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已近 夏未至

這是我給公眾號"你是蘭亭先生的序"寫的一篇隨筆,自己的原創,公眾號應該會在明天更新。

*************************************

春已盡,夏未至,皇城腳下,穀雨伴隨著週三(15日)隨風潛入夜的春雨如期而來,並跟我們相約在周天。

百度百科了一會,補了點穀雨的節氣農事、節日曆史、節氣特點還有民間習俗,看到古人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任降於桑”,瞬間想到了小蘭蹲在架子上仰望窗外的小鳥的樣子,想起來朋友家的貓在窗臺上學鳥叫,還瞥了一眼今天自己買的桑葚,嗯,不算特別甜,所以還沒吃完。

人生不能只有吃吧,所以我想念叨一下我眼裡的穀雨,但是又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大概率後文又會迴歸到吃上面來。

跟朋友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我說我覺得穀雨是一位30歲左右的輕熟女,沒有初春的鮮嫩,沒有盛夏的蒼翠,青翠的讓人安靜而不焦躁。朋友戲謔,讓我別寫了,怕我跑題,我說相信我有生拉硬拽的本領。

春分過後,我在陽臺的三個花盆裡播種了絲瓜,菠菜和西紅柿的種子,隨後的10來天,每天都急切的希望看到它們破土而出的樣子,除了菠菜不負眾望外,絲瓜和西紅柿真的是穩若磐石啊,手欠的我忍不住把絲瓜種子刨了出來,發現一顆種子爛了,剩下的幾顆睡的跟死豬一樣,我都懷疑是不是死種子,不甘心的我補放了2顆又給它們淺埋了。終於在週三夜雨過後,週四上午我意外的發現絲瓜和西紅柿發芽了,我居然因為它們的破土而出而欣喜萬分,真是沒有一點中年人的矜持,情難自已的拍照發給了死黨,並配文“艹,老祖宗真牛逼,我終於明白啥叫穀雨前後,種瓜點豆了”。

嬉笑過後,決定思考下人的初級需求——吃,穀雨前後嘛,首選香椿了。香椿“味性涼,味苦平,入肺、胃、大腸經”,莫名其妙的一串字浮現出來了(⊙o⊙)…不過不影響我吃它的決心,何況這玩意還挺適合我的。香椿,湖南有地會叫它“春天”,這個名稱讓食物有了俏皮和生動的感覺,而且從小就吃,總會讓人有種依戀的情愫,大概是童年和家的味道吧,所以雖不嗜它如命,但每逢此季都會記得吃個一兩次,今年還是照舊,攤個香椿雞蛋餅,在炸點香椿好了。

基本寫完了,可是不知道如何結尾,尷尬死了,左思右想,還是問個問題吧,朋友,今天你吃春天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