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軍事角度談甲午戰爭的失敗原因?

艾去醬


很多人都認為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是清朝武器裝備的落後,其實不盡然。在戰爭開始之前,中日雙方的武器配置無論從陸軍還是海軍的角度看都是差不多的,甚至比日軍更先進。而且清軍無論是軍隊的數量、艦隊的噸位還是賦稅的收入都在日本之上,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開戰數月清軍就被打的潰不成軍,北洋海軍甚至全軍覆沒。

導致日本人攻入東北境內,旅順慘遭屠城,活下來的僅僅只有三十六個人,可想這次屠城的殘酷性。這一次戰爭的是啊比也讓日本這一小小的島國從此經濟迅速發展,並且進一步擴大了軍費。而中國作為一個延續下來的文明古國,在清廷的統治下成了一個寫錯字就有可能在菜市口睡覺,全家發配寧古塔的社會。

反觀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改革 之下成為了亞洲唯一一個世界列強。而作為當事人的清政府,他們的核心利益卻還是維持滿人的統治,延續大清的正統。所以,翁同龢可以因為限制漢人官員的力量砍掉北洋水師的經費,甚至當李鴻章避戰保船整個艦隊退守威海衛時,卻被日本人海陸並進佔據了所有炮臺,讓整個海灣內的軍艦成為了活靶子。而這僅僅是因為最近的清軍是翁同龢的門生拒不增援。

翁同龢跟李鴻章有矛盾,甚至在尚未失守時,謊報朝廷說已經失守。而慈禧辦壽也可以為了熱鬧不要那艘後來成為日本聯合艦隊主力艦的吉野號,因為對清廷來說,卸磨殺驢也好,割地賠款也好,對大清來說只是肌膚之痛。只要大清正統還在,祖宗之法不變,一切都還好說。這也是為什麼在甲午戰爭之後,當日本用商船將活下來的976名清軍戰俘送還的時候,正在忙著給慈禧過大壽的清廷認為這些被俘的人屬於不祥之人,甚至將軍官革職、士兵遣散。

而得到消息後的日本馬上大肆宣揚自己是文明之師,而清廷則屬於由蠻夷統治的野蠻文明,甚至說日本與青春的戰爭屬於反清復明、光復中華的正義戰爭。這種糊弄鬼的說辭也讓佔領了殖民地的西方列強信以為真。因為清廷連對待己方的士兵都那麼冷血,完全就是沒有開化的表現。

所以當時西方報紙這樣評價戰爭雙方:“無論是在對待敵人方面,還是在與中立國關係方面,日本的表現都可以與西歐最文明國家的習慣相媲美。”於此相反,清國卻並沒有顯示出試圖接受文明戰爭慣例的跡象。就這樣,長期自詡天朝上國的大清王朝反而讓侵略者抓住機會獲得了國際輿論的同情,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所以歷史雖然充滿了很多的偶然,但是背後卻有更多讓人無可奈何的必然。





歷史的印跡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一言概之,日本的軍事實力大大強於清軍。

以北洋水師為例,在甲午海戰之前,日本聯合艦隊已經大大佔據上風。

北洋水師強於聯合艦隊的,只有2艘鐵甲艦。

鐵甲艦具有極強的防禦力,這是日本聯合艦隊不具備的。

但也就僅此而已。

除了這兩艘鐵甲艦的防禦力以外,聯合艦隊在各方面都佔據絕對優勢。

聯合艦隊的主力艦,排水量都在4000噸左右。

而北洋水師除了2艘鐵甲艦外,其餘軍艦都是一二千噸排水量,雙方實力相差巨大。

排水量的差距說明什麼?其一就是火炮差距大。

比如4000多噸的吉野號,配有203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2門、152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0門,一共12門。

而北洋水師僅次於鐵甲艦的經遠艦,有210毫米主炮2門,150毫米主炮2門,一共才4門。

也就是說,吉野號的火炮是經遠艦的三倍。同時吉野號是速射炮,而經遠艦 不是,雙方實際火力差了七八倍之多。

也就是說,吉野號可以同時對付二到三艘經遠艦,雙方實力相差巨大。

以聯合艦隊的強大,輕鬆打垮了北洋水師除了2艘鐵甲艦以外,其他所有軍艦。

對於2艘鐵甲艦,聯合艦隊雖然不能將它們擊沉,但已經幾乎失去戰鬥力。

定遠中彈多達159發,艦上17人死38人受傷,前甲板更曾發生大火,左炮臺一門305mm主炮被擊毀。鎮遠中彈更多達220發,艦上13人死28人受傷。

沒有戰鬥力的軍艦,即便不沉也沒有太大意義了。

所以,甲午海戰,日軍是必勝的。

至於陸戰還沒有海戰打得好。

在明知道日軍大舉進攻朝鮮的情況下,清軍遲遲不在朝鮮部署軍隊,導致日軍先發制人。

清軍倉促趕到以後,只能固守平壤。然而,在日軍圍攻下,外面強悍的清軍其實戰鬥力和作戰意志都不高。

日軍參戰部隊共16000餘人,清軍防禦部隊約為13000人,似乎差不多。

但清軍雖有先進武器但不太會使用,士兵沒有受過正規的西式訓練,軍官不懂西式指揮,結果就是連續被日軍擊潰。

日軍發動了1日猛攻以後,就佔領了平壤北邊的戰略要地玄武門和牡丹臺。

此時清軍開始丟棄輜重,胡亂撤退,連最基本的殿後和接替撤退也不懂。

結果,清軍連續遭遇日軍伏擊,陣亡約2,000、負傷約4,000。而其中正面作戰的清軍僅僅死傷2000人,大部分傷亡都是撤退時候被伏擊。

而日軍僅僅陣亡189人,負傷約516人,共傷亡705人。

此次清軍明明還有7000多人,完全可以退到朝鮮北部山區繼續防禦。

然而,清軍卻一潰千里,主帥首先逃走,餘部連續潰逃500多公里逃回國內。


薩沙


導語

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極其嚴重!中國軍民由此受到日本侵略者慘無人道的屠殺,國家領土受到土匪般倭人的鐵蹄踐踏。賠償日本的白花花銀子如決堤的銀流,滾滾奔向日本的國庫,數額巨大,超過清政府每年財政收入的三倍。沒有錢就向列強借高利貸,中國人民肩上的負擔更加沉重!巜馬關條約》的簽定,誘發了列強向閉關自守的滿清政府搶掠的貪心!半封建半殖民化的程度加深,中華民族的危機空前嚴重!

本文僅就軍事角度,從四個方面探討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敬請關注!

一,朝鮮之戰 日本間諜的首秀

甲午戰爭是在皇權專制的體制下進行的一場戰爭,以慈禧太后為首,包括至今臭名遠揚的“鐵帽子”慶親王奕劻(道光帝的庶出旁支兒子)、“六鬼子”恭親王奕訢(道光帝的嫡出第六子)、李鴻章淮系集團、軍機大臣孫毓汶、徐用儀等權臣的主和派。

以光緒皇帝為首,包括被後起之秀淮系集團排擠的湘系集團、以及帝師翁同龢等沒有實權文官的主戰派。

李鴻章負責軍事和外交大權。他認為敵強我弱而消極備戰,寄希望於國際列強的調和。當袁世凱(時為朝鮮駐軍首長)、汪鳳藻(時任駐朝欽使)請李大人在朝“厚集兵力”時,李大人不允許。

清政府正式向日宣戰後,立即向朝鮮增派由大同總兵衛汝貴、高州鎮(廣東)總兵左寶貴、提督馬玉昆、副都統豐升阿等共領32營官兵計13500人,疾迅馳援朝鮮。

(甲午“三英”的回族將軍左寶貴)

清軍除了從陸地入朝,李鴻章同時僱用英國小商船“飛鯨”號、“愛仁”號、“高升”號載三營清軍運往朝鮮,由北洋艦隊的“濟遠”、“揚威”、“廣乙”三艦護航;軍用物資由運輸艦“操江”號完成運輸。這項計劃被潛伏在北京的日本間諜獲悉後,大喜過望,於是有針對性的埋伏軍艦在海上,準備伏擊完成任務後回國的北洋艦船。

返回途中,在牙山口外的豐島海面遭到日艦猛攻。日軍兇艦“吉野”號首先開炮,“秋津”號、“浪速”號也猛烈開火,北洋三艦毫不畏懼,立即回擊!其實雙方都被擊傷,但是“廣乙”中彈失火,管帶林國祥命令南駛衝灘後炸燬該艦。“濟遠”號管帶方伯謙閃進倉內,掛白旗逃跑,“吉野”倒是懂得起“宜將剩勇追窮寇”的道理,緊追不捨,但遇到濟遠艦的亡命水手李仕茂、王國成用尾炮還擊,狂傲的“吉野”號忘記了中國的另一個道理:“窮寇莫追”,結果遭捱了三炮,只有帶傷逃避。我就想不通,為什麼方伯謙不主動迎戰,“吉野”號並非金剛不壞之身!所以呵,成敗得失往往就在一瞬間的決定中,以後方伯謙被斬首,也是罪有應得。北詳艦隊的“操江”號被俘,“高升”號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奮力拼搏,直到全船沉沒,900官兵壯烈殉國。應該說這次遇伏,日本間諜立下大功,然而“濟遠”艦的白旗逃跑,也是這次海戰失敗的原因之一。

從東北進入朝鮮的32個營八旗軍,只是聚集在平壤,喝酒唱戲,尤其是逃將葉志超,對上峰謊報軍情,隱暪實情,使清廷失去正常判斷,以至八月份日軍共調三萬多兵力在仁川、釜山、元山登陸。

當七月一日中日雙方互相宣戰後,十六日,日軍圍攻尚在哼唱京戲的八旗軍,兩天後,平壤陷落,回民將軍左寶貴為國獻出寶貴的生命!葉志超又跑掉了!平壤的陷落,同樣的原因是軍官葉志超對日不抵抗,帶頭逃跑,朝廷監督不力而導致失敗。

十八號早晨,偷襲擔任護送任務的三艘北洋軍艦後的日艦,共糾結了共12艘軍艦進攻位於劉公島的北洋水師10艘軍艦。

二,遼東半島的陷落

九月二十六日,日本侵華第一軍在山縣有朋的率領下,惡狠狠的撲向鴨綠江防線,十月初七攻陷金州(2002年,金州終於讓全世界的足球迷知道了這個地方),繼續進攻大連,其實大連的防守武器裝備不錯,但是,守將趙懷益在守土有責的時候,臨陣脫逃,120門大炮和彈藥,全部落入敵手。

二十一日,遼東半島的最後一個堡壘旅順,第一“鎮守使”龔照在金州陷落前就跑到天津躲避,臨時統領薑桂題心中暗襯:“要跑大家跑,天津衛我也有相好的。”守將徐邦道勉強支撐了幾個回合,實力不濟只有突圍。

旅順失陷後,日軍“大索三日”,他們見人就殺;割耳、砍頭、挖眼,四天大屠殺,旅順慘遭屠城!僅餘36人處理屍體。其目的就是在於摧毀政府和人民的鬥志!三十多年後的南京大屠殺,日軍的目的如出一轍!

遼東半島的陷落,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猶豫不決,因而進退失據,沒有破釡沉舟的決心,加上地方守土大員的逃跑行為所致。

三,劉公島之海戰

十二月份,天寒地凍。日軍拒絕了清政府的求和請求,把炮口對準位於山東半島北洋艦隊的重要基地威海衛的劉公島,同時組建二萬人軍團,以大山岩為司令,從陸地進攻山東半島!

日軍的步署很簡單,就是水陸並進。陸路方面,十二月二十五日,日軍攻陷榮成縣後,由陸路向西進攻威海衛。山東巡撫李秉衡是個“瘟豬子”官員,隊伍一觸即潰,威海衛後防陣地全部丟了。

(兩海、兩半島現代地圖)

光緒二十一年(1895)一月初五,日軍向大清“海軍公署”所在地劉公島的南北邦幾個炮臺進攻,擁有25艘軍艦和16艘魚雷艇的日本海軍從海上向劉公島發起攻擊。

當時的北洋艦隊還有兩艘鐵甲艦,5艘巡洋艦,6艘炮艇,12艘魚雷艇,其實力,尚可一戰!

但是,李鴻章嚴禁海軍出擊,死守威海衛!日軍在伊東佑亨的指揮下,威海衛和南北邦炮臺被日軍佔領。

北洋艦隊立即陷入日本陸、海軍的夾擊。

十一號,“定遠”遭到了魚雷攻擊,擱淺。十二號“威遠”艦遭魚雷擊中沉沒,“來遠”艦也遭魚雷擊中。十三號,日軍的旗艦“松島”號被北洋水師的炮火打殘!在這場震驚世界的海戰中,大清的魚雷快艇實在太丟人,竟然全部擅自逃離戰場,被日軍俘虜或者擊沉!十五號,“靖遠”艦在力戰後中炮重傷擱淺。

後記

兩海交匯處的劉公島海面狂風暴雨,彷彿在為大清帝國精銳海軍最後的四艘戰艦和六艘炮艇送別,它們被日軍俘獲。丁汝昌及福建馬尾海軍學校的第一批優秀管帶幾乎全部自盡殉國!二十三日,日本艦隊開進威海衛港,部分官兵們坐了一個小時船,來到劉公島,在大清帝國“海軍公所”四個隸楷橫匾下蹦蹦跳跳歡呼,至此,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