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床干燥易得青枯病吗?

用户2800510044751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水稻苗床青枯病

水稻旱育秧田苗期生理性病害,因根尖被阻断导致水稻无法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养分所致。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秧苗细弱、种量过大等因素,苗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

疾病症状

症状多发生于旱育秧水稻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灰绿、萎蔫,苗床成穴,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苗床水稻秧苗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发病机理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青枯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在低温条件下幼苗但对幼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更有助于病害发展。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症状加重。

防治方法

  要从根本上防治立枯病,就要从发病机理上入手,实现真正的旱育壮秧,从出芽开始就创造培育壮秧的条件,秧苗素质好,病菌就不能寄生,根系吸水能力就会大大增强,病害发生的几率就会降低。

  1、降低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不要过大,秧苗群体密度过大,秧苗易徒长,造成素质下降。

  2、调温控水

  温度控制:控制苗床温度在各时期适宜温度的下限运行,早上6点就要通风放寒,保持棚内外温度不剧烈变化。尤其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

  水分控制:结合“三看”浇水,一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及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卷曲,则在早晨或晚上浇水,一次浇足,保证旱育。不要在午间高温时段浇水,凉水碰热苗,你懂的!

  3、调酸消毒,创造良好生长环境

  置床、床土进行调酸,调整pH值在4.5-5.5之间,可抑制病菌生长,为水稻秧苗创造适宜生长环境,利于提高秧苗素质。以上是对于青枯病的病因与防治,希望对你有帮助!





乡下春晓


青枯病多发生于离乳期,即秧苗二叶一心期以后。主要发病原因为生理性失水。进入离乳期,水稻种子胚乳养分耗尽,秧苗生长由胚乳营养转向根系营养,若根系生长情况不佳,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就会表现出生理性失水的症状,即青枯病。

1、苗床通风不好,长期处于高温条件。水稻胚根和节根在15-40℃能正常生长,在温度低于15℃或高于40℃时,就会发生生长停滞。当育苗的时候,苗床温度长期高于40℃,就会出现根系生长不好,根量明显不足,此时通风不畅,叶片蒸腾作用不强,秧苗表现不出青枯现象,但随着通风量增大或突然大开棚,就会导致蒸腾水比根系吸收的水分多,而产生青枯。

2、苗床过湿或浇水过于频繁,土壤温度低长期处于水渍状态下的秧苗,根系由于缺乏氧气,生长不好,胚根和节根生长受阻严重,当出现温度低于15℃时,根系功能丧失,而此时叶片蒸腾作用并没有停止,部分秧苗会出现青枯,此时的青枯会夹杂着病理性黄枯病。

3、床土过于松散,大孔隙过多我们正常育苗,床土大小孔隙比为1:4,这样的床土即可以保证水分充足,又可以保证氧气供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气协调。如果床土大孔隙多,就易出现干旱导致秧苗失水。

4、做床质量差,置床高低不平,毯式秧盘盘底与置床结合不严,也就是“吊死苗”现象。在二叶一心后,蒸腾的水分大,根系吸收不到置床土壤中水分,导致水分供应不足而出现青枯。这种青枯往往是连片出现,一般出现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之间,浇透水后可以暂时恢复。

5、风害插秧前,揭棚膜,出现连片干枯,先从叶尖开始,轻微的症状只是叶干枯,严重的整株枯死,而且在苗床上连成片。叶片和地上部生长过于旺盛,根系发育不够充分,插秧时如果出现4-5级以上大风,秧苗地上部的水分压严重下降,体内的水分蒸发来填充秧苗层空气中的水分压,没有盖膜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大面积的干枯死苗。

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呗,如有问题请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