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法家和儒家思想內涵上存在哪些異同之處?

韓非法家和儒家思想內涵上存在哪些異同之處?

韓非所著《韓非子》書,集法家思想之大成,通常以法、術、勢三個概念代表的綱領說之,本文之作,企圖落實這三個概念所代表的觀念意旨,藉由一定的文本解讀以及問題討論,明晰化它們。在這個過程中,法家與黃老道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與儒家又幾乎勢成水火,接下來,小編將針對法家與儒道兩家在觀念立場上的關係,對二者的的內涵和異同之處進行討論。

韓非法家和儒家思想內涵上存在哪些異同之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論是文本解讀還是學派對比,都是環繞《韓非子》書中的法家觀點予以哲學解讀的目的而做。筆者的基本立場是,韓非言法、術、勢三點,首先為勢,勢者君王之威勢,不可旁落。其次為法,一天下之慮,藉之以賞罰二柄,二柄者術也,而術則是包括一切帝王御下之術以及外交攻防征戰之術,而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帝王御下之術。

韓非法家和儒家思想內涵上存在哪些異同之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術中還包括不可讓臣下測知帝王心思之無為之術,這就進入了黃老道家,其實只是藉由老子的概念術語而說得是法家君王御下之術的觀點而已,並非真的老子有此思想。至於儒家與法家的衝突,根本上是概念沒有釐清所致,問題不同,重點不同,刻意製造的意見對立,理當消除。消解之後,儒家、道家、法家都應該是中國政治哲學中的優良思想,應該都要運用。要了解韓非著書是如何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宜先針對《韓非子》書中各篇章主旨做一解析,則其意旨所重盡現其中。《韓非子》專書,歷來幾種版本中,有篇章次序不一之現象,書中原文亦有許多考訂上的異同,以下,藉由《新譯韓非子》書中章節次序為之。

韓非法家和儒家思想內涵上存在哪些異同之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先,卷一,有《初見秦》《存韓》兩篇,主要處理說秦王之事,與法家思想主題關係較少,暫不論。《難言》篇,隱喻自己的處境,以及向君王分析大臣難言之實況,實際上,從這篇文章中就可以看出,韓非不黯官場邏輯,缺乏隱匿自己藏身政壇的陰柔身段,滿腔愛國的熱情,滿腹治國的策術,卻苦於不能面君盡言,實際上跟儒家知識分子的狀態差不了多少,韓非言術,躍然紙上,自己卻未必能操作運用,實知識分子個性使然。

韓非法家和儒家思想內涵上存在哪些異同之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鍵就是,韓非整理的典籍中充滿了兵法之術、臣下之術以及君王之術,但是他所論的術,主要是為君王御下之勢服務的君王御下之術,而這些東西又正好與權臣勢如水火,這就是他的命運多舛的根本原因了,韓非自己不是國君,卻深思力探國君御下之術,而忘記了臣下自己的保命側身馳騁之術,莫怪乎身遭刑戮,留下一頁歷史悲劇。《愛臣》篇,講大臣太貴,則危君王,“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是故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敗也”。

韓非法家和儒家思想內涵上存在哪些異同之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篇一是強調君王之勢,不可分割,故是重勢思想,同時也說明,君王必須有駕馭臣下之道,故是重術之思想,文中也提出了不少君王對臣下禁邪之道。《主道》篇講君王御下之術,“明君無為於上,群臣竦懼乎下”。對付群臣,“散其黨,收其餘,閉其門,奪其輔,國乃無虎”。總之,君王勿現其欲,免臣測知,勿現其能,由臣自現,以此掌握臣下之效忠而不敢犯難,從而鞏固君權。《有度》篇重法,亦是以法為術、以術守勢之文,開題言“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即是重法之談,嚴刑重罰以維護法令,則國主安而國家治,等於是以法為術了。但是,法紀之蕩然,首先是君威之瓜分,其次是人主之私意,此兩者,都需要君王自己的意志決斷不可,君王自己不能忍住私意欲望,就是自己敗法。一旦奸臣奪了君權,私法利家而國主危時,國君如何奪回其權勢?

韓非法家和儒家思想內涵上存在哪些異同之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事,韓非幾乎從未明言,可見權力爭鬥之事,尚未真正進入韓非腦中,不過,這仍不妨礙重法思想的合理性,只是,重法與重德仍有一辯,但是筆者以為,都須依據個別具體情況而論,法一統萬必有不及細節之失,德重修己必有救助法失之處,此事,本文尚未觸及。《二柄》篇是用法之憑藉,等於是施行法令的技術,“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矣”。

韓非法家和儒家思想內涵上存在哪些異同之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處所謂德,不過就是賞,並非儒家修己以德之德,守法之道,在明賞罰,此君王治國之具,臣下則不然,“故世之奸臣則不然,所惡,則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愛,則能得之其主而賞之。今人主非使賞罰之威利出於己也,聽其臣而行其賞罰,則一國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歸其臣而去其君矣,此人主失刑德之患也”。此說指向臣下奪了施法治民之權,實際上講的是重勢的思想了,君失治法之權,等於虎失其爪,則國主危矣。

韓非法家和儒家思想內涵上存在哪些異同之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御下之道,在賞罰二柄,甚至,公共政策也不必自己提出意見,只須讓臣下自己提出,效驗之以賞罰即可。“人主將欲禁奸,則審合形名,形名者,言與事也。為人臣者陳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專以其事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罰。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則罰,非罰小功也,罰功不當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罰,非不說於大功也,以為不當名也,害甚於有大功,故罰。”

此“循名責實”之法,與“君匿其欲”之法,則與黃老道家的治術一致了,後者即是“無為”,但已不是老子“無為”之無私慾的意旨了,而是黃老道家,亦即被法家轉化的道家的隱匿君王意志的“無為”意旨了。“循名責實”也是黃老道家“無為”的治術。

韓非法家和儒家思想內涵上存在哪些異同之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韓非常講的用勢用法而不用智任賢,其實都需要再做語意的澄清,用勢就是守住君王自己的權柄,此說毫無疑問是對的,用法就是統一國家管理的原則,此說亦是毋庸疑義,不用智是說不要自以為聰明,能看清情境,其實結果就是用錯了臣下,害死了自己,用智任賢是一回事,不依據過去從基層累積的能力,而因為有人推薦就拔擢升官,賦予重任,其結果,以失敗收場。如此說來,韓非所反對的並不是重用真正的賢人,而是反對不經過驗證就以為自己可以看清楚臣下的才能,因此其說仍是與儒家並無根本性的不同,諸君有何不同見解,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