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常常笑嘻了的人也可能隱藏著抑鬱症!

不曉得從啥時候開始,抑鬱這個詞成了我們的口頭禪,

被領導說了一頓,就吼自己抑鬱了。

回家輔導娃兒做作業,耐心講解和火冒三丈都解決不到問題時,自己都抑鬱到懷疑人生!


抑鬱,常常笑嘻了的人也可能隱藏著抑鬱症!


抑鬱的確跟情緒有關係,但並不能簡單地把抑鬱的情緒等同於抑鬱症,隨時都在吐槽,隨時吼著抑鬱、吼著天都塌了的人,可能不一定是抑鬱症,反而有些性格外向,在大家前表現得開開心心的人,卻可能是真資格的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是一個發病率比較高,比較普遍,但隱藏很深的精神疾病,會影響人的感覺、思維和行為,並可能導致各種情緒和身體問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統計,全球抑鬱症患者總數為3.22億例,患病率約為4.4%。我國抑鬱症患病率為4.2%。老年人為抑鬱症的易感人群。


抑鬱是一種病變,它不是心情不好,而是一種精神障礙。


用生物學解釋就是患者腦內的單胺類(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和神經肽類(生長激素抑制素、神經肽Y)等神經遞質出現異常。

這其中包括讓人感到快樂的多巴胺,

調節情緒經歷的5-羥色胺,

促進食慾的神經肽Y、去甲腎上腺素、生長激素抑制素等等。


除此之外,家族遺傳、左右腦不同腦區功能非對稱激活;各種重大生活事件突然發生,或長期持續存在會引起強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體驗,都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產生。


迄今為止,抑鬱症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明確,也無明顯的體徵和實驗室指標異常, 概括的說是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社會上很多人對抑鬱症都有誤解,包括抑鬱症患者的親朋,甚至抑鬱症患者本人。


誤解1

充滿笑容、待人友善、性格開朗的人不會患抑鬱症?


面帶笑容、待人友善、性格開朗只是人的個性特徵或習慣化的行為模式,與抑鬱症沒有本質聯繫,但也可能有一絲絲正面或負面的關聯。正面相關,意味著這是他們下意識的保護因素。負面相關,意味著他們要保持著心身分離狀態,一方面內心的痛苦難以表達和釋放,一方面還要維持笑容,真嘞很艱難。



誤解2

抑鬱症就是脆弱,不堪一擊,不夠堅強?


“這年頭,哪個不抑鬱嘛?不要發牢騷了,打起精神來哦……”

“堅強點嘛,又沒好大的事,那個XX還得了癌症,人家也沒有像你……”


這怕是很多抑鬱症患者都聽過的“勸解”,其實真的離理解他們還很遠。


他們中很多人都清楚自己得了病,但周圍可能沒有人覺得是病,甚至還有人認為是想太多、矯情、脆弱、不堪一擊……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一種失去活力,失去了正確感知快樂、高興、興奮、悲傷和痛苦這些能力的疾病,跟堅不堅強、脆不脆弱沒有關係。



常見的抑鬱症前兆有哪些類型?


職場抑鬱症:工作壓力大、失眠、早晨起來不想上班,放假了也閉門不出,找不到任何感興趣的事做。而休假結束後,根本不想恢復工作,並且仍然覺得不高興、不舒暢,心中有陰影。這些都有可能是抑鬱症的前兆。


婚姻抑鬱症:夫妻關係一向緊張,下班不願回家,夫妻發生衝突不願討論,不願辯解,而心中又不能釋懷。人逐漸憔悴、自卑、沉默下去。這些都有可能是抑鬱症的前兆。


產期抑鬱症:對於圍繞生產期間的女性,如果出現明顯情緒不合邏輯,沒來由地偷偷哭泣,發怒,並且不願與家人溝通,甚至對孩子也漠不關心,懷疑是產期抑鬱症的前兆。


厭學抑鬱症:對學生來說,如果出現厭學、逃學情緒,迴避家長詢問,不喜歡跟同學一起玩,總是離群索居,暴躁易怒,或者一到上學時就莫名的出現身體不適,而留在家中症狀就自行消失。家長需留意是否為厭學抑鬱症的前兆。


老年抑鬱症:有抑鬱傾向的老年人,總是蝸居在家中,迴避社交,常常自憐自哀,有病不願主動看病,脾氣變得暴躁、易怒,或多愁善感,一點小事也會引起很大的悲痛和傷感,這就有可能是老年抑鬱症的前兆。


抑鬱症的診斷與治療應該在有資質的醫院和醫生中進行,已經明確診斷了抑鬱症的患者、或存在可疑抑鬱症的人,可以在有資質的心理諮詢機構或心理諮詢師那裡接受心理治療。但需要投入的時間與費用不低。


也可以在精神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藥物進行抗抑鬱治療。


近年來,國內外權威的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批准的物理治療手段——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對抑鬱症也具有明確的效果。


抑鬱,常常笑嘻了的人也可能隱藏著抑鬱症!


所以如果察覺到自己有抑鬱傾向,

應該告訴自己這是一種病,

一種認知功能損害導致的疾病,

和感冒、發燒一樣,

要做的只是走進醫院,

然後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僅此而已。

記住,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