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悟此心,则被一生作下善恶业牵

当初达磨教二祖。问曰。汝作甚么。二祖云。乞师安心。达磨云。将心来与汝安。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达磨即与印正。云与汝安心竟。此心不可得一语。便是西来的指。二祖又问。岂无方便。磨云。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此便是教参禅最初第一著工夫。达磨之道。如此而已。除此心外。更无别法。后来禅道既久。学人不能顿悟。故有参禅提话头之说。其话头不拘是谁。随将古人公案一则。蕴在胸中作话头。下疑情。即无之一字。就是公案。直者疑处。便是参究。参来参去。久久忽然心地迸开。如大梦觉。即名为悟。以参究便是用工夫。以正参时。心中一念不生了无一物。故说无我无人。犹如太虚。悟处便是下落。既得了悟自心。则历劫生死情根。一齐顿断。既悟此心又说甚佛与众生。故从此已去三界。往来任意度生。永绝诸苦。不被生死拘留。是称菩萨。此便是参禅到底下落。性命从此了却。若不悟此心。则被一生作下善恶业牵。轮转六道诸苦趣中。到底没下落。所谓生死苦海。无有彼岸。正谓此也。 ——憨山大师

过去,达摩祖师教导二祖,问:“你在做什么?”

二祖说:“请师为我安心”。

达摩说:“将你的心拿来,我为你安”。

二祖四下寻找,当下即回归空性。说:“觅心了不可得”。所谓觅心了不可得,即是只这么一寻,妄想顿断。此是什么?正是我人之本来面目。


因此,达摩祖师于此千钧一发时,不失时机的说:“我已为你安心竟”。此言即是对“觅心了不可得”的印证。而一句“此心了不可得”,便是达摩祖师西来直指。


二祖又问:“岂无方便”。也就是问个接下来如何行法。禅宗祖师向来将识得心性后的行法称之为“向上一路”,因此,达摩祖师接着说:你应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便可入道。此便是教导学人参禅最初第一步功夫。

识得本性后,就是最初的入门,虽然马祖说“道不用修”,但接下来一句就说“但莫污染”。所谓“但莫污染”,即是修,不是不修。很多人说,开悟了,就不用修了,尽是以盲引盲。所谓开悟,即是识得本体,也就是明白了道理,建立了正知见,这就是进门了,只是刚入门而已,如果不去修正我们累生历劫所养成的习气,还是不得受用。

识得心性后,内心坚定不移了,就要好好守护,不使这个心有丝毫走作,这就是修行。所谓达摩之道,不过如此而已,除此心外,更无别法。


后来,禅道既久,学人不能当下顿悟,故有参禅提话头之说。所谓参话头,即是随将古人公案一则,蕴在胸中作话头,重下疑情,就是“无”之一字,即是公案,学人着力疑处,便是参究。参来参去,久久忽然心地迸开,如大梦初醒,妄想一时脱落尽,即名为真正的悟。

参究,即是重下疑情。过去祖师讲: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就是强调这个“疑”字。如果参禅不能升起疑情,就会打妄想,那就毫无意义。憨山大师说:如此深究疑处,即是参究的功夫。而于正参时,心中一念不生,了无一物,所以才说无我无人,犹如虚空。悟处便是下落。既得了悟自心,一时妄想脱落尽,则历劫生死情根,一齐顿断,既悟此心,又说什么佛与众生?故从此已去三界,往来任意度生,永绝诸苦,不被生死拘留,此即是菩萨,此即是参禅到底下落。妄想脱落尽了,性命从此了却。若不悟此心,则被一生做下的善恶业牵,轮转六道诸苦趣中,到底没有下落。所谓生死苦海,无有彼岸,正谓此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