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模妞妞事件:你沒打過孩子嗎?

這幾天童模事件發酵得很快,起因是一個兒童模特的媽媽在拍攝童裝廣告時,為了讓年僅3歲的女兒妞妞聽話,這位媽媽直接上前就是一腳,踹在孩子身上,好巧不巧,這一幕被人拍下了視頻發到網絡上。

隨後就被網友扒出,這位媽媽早已不是初犯,更早之前就有人拍到過她拿衣架教訓孩子的畫面。

接著,更多的視頻、朋友圈截圖在網上開始流傳。

例如孩子拍累了犯困,畫面外就會伸出一隻手對孩子進行推搡;再例如讓孩子一天拍100多件衣服的廣告……

這樣的工作強度和職場環境,成年人都頂不住更別說孩子了。

真的,救救孩子。

童模妞妞事件:你沒打過孩子嗎?

從這件事很多人才知道,原來啊,網上那些可愛的小模特天使照片,笑起來的模樣讓人直喊又想騙我生孩子的照片,拍攝的背後竟然是這樣一種境況。

不過,這件事被曝光、被討論,意義應該不只是滿足網友的評論欲與獵奇欲而已。

至少,妞妞媽媽以後會收斂一些,應該會的,吧?要不合作平臺撤下妞妞的照片,這位媽媽沒活可接的話,家裡少一大筆收入,從經濟利益上來看也不划算,咱也先不要求人從根改起了。

童模妞妞事件:你沒打過孩子嗎?

其實假設,這件事再發酵得厲害些,聲量大到足以讓有關部門聽到,萬一萬一能稍微推動兒童權益保護方面的相關規定提上日程呢?

哪怕,只是往前推動一小步。

但說實話,比起來這個樂觀的假設來,回到這件事本身,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可悲。

最讓我感到後背發涼的並非這些連自己親生孩子都要利用來壓榨賺錢的父母,而是網絡上的另一些聲音:

「只是打了一下,很正常吧,你小時候沒捱過打啊?」

「小孩子有時候不聽話,大人就會很急躁啊……你保證從沒打過孩子或者永遠不會打孩子嗎?」

「她這算是牆倒眾人推吧,肯定有人看別人賺幾百萬嫉妒所以開噴的。」

「雖然打孩子不對,但是這幾天突然大規模爆料,是不是競爭對手在帶節奏啊?」

童模妞妞事件:你沒打過孩子嗎?

為打人這種暴力的行為說話,不是理中客,是壞。

不關注事情的重點,反而去懷疑別的陰謀論,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是蠢。

魯迅先生有句話:向來如此,便對麼?

的確,我們很多人是在捱打中成長起來的,我自己也是。可成長過程中,還有另一些聲音告訴我:有人從未捱過打也健康長大了,並不比捱過打的人差到哪裡去。

我記得與中學時候的班長聊過捱打的話題,我將幼時捱打這件事作為一個趣聞講給她聽,滿以為她會把自己捱打的經歷也反饋給我一份,算是禮尚往來把。可她聽完後卻是滿臉的難以置信,「你為啥會因為這件事捱打啊?!」。

再一問吧,這位各方面都算挺優秀的班長從小到大從未捱過打,媽媽在最生氣的時候也只是讓她罰站。

這回輪到我難以置信了,原來還有爸爸媽媽是不會打小朋友的啊。

我們必須要承認一個事實,大多數父母,並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世世代代以來,我們所接受的與其說是家庭教育,倒不如說是棍棒教育。

甚至,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既定思維,站在思維認知更高的維度上的人,比如在家裡是父母,在學校是老師,在公司是領導等等,他們為了我們好,是可以打人的,是可以辱罵我們的……

比如,前幾天有一部熱映的電影《老師好》,主角苗宛秋老師明明就是學生時代最為詬病的那種老師——唯成績論,對成績差的學生極盡羞辱之能,雖然心是善良的,可是這種行為是值得褒獎宣揚的嗎?這難道是對的嗎?

童模妞妞事件:你沒打過孩子嗎?

還拿來拍成70後最珍貴的回憶,成績好點的70後還能流下幾滴眼淚吧,成績不太好的70後看完也許只想說髒話。

網上爆料孩子被大人打了,有人跳出來說誰家孩子沒捱過打,這是正常的。

程序員們抗議996、為自己的權益吶喊,有人跳出來說,哪個互聯網企業不是這樣的,這是行業生存現狀。

LZ被封殺,有人跳出來說,封得好,誰叫他自己作死,他這種人就不應該出現在大眾視線裡。

為什麼總有人要站在社會的失常面,併為之說話呢?

一面說著父母皆禍害,又一面振振有詞地說「棍棒底下出孝子」。

一面嚷嚷著自己是社畜,又一面又覺得別人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是無稽之談。

一面呼喊著我要自由,又一面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喊打喊殺,甚至趕著去舉報。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還沒擁有那個身份,卻已經把自己放在了壓迫者的位置上。

社會上這些一團團為社會失常面說話的聲音,比站在聚光燈下的那件錯誤的事本身可怕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