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放牛班的春天》:羨慕擁有伯樂的人

近年來看過不少與教育有關的電影,《音樂之聲》、《地球上的星星》、《一個都不能少》還有今年被炒得火熱的《銀河補習班》等,但這當中《放牛班的春天》給我的感觸應該是最深的。


重溫《放牛班的春天》:羨慕擁有伯樂的人


影片講述了一位熱愛音樂的鄉間教師馬修,被任命到一所全是問題少年的收容學校擔任學監,他不贊同校長的體罰教育方式,包容和尊重每一個學生,最終通過音樂改變了他自己和學生們人生的故事。該篇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3分,並獲得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及第6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我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是在高中的心理課上。那時被主人公馬修老師善良寬容的為人和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所打動。重溫《放牛班的春天》,雖然畢業有幾年了,但曾經也是學生的我,仍然十分羨慕這所學校裡以莫杭治為首的這些孩子們,因為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生能遇到這樣一位老師十分難能可貴。

影片中名為“池塘之底”寄宿學校充滿著暴力,混亂。校長刻板兇橫,只會用謾罵和體罰來維持秩序,教師們愁雲慘淡,無心教學,甚至到了畏懼學生的地步,而生活在那裡的孩子們都或多或少有些問題,偷盜、打架、撒謊成性,讓家長十分頭疼。可以說被送到這所學校裡來的學生幾乎已經被家長們放棄了。然而馬修老師的到來改變了這些孩子的命運。


重溫《放牛班的春天》:羨慕擁有伯樂的人


莫杭治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他性格孤僻,因為偷盜,撒謊,被原來的學校開除。他的母親不得已將他送到了這裡。然而馬修老師卻發現了他異於常人的天賦——他有一把唱歌的好嗓子。

“天使的臉龐,魔鬼的身材”再加上猶如天籟的嗓音,他完全可以去音樂學院深造。

然而這個天賦在馬修老師到來之前根本沒有人知道,甚至他自己都不以為意。校長認為這裡所有的學生都不可救藥,只要一犯錯,輕則懲罰打掃衛生,重則關幾天禁閉。

莫杭治因為性情乖戾,違反校規,得罪校長,被罰打掃公共區域和被關禁閉也是常有的事。毫無疑問,校長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不僅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而且還埋沒了孩子們的天賦和才華。

馬修老師的出現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這個被烏雲籠罩許久的學校,也照亮了孩子們的前程。


重溫《放牛班的春天》:羨慕擁有伯樂的人


德國著名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在這裡想斗膽地補充一下: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發現、激勵、喚醒和鼓舞。

馬修在第一堂課上就讓學生們寫下自己的名字,年齡和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可以說這是伯樂認識馬的第一步。後來馬修發現莫杭治一個人在教室裡偷偷唱歌時,他沒有因為這是一個問題學生而揭穿,打擊諷刺他,而是在之後的課堂上讓他一起參與到合唱團中來。

馬修對發現莫杭治擁有天使般嗓音一事感到欣喜若狂。他在下課後給這位學生開小灶,將合唱團獨唱的重要位置交給他。他還將莫杭治這一特長告知了莫杭治的母親,建議他母親帶他去上音樂學院。這應該是後來莫杭治離開“池塘之底”到音樂學院深造,最終能夠成為音樂家的重要原因之一。馬修不算是一位雕刻師,但確是一位善於發現璞玉的人。假如沒有馬修,沒有人發現莫杭治在音樂方面的天賦,那麼即使是“名馬”,他也只能祗辱於校長之手,駢死於這黑暗牢籠般的槽櫪之間了。


重溫《放牛班的春天》:羨慕擁有伯樂的人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我小學六年級的班主任。當時我們班是整個年級最差的班級,無論是在學習成績還是學生素質上都遠遠落後於其他班級。張老師作為我們班新來的班主任,沒有放棄我們所有人,經常組織形式新穎的班會課,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讓調皮搗蛋的學生來管理班級,教會他們責任與擔當;利用空餘時間找學生談心,瞭解我們的興趣與特長。

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多數人都擁有自己不瞭解的能力和機會,都有可能做到未曾夢想的事情”。因此,擁有一個能夠發現你潛能的人是一件幸福的事。

正是因為張老師,我才意識到自己在寫作領域的特長。也是在他的鼓勵和幫助下,我樹立了信心,寫出了一篇篇學生時代的佳作。說起來,張老師其實是我們的數學老師,如果不是他偶然中讀到我的作文,向語文老師表達對我的讚賞,在寫作比賽報名時推薦我,我可能也並不會對寫作感興趣,並在這一領域有所發展。

我不敢自居“千里馬”之列,但是張老師確實可以說是我的伯樂了。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重溫《放牛班的春天》,羨慕莫杭治有這麼一位伯樂的同時,也很慶幸自己也曾擁有過同樣的好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