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回到家,“電工牌”日光燈在頭上發著光,把髒衣服塞進“三樂”牌洗衣機,剛好“熊貓”電視裡播放著喜歡的動畫片,打開“伯樂”牌冰箱,嘬一口“馬頭牌”冰棒,家境好一點的或許能用上“紫金”電腦……用著土生土長的“南京造”,潘西和杆子們的童年甩的一米。


而這些“南京造”的背後,隱藏的是眾多神秘的代號工廠。714,734,511……這些漂浮在時空裡的符號,都曾創造了眾多的NO.1,孕育了無數當時領先的創新技術,在中國製造史上書寫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個時候的南京造,是當之無愧的王者榮耀。它們中的很多,在轉折和改革後,蛻變成了新的“南京造”,新的金字招牌。而代號廠們那種長在骨子裡的優質基因,成了工業製造的“傳家寶”,為後來整座城市的智能製造鋪墊下了好底子,將優秀繼續傳承下去。


製造了眾多第一的“黑科技”“爸爸”


714廠(熊貓集團),前身誕生於長沙,是1936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成立的湖南電器製造廠。


5年後,它來到南京,變成“中央無線電器材有限公司”,後更名“南京無線電廠”。


這個共和國電子工業的“長子”,光芒有點耀眼。


是中國第一臺全國產化收音機的爸爸;是馳名商標“熊貓”的爸爸;是江蘇省第一臺黑白電視機的爸爸。


1978年,熊貓牌黑白電視機橫掃市場。1985年,引進日本技術,18寸彩電大批生產。2年後,熊貓電子集團成立。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我敢賭五毛錢,所有南京80後生命中,都曾路過至少2臺熊貓。


90年代後,這片承載無數榮耀和夢想的土地,也變身融入了大型城市綜合體。


714成了一個遙遠的代號,成為了新的南京造——中國電子熊貓集團。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學霸扎堆搞硬核創新


734廠(南京有線電廠),其前身是1936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籌建的中央電工器材第三廠。


早期生產電話機和交換機,解放後主攻有線通訊用的載波機。


60年代,734廠迎來新課題,研發生產計算機。


1966年,江蘇首臺電子數字計算機made in 南京有線電廠。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那時的734,學霸叢生。大批畢業生從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名校聚集到這裡,可以想見老廠當年的榮光。


追溯國內最早的果粉,大概就是用過Apple II電腦的那群人。80年代初,大量Apple II機型湧入中國。


沒多長時間,734廠就山寨出了著名的“紫金”電腦,一時火遍全國。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鼎盛時期,在東井亭那邊,734廠有自己的廠區、家屬樓、子弟學校。


然後有一天,從甲乙棟到五棟大樓,從體育場到醫務室,從二所到大禮堂,一切都被推倒。舊址上崛起復地新都國際的樓盤。


734廠,現為江蘇紫金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時興的產品就是南京造


741廠(華東電子管廠),跟734廠一母同胞,前身是中央電工器材第二廠。


主要生產電子管和日光燈管。從第一隻特製燈泡到第一隻熒光燈,從第一隻示波管到第一隻紅外變像管。741締造了多箇中國第一。而對許多老南京來說,741生產的“電工牌”日光燈,是家家戶戶都曾用過的。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廠裡的次品燈管發給職工當福利,回家一用就是七八年。廠子紅火的時候,華電廠後門一條街,都是附近居民開的小店或擺的攤子。光靠一個華電,就可以養活他們。


殊途同歸。


741廠,現為南京華東電子集團。


尖端配置的“工業王國”


511廠(金城集團),其前身空軍21廠於1949年在上海成立。1950年遷往南京明故宮機場(就是徐志摩空難的始發機場)。後更名國營511廠,主業修飛機。1952年,籌建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南航前身),金城是南航的爸爸。1979年,踏上軍轉民之路,首輛金城牌摩托車誕生。1992年,中國首家摩托車集團——金城摩托車集團誕生。金城摩托一發不可收拾,風靡全國,走向世界。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這就是中山東路518號“金城廠”的光輝半生。


這個南京城牆內最大的工業巨頭,盤踞在城市核心區域,圍牆圈起了多少熱氣騰騰的往事。


70年代,金城曾有南京最大的職工禮堂,劉曉慶在那裡表演過;放電影時,從早到晚場場爆滿,一票難求。80年代,廠裡有《金城報》;90年代初,金城有線電視臺開播。


你可以想見置身這龐大的獨立王國,是怎樣的優越感。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如今,經歷了涅槃後的511廠,現為中航工業金城集團。


供不應求的冰箱界槓把子


924廠,始建於1959年,又名南京新聯機械廠。最早做的是高大上的雷達。80年代,軍轉民。中國第一臺家用空調和第一臺雙門冰箱,都在該廠誕生。彼時924扶持了一批空調小弟,其中包括春蘭。


佔地約22.45公頃的廠區內,曾下線了全國第一臺家用空調。上世紀80年代正是工廠最輝煌的時候,工廠專門從國外引進了阿里斯頓冰箱生產線,伯樂冰箱開始大量湧入居民家庭。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伯樂”牌冰箱走進千家萬戶的1985年前後,924廠也走向它一生巔峰。


那時的城北還是大農村,924職工住在新聯二村的家屬區,最早置辦上了收音機、電視機、電冰箱。在伯樂冰箱走俏的年代,工廠給職工發冰箱票,924人因此在親戚朋友中特別有存在感。90年代初,南京伯樂集團成立。2005年,伯樂被海信併入。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擔任過廠長的陳福生曾描述,由於需求量大,伯樂冰箱光供應南京市場都不夠,許多銷售商乾脆把運輸車停到了廠門前,冰箱下線一臺就搬一臺,廠門前每天都“車水馬龍”的,熱鬧得很。附近企業職工每月拿90元時,他們的月薪已經達到200多元。只要說是“伯樂廠”的,連找對象都容易。


導彈大佛兩不誤的跨界人才


307廠(晨光集團),前身碉堡了,是李鴻章於1865年籌建的金陵製造局。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期間經歷數次更名、遷址,1952年與山西長治307廠合併,稱國營307廠。80年代改稱南京晨光機器廠。90年代組建晨光集團。在戰爭年代,當時的金陵兵工廠,承包了全國兵工企業武器產量的半壁江山。


70年代起,開始逐步實現軍用和民用產品的分離。既造導彈,又造大佛,矛盾統一。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從神舟5號載人飛船的小口徑軟管,到舉世聞名的香港“天壇大佛”、無錫“靈山大佛”、海南“三面觀音”等都是晨光出品。曾經,晨光廠在南京人眼裡充滿了神秘色彩。門口持槍的衛兵宣示了它的莊嚴,小時候去雨花臺路過此地都不準停留。


對於晨光廠子弟來說,他們的前半生都跟晨光牽扯在一起。在晨光廠幼兒園玩幾年,再去唸子弟小學正學路小學。從小到大最好的朋友都是晨光廠的子弟。同住在武定新村或雨花村的家屬區,小時候每天沿著寧蕪鐵路的鐵路邊上學放學。甚至廠區還有個“五七連”,是專門用來安排職工家屬上班的地方。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像所有老廠一樣,晨光最終也遷出了主城。原址成為1865創意園,翻版的北京798。晨光也隨著交易所的一聲鑼響,上市了。307廠,現為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連轉5個月不停歇的“蝙蝠”牌電風扇


720廠(長江機器集團),始建於1943年。是國內第一家自行設計製造雷達的軍工企業。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80年代,生產出了“蝙蝠”牌電風扇。蝙蝠電扇有過一場行為藝術。在新百的櫥窗裡,晝夜不息地轉了五個多月後,性能如新。遂成網紅,風靡亞洲,流行歐美。曾在保加利亞世博會攬得家電金獎,成就中國家電行業的第一次。98年,720廠改製為南京長江機器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720被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收入囊中。


重組後,現為南京長江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市中心輻射出的三樂系


772廠(南京電子管廠),前身是1935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設立的電氣研究室。


後擴建為國內第一個專業電子管工廠,成為中國真空電子行業的搖籃(別管真空電子是什麼鬼,反正聽起來就很牛逼)民用產品方面,第一臺全國產化全自動洗衣機和家用微波爐,也都誕生在772廠。“三樂”牌洗衣機大概是很多老南京家中的第一臺洗衣機。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90年代成立三樂集團。曾經,三樂老廠處於最繁華的商圈。東鄰湖南路,南連山西路,西接寧海路,廠區內還有荷蘭大使館舊址。


它的周邊,三樂幼兒園、三樂醫院、三樂澡堂……在城市中心輻射出捨我其誰的王者氣象。


772廠,現在變成了南京三樂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為數不多的未搬遷的長壽老軍工


513廠(宏光空降設備廠),始建於1951年。是國內第一批航空工廠之一,中國降落傘事業的搖籃。生來就是要搞大事情的。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1951年,中國第一具降落傘在513廠誕生。1967年,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其減速系統由513廠研製設計。更厲害的是,“神六”的安全回家,也全靠宏光為其專門打造的回收系統。據說,宏光設備廠還有一個10多人的神秘團隊,是全國唯一一批降落傘試跳員。


雙橋門外,你會發現宏光在這一片的存在感不要太強!廠旁邊有宏光路、宏光愛迪生幼兒園、宏光超市、宏光口腔……513廠,為數不多的未搬遷的老軍工。現為中航工業宏光空降裝備有限公司。


南京代號工廠曾是多少“黑科技”的“爸爸”


3503廠,前身是始建於194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3503廠。專門從事軍需服裝和行業制服的研發、生產。


這麼說好像看不出它有多牛逼。


那麼換一種說法,1955年我軍第一次受銜,全軍2000多套將帥服都是3503造,也就是當天朱德元帥、粟裕大將身上都是一水的“南京製造”。建國35週年天安門廣場閱兵儀式的軍服,2003年抗擊“非典”的防護隔離服以及汶川地震救災帳篷,也都是3503廠出品。


廠子紅火時期,一個廠帶動了一條街的生計。3503門口,一家接一家店面,全是賣軍品服裝的。而如今,這裡變成了南京際華3503服裝有限公司,劃歸際華輕工集團。延續另一個新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