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模妞妞事件:你没打过孩子吗?

这几天童模事件发酵得很快,起因是一个儿童模特的妈妈在拍摄童装广告时,为了让年仅3岁的女儿妞妞听话,这位妈妈直接上前就是一脚,踹在孩子身上,好巧不巧,这一幕被人拍下了视频发到网络上。

随后就被网友扒出,这位妈妈早已不是初犯,更早之前就有人拍到过她拿衣架教训孩子的画面。

接着,更多的视频、朋友圈截图在网上开始流传。

例如孩子拍累了犯困,画面外就会伸出一只手对孩子进行推搡;再例如让孩子一天拍100多件衣服的广告……

这样的工作强度和职场环境,成年人都顶不住更别说孩子了。

真的,救救孩子。

童模妞妞事件:你没打过孩子吗?

从这件事很多人才知道,原来啊,网上那些可爱的小模特天使照片,笑起来的模样让人直喊又想骗我生孩子的照片,拍摄的背后竟然是这样一种境况。

不过,这件事被曝光、被讨论,意义应该不只是满足网友的评论欲与猎奇欲而已。

至少,妞妞妈妈以后会收敛一些,应该会的,吧?要不合作平台撤下妞妞的照片,这位妈妈没活可接的话,家里少一大笔收入,从经济利益上来看也不划算,咱也先不要求人从根改起了。

童模妞妞事件:你没打过孩子吗?

其实假设,这件事再发酵得厉害些,声量大到足以让有关部门听到,万一万一能稍微推动儿童权益保护方面的相关规定提上日程呢?

哪怕,只是往前推动一小步。

但说实话,比起来这个乐观的假设来,回到这件事本身,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可悲。

最让我感到后背发凉的并非这些连自己亲生孩子都要利用来压榨赚钱的父母,而是网络上的另一些声音:

「只是打了一下,很正常吧,你小时候没挨过打啊?」

「小孩子有时候不听话,大人就会很急躁啊……你保证从没打过孩子或者永远不会打孩子吗?」

「她这算是墙倒众人推吧,肯定有人看别人赚几百万嫉妒所以开喷的。」

「虽然打孩子不对,但是这几天突然大规模爆料,是不是竞争对手在带节奏啊?」

童模妞妞事件:你没打过孩子吗?

为打人这种暴力的行为说话,不是理中客,是坏。

不关注事情的重点,反而去怀疑别的阴谋论,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蠢。

鲁迅先生有句话:向来如此,便对么?

的确,我们很多人是在挨打中成长起来的,我自己也是。可成长过程中,还有另一些声音告诉我:有人从未挨过打也健康长大了,并不比挨过打的人差到哪里去。

我记得与中学时候的班长聊过挨打的话题,我将幼时挨打这件事作为一个趣闻讲给她听,满以为她会把自己挨打的经历也反馈给我一份,算是礼尚往来把。可她听完后却是满脸的难以置信,「你为啥会因为这件事挨打啊?!」。

再一问吧,这位各方面都算挺优秀的班长从小到大从未挨过打,妈妈在最生气的时候也只是让她罚站。

这回轮到我难以置信了,原来还有爸爸妈妈是不会打小朋友的啊。

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大多数父母,并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世世代代以来,我们所接受的与其说是家庭教育,倒不如说是棍棒教育。

甚至,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既定思维,站在思维认知更高的维度上的人,比如在家里是父母,在学校是老师,在公司是领导等等,他们为了我们好,是可以打人的,是可以辱骂我们的……

比如,前几天有一部热映的电影《老师好》,主角苗宛秋老师明明就是学生时代最为诟病的那种老师——唯成绩论,对成绩差的学生极尽羞辱之能,虽然心是善良的,可是这种行为是值得褒奖宣扬的吗?这难道是对的吗?

童模妞妞事件:你没打过孩子吗?

还拿来拍成70后最珍贵的回忆,成绩好点的70后还能流下几滴眼泪吧,成绩不太好的70后看完也许只想说脏话。

网上爆料孩子被大人打了,有人跳出来说谁家孩子没挨过打,这是正常的。

程序员们抗议996、为自己的权益呐喊,有人跳出来说,哪个互联网企业不是这样的,这是行业生存现状。

LZ被封杀,有人跳出来说,封得好,谁叫他自己作死,他这种人就不应该出现在大众视线里。

为什么总有人要站在社会的失常面,并为之说话呢?

一面说着父母皆祸害,又一面振振有词地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一面嚷嚷着自己是社畜,又一面又觉得别人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是无稽之谈。

一面呼喊着我要自由,又一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喊打喊杀,甚至赶着去举报。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还没拥有那个身份,却已经把自己放在了压迫者的位置上。

社会上这些一团团为社会失常面说话的声音,比站在聚光灯下的那件错误的事本身可怕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