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寵流行,亟須引起重視

異寵流行,亟須引起重視

圖為灰鸚鵡

異寵流行,亟須引起重視

圖為蜥蜴

異寵流行,亟須引起重視

當前,飼養異寵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成為一種時尚。非洲灰鸚鵡、北美浣熊、暹羅鱷、亞洲水獺,甚至老虎、獅子等都被當成個人寵物,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物種保護、動物福利、生態安全以及健康和公共衛生問題。圖為水獺。

【法眼觀】

再有半個月,劉胤桐眼前的這隻白狐就要被送到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了。

“還是挺高興的,畢竟白狐可以回到適合它生長的地方了。”劉胤桐對記者說。作為北京Let's love 動物安置寄養中心的負責人之一,劉胤桐平時救助的多是貓、狗等寵物。不過,近幾年來,他們中心救護的異寵越來越多,包括狐狸、鱷魚、蛇、孔雀等等。

這隻白狐是2019年10月被一位熱心市民在北京昌平區一個大型社區附近發現的。“當時它蜷縮在車底下,約有3個月大,剛送到寄養中心時,營養不良,奄奄一息。”劉胤桐推測,“這隻白狐很可能是被人買回來作為異寵飼養的,結果發現養不了就遺棄了”。

異寵,即異域寵物,也被稱作另類寵物。近年來,在“吸貓”“擼狗”風靡的同時,飼養異寵在很多國家和地區也成為一種時尚。非洲灰鸚鵡、北美浣熊、暹羅鱷、亞洲水獺,甚至老虎、獅子等都被當成個人寵物,相關視頻也在社交網絡上盛行,受到一部分人熱捧。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野生動物保護為人們高度關注。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異寵流行易引發一系列物種保護、動物福利、生態安全以及健康和公共衛生問題,亟須引起重視。

飼養異寵漸成時尚

在聯合國全面諮商機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看來,異寵是指被人們當作寵物飼養和觀賞的野生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獸類等脊椎動物和部分無脊椎動物,它們可能來自野外或是野生種源人工繁育的後代,且往往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

“異寵與一般意義上的貓、狗等伴侶動物的最大差異在於,它們並未經過人類成千上萬年的馴化,在屬性上仍屬於野生動物。”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於文軒指出。

以前,獅子、美洲豹、老虎和大象等也曾被當作寵物。但是,這種做法只是小範圍事件。自20世紀開始,異寵貿易日益繁榮,目前已有超過500種鳥類及500種爬行動物在全球交易,異寵貿易已成為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全球性產業。2019年2月,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在北京發佈野生動物異寵全球貿易報告《狂野之心:異域寵物貿易的殘酷現狀》中文版(以下簡稱《報告》),揭露了這一全球性產業背後由野生動物盜獵、走私和交易(合法與非法)帶來的巨大危害。

在我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行業報告稱,到2016年,中國已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全球第三大寵物消費市場,其中以鳥類、兩棲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主的異寵飼養佔到市場規模2.2%,比例不高但呈現不斷增長的勢頭。

去年一年,劉胤桐和他的夥伴們就接到了不下10起有關救助異寵的求救信息。

“很多人養異寵,就是幾天的新鮮勁兒,養育條件達不到寵物的需求,同時這些寵物也會對人們日常生活帶來很大影響,最終免不了被遺棄的命運。”劉胤桐說,以狐狸為例,不但味道很大,脫毛時還會毛髮亂飛。另外,狐狸喜歡挖洞,會找機會亂扒亂撓,啃咬傢俱。

一項在線調查顯示,在我國僅有52%的飼養者意識到自己飼養的是異寵,47%的異寵初次購買者幾乎沒有花時間研究所購寵物,飼主因一時喜歡或衝動購買了寵物,對寵物卻不夠了解。

異寵貿易背後的殘酷現實

近日,河北廊坊市霸州公安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抓獲一名涉嫌販賣瀕危野生動物灰鸚鵡的網上逃犯。經詢問,犯罪嫌疑人樊某對自2016年至今在網上購買灰鸚鵡,然後在社交平臺上進行販賣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樊某已被刑事拘留。

灰鸚鵡(非洲灰鸚鵡),生活在西非低地森林到剛果盆地這一廣闊土地上。在野生環境中,這種鳥類具有很高的社會性,喜歡集群生活,實行“一夫一妻制”。由於壽命長、能夠模仿人類說話和智商高,灰鸚鵡成為最受歡迎的寵物鳥之一,也正因此,灰鸚鵡差點遭遇“滅頂之災”。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報告》稱,過去47年中,合法和非法貿易已經導致非洲灰鸚鵡種群災難性下降:加納境內非洲灰鸚鵡種群損失99%;該物種被認為在多哥已經區域性滅絕。此外,多達2/3的被捕獲的灰鸚鵡會在進入交易渠道前死亡。據估計,在過去50年中,非洲灰鸚鵡野外種群已經下降79%。

灰鸚鵡的遭遇,是眾多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被當做寵物後不幸命運的縮影。《報告》指出,即使在全球貿易過程中倖存下來,被當作寵物終身圈養,也給這些動物帶來進一步傷害。研究發現,此類動物的某些行為類似於人類情感創傷。由於孤獨和慢性病,鸚鵡可能會啄光自己的羽毛,這與人類在相同境遇下的自殘行為頗為類似。圈養的亞洲水獺表現出重複性破壞行為,類似人類的強迫症行為。而人工配種繁育則會強化動物的某種特質,比如專門繁育帶有特定顏色或花紋的動物,這可能導致某些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遺傳缺陷。

“異寵貿易的每一個環節都無法避免讓動物遭受痛苦。歸根到底,這些野生動物本就不適合成為寵物。因此,任何關照和愛護都無法彌補異寵貿易給動物帶來的必然傷害。”孫全輝指出。

威脅人類健康和生態安全

2018年7月9日,陝西渭南華州區一位21歲的女孩小芳(化名)被一條銀環蛇咬傷,經全力搶救仍無法自主呼吸,被醫院宣佈腦死亡。7月17日凌晨,小芳出現高燒、心律忽快忽慢等症狀,隨後不幸身亡。

根據小芳母親提供的快遞單號查詢得知,咬死小芳的這條帶有劇毒的銀環蛇,是小芳自己通過網絡平臺從廣東清遠市一賣家手中購買的,並經由快遞運送最終到達小芳手裡。正值花樣年華,卻因網購毒蛇而殞命,小芳的遭遇無疑讓人扼腕。

近年來,有關毒蜘蛛、毒蛇、鱷魚等異寵傷人的事件不時發生,引發公眾關注。

“野生動物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它們不適合作為寵物飼養。”孫全輝表示,“它們的攻擊性、毒性以及攜帶的多種病原微生物還可能給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影響”。據介紹,一項在英國西南部開展的研究發現,5歲以下兒童中,27%的入院治療病例是由爬行動物所攜帶的沙門氏菌感染造成的。另有研究顯示,在調研的1410種人類疾病中,約有61%由動物性致病源引發。在目前已知的大約200種人畜共患病中,至少有70種與異域寵物有關。

危害性最高的人畜共患病不僅傳染性強,而且致死率高。埃博拉病毒、非典和禽流感都對人類健康產生過嚴重威脅。早在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原總幹事陳馮富珍就表示,在過去30多年,全球發現了超過30種人類新發疾病,當中逾70%的源頭來自動物。

除了危害人類健康,異寵也很可能因為被放生或遺棄造成外來物種入侵,進而破壞本地的生態環境。綠鬣蜥和巴西龜均是物種入侵的典型案例。據瞭解,我國臺灣地區是亞洲最早開始飼養爬寵的地區之一,十幾年前綠鬣蜥就進入了臺灣市場。因人為放生和遺棄,目前綠鬣蜥已在臺灣形成野生種群。由於缺乏天敵,綠鬣蜥大肆繁殖,不僅破壞當地植被,還在河堤上蛀洞,威脅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飼養異寵合法嗎

去年底,兩條特大非法異寵販賣鏈條被我國警方偵破。在四川省公安廳統一指揮下,四川省森林公安、成都森林公安與網安等部門合成作戰,偵破“4.21”特大跨境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系列案,打掉兩條由境外向國內走私並非法販賣異寵類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國內主要犯罪鏈條,繳獲蟒蛇、蜥蜴、鸚鵡、陸龜等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000餘條/只,涉案價值1300餘萬元。經此一役,國內非法異寵交易“基本癱瘓”。

除了非法收購、運輸和出售異寵外,普通人隨意購買和飼養異寵也可能會面臨法律的制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以及各地出臺的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如果違法交易、飼養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列入國家“三有”動物名錄,即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物種,是對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補充,也不能隨便交易和飼養。此外,我國已於20世紀80年代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入其保護附錄一、二的物種,在我國等同於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

“上述法律法規涵蓋了絕大部分野生動物,例如青蛙、麻雀等,這些野生動物均不可以在線上線下交易,捕捉、飼養和交易都需要獲得野生動物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並具備相應資質。”孫全輝表示。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對於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出售、利用的,則應當提供狩獵、進出口等合法的來源證明,並附有檢疫證明。

“養寵物要遵守法規,不要因為好玩或者喜歡而觸犯法律。”一位森林公安民警表示,“大家在購買寵物時,要認真詢問寵物來源、種屬,不要盲目追求新奇。不要簡單認為國外可以養,我國就可以養,也不要認為野生的不能養,人工繁殖的就能養”。

應否全面禁養異寵存爭議

“野味大省”訣別野味!3月31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修訂後的《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條例將國家重點保護、省重點保護及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也納入保護範圍,其中,明確禁食所有人工繁育飼養陸生野生動物成為該法一大亮點。

與此同時,該條例還對飼養異寵問題作出了規範,其第18條明確: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脊椎野生動物,或者其他存在危害公共衛生安全、生態安全、公共秩序風險的野生動物,不得作為寵物飼養。

如此一來,是否意味著給飼養異寵留了一道法律的口子?

“在人工繁育一章規定這一條,同時強調‘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使得將合法的人工繁育種作為寵物飼養成為可能。”於文軒認為,“人工繁育種與野生種在管理機制上的確不同,但是,即使是人工繁育種的野生動物,如果作為寵物飼養,也會產生一系列風險”。

“個人認為不應將野生動物納入‘伴侶動物’的範疇,建議在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過程中納入這一規定,並在有關伴侶動物的專門立法中規定不得飼養野生動物作為寵物。”於文軒表示。

“一部分人工飼養野生動物是出於公益目的,例如為了恢復它的野外種群,或者進行科學研究、教育展示等。只有這些情況才需要把野生動物飼養在人工環境。”孫全輝表示,“如果養殖和經營野生動物是出於商業利用目的,就必須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和監管,否則會影響物種的野外保護,也會給動物造成傷害”。

據瞭解,在歐洲,目前異寵管理政策主要為負面清單、正面清單和許可證(執照)三種管理模式。由於負面清單在實施過程中出現諸多弊端,比利時、荷蘭等國已開始採取正面清單的做法,以向公眾明確說明哪些動物適於作為寵物飼養。孫全輝認為,“各國的模式都不盡相同,而且都不完美,因此不主張簡單照搬照抄哪一個國家的模式”。

當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再次提上日程,該法除將對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作出規定外,關於異寵問題會否以及如何規範也將引人關注。是否應立法全面禁止飼養異寵、區分重點保護動物異寵和非重點保護動物異寵,以及是否應將野生繁育異寵與人工繁育異寵區別對待,面對動物保護人士與異寵愛好者的各執一詞,記者也將對此問題予以持續關注。

(本報記者 靳昊)

(本版圖片均為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