的,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是荒芜而无助的,没有经历过构建的内心是脆弱的。

02.忽视自我,随波逐流

"我们当今的名校大学生,对成就和成功有着一种被压迫式的追求:他们都觉得自己必须要以最高效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从而再接着去追逐下一个更高更伟大的目标。" ——《优秀的绵羊》

没有生来就优秀的无可挑剔的人,为了成为"赢在起跑线"的人,年轻的孩子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无数次的磨练。各类考试,特长培训等一切可以让他们赢的内容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为了完成这些内容,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为自己思考,也不会与自己对话。


《优秀的绵羊》|头顶光环的年轻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虑

在成为他人眼中的佼佼者之前,这些年轻人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和诉求是得不到尊重和认可的,也从不会被思考和探索。这种例子很多,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看到。在面临升学考试时,学习考试科目将是最重要的事,至于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可能就会被家长认为是荒废时间,不务正业。

在追逐所谓成功时,也许这些聪明的年轻人根本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自己要这样做?社会认同的成功者是什么样子的,那么,自己就应该是那样的。又或者,出生在一个高知识分子的家族里,如果不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不是就是一个异类?如果接受的教育没有青出蓝而胜于蓝,也只能算是平庸。不甘于平庸,所以尽力超越。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条件,这样的年轻人总能在学业上出类拔萃。优秀年轻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他们不断的进步,拒绝示弱。

《优秀的绵羊》|头顶光环的年轻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虑

《少年派》中的钱三一,阳光俊朗,谦逊有礼,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典型的自带光环的年轻人。新学期入学,钱三一的床位久久的空着。后来,大家得知他可以不住校,有同学以为是老师因为他成绩优异而赋予他的特权,毕竟不想住校的同学大有人在,而真正不住校的只有钱三一。但钱三一不解释,他担心自己有恐高的事情被同学知道。他不想把自己的弱点显露出来,承认自己恐高,在他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剥开光鲜完美的形象之后,钱三一还有自卑,忧虑的一面。

现实中何止一个"钱三一"。太多的时候,我们希望看到是他们光鲜完美的一面。优秀的年轻人懂得察言观色,并投其所好,别人希望看到优秀他们就会展现出优秀。他们中的很多人将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美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在追求成功的浪潮中随波逐流,而忽视自我。


《优秀的绵羊》|头顶光环的年轻人,盛名之下的迷茫和焦虑

作家迈克尔·路易斯总结出从众心理:

当你观察到众人都在追逐同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判断它肯定是有价值的。不断的迎接挑战,获得更高更令人羡慕的成功,是大家都在追求的目标。对于优秀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迎接各类挑战,因为战胜苦难的过程不仅会产生令人愉悦的成就感,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这种成就感还能让人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感和安全感。但是很多成功的人在不同的时期,或早或晚都出现过这样的心情:达成阶段性的目标后,忽然就进入了迷茫,不知所措的阶段,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没有方向感,开始漫无目的的过日子。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很多人在努力过程中相信所谓的成功就是成为他人眼中羡慕的对象,满足大众和社会对成功的预期。简单的说来,精英们知道如何迎合大众的需求和期待,但不知道如何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

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但也不能活得没有自我。积极向上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努力的过程中也需要留一些时间和精力给自己用来思考,思考自己内心的需求,更清楚的认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