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看了张开宙执导的《清平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先说视角问题。

其实我不懂《孤城闭》为什么非得改成宋仁宗视角,剧里官家再怎么写官家仁爱无奈悲天悯人,对不起,无论台词还是画面都让人觉得有些居高临下冠冕堂皇。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原著公主怀吉的视角,是亲历者也是旁观者,梁怀吉不是悲情男主角,是那个时代的绝佳观察者,他眼中真正是一幅别样的北宋全景图。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小人物视角有时比自以为是的宏大叙事更加动人,这个视角变了让我觉得味道也变了。

再说我很喜欢的部分,前十集朝堂戏很精彩。

特别是刘钧老师的范仲淹和喻恩泰的晏殊,特别有北宋文人风骨的那种味道;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晏殊坐于湖畔亭中,对着四面青山弹琴吟诗,还有范仲淹被贬见到美景脱掉鞋袜踏进湖中掬水而饮,都很戳中我;

韩琦一出来感觉稍微差一点,但可能是因为刚开始还年轻吧,后面也有越来越好;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夏竦的圆滑和八面玲珑,吕夷简的霸道和一代权臣,形象都很立得住;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江疏影的曹丹姝好美,端庄大气,明艳动人。

还是更喜欢她出嫁前的样子,扮作男装混学堂,师从新派范仲淹,说实话虽然有点不合历史,但还是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和小姐妹闺中耍闹的样子也很生动。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成为皇后之后也美,但的确就像她自己说的,满口规矩礼数像个假人。

历史上宋仁宗就是讨厌曹皇后,就是没有喜欢过,曹皇后也乐得清闲自在一心享受自己的荣华,才不管你宋仁宗爱谁宠谁。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但编剧好像要展现自己的才华一样,一边强行要让俩人相爱,一边又成心让他俩不和睦,没有矛盾制造矛盾也要不和。

帝后拖泥带水的感情线看得我浑身难受。官家表面上仁爱深情叽叽歪歪,实际上见一个爱一个对谁都薄情。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皇后一心礼教规矩死板的像个提线木偶,贴身侍女与内侍有私情毫不犹豫贬出宫去说要做好中宫表率,自己又跟张茂则说不清道不明在内侍面前落泪失态都没什么问题,说实话,编剧这么写人物让我觉得很费解。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我想编剧应该不是在宣扬封建礼教吧,但似乎也没有点明礼教束缚为古代宫廷女子酿成了多少悲剧,反而有点说这样虽是无奈之举但没错的意思?张贵妃出来那几集就更无语了,宋仁宗一生最宠爱的贵妃能是这么蠢得吗?

她是恃宠而骄了点,但也不至于是个傻的吧,被害妄想症成天紧张兮兮只会叫嚷撒泼。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还有徽柔生母苗氏,历史上她跟皇后关系也没那么好,她是温柔平和但也不至于那么柔弱。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这几个后妃形象真的被塑造得太扁平化了。

说说好的方面吧。

怀吉徽柔线,任敏和边程是真的不错,他俩一出来我才觉得终于有原著的味道了。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听说是张开宙坚持要边程演怀吉,我真的真的谢谢宙,后面不知道原著情节能保留多少,还能不能看到怀吉给公主看他残缺的身子,能不能听到“影子在公主身后,怀吉在公主心里”,我期待一下。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张开宙导演能力怎么样先放一边,我在他身上还挺能感受到对艺术的坚持的,清平乐坚持用边程,知否坚持用朱一龙,清平乐的北宋文人风骨,知否的全蜡烛打光以及整体的服化道场景,说实话我能感受到他在坚持追求。

他首先很会戳我泪点。

张茂则拿出皇后木雕小像说都是命定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起知否里齐衡送明兰的那个大阿福泥娃娃,定情信物特写简直就是be信号。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一个小心翼翼的送,一个视若珍宝的收,也曾坐在船头对着夜风流泪,生死关头也要护在怀里。

你说张开宙不会拍吗,好像也不是,水平真的忽高忽低的迷。

我以为他经过知否的铺垫能好一点,结果好像唯一的进步就是打光。

《知否》的全蜡烛打光其实很有韵味,但夜戏室内戏确实会过于昏暗有点本末倒置了,有时候演员的面部表情必须在修图里细看才看得清,《清平乐》打光明亮得多但是也稍稍有一点过犹不及。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但人间褪黑素那个倒也不算冤枉张开宙。

感觉倒不是节奏慢(可能是我全程1.5倍速只有看某几个人才正常速的关系),是细碎。

讲甲,甲的前半生很平静高潮在人到中年,于是宙用10分钟讲前半生的平静用10秒钟铺垫高潮,然后该爆发说出最重要的那句话了,他停住,去讲乙。

乙还是这样又去拍丙,等再讲回甲观众已经忘了这个人,我就是觉得每个人都没说出最重要的那句话。

有的转场是巧妙的,部分留白也很有韵味,但一集三次以上留白过多就没有记忆点,现在的观众特别是把握遥控器的那一批观众看不得要去猜情绪的剧。不知道是剪辑师的问题还是他拍就是这样拍。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最后,讲一个最让我觉得不舒服的点。

《知否》和《清平乐》共有的一个问题,对主角的人格和做法一味崇拜拥护,甚至对其他历史人物抱有一种支配性的居高临下,知否写濮议之争顾廷烨和齐衡做法的对比,清平乐写张贵妃和皇后的对比,一脉相承的以几千年后的思维指点和臆想古人,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清平乐》:让人又爱又恨的张开宙!

是一些看到现在想到的点,以后再慢慢看。

#头条娱乐指南# #头条影视档案馆征文大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