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诗评】璐雨诗:简评王映锦诗二首



【云帆品读】璐雨诗:简评王映锦诗二首


【头条诗评】璐雨诗:简评王映锦诗二首


作为一名格律诗词新兵,我很荣幸能够在名流大咖云集的云帆群习诗并成为云帆微刊的小编之一。我着手编辑的云帆诗家词长的个人专辑不下百个,其中有一位至今不是微信好友的90后作者的作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王映锦,湖南双峰人,92年生",关于作者,我所知的也就是其专辑里的作者简介这么多。

读了王锦映的作品,我对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篇所云"夫诗有别材"之说,颇以为然。王锦映的作品,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清峻浑成,非天赋灵根者不能为也。忽然想起东遨老师的一句调侃"天下诗人半在湘",惟楚有才,不服不行。言归正传,下面简析王锦映的七绝和五律各一首:



【头条诗评】璐雨诗:简评王映锦诗二首

璐雨诗


咏南山巅不知名花

王映锦

花开不必问前缘,自抱芳心作独眠。

莫是人间无着处,一枝红到白云边。


此诗起句破题,开门见山,"不必问前缘",蕴藉理趣,言近而兴深。承句顺承自然,把感情向上顺势一推。华彩之处在跳转妙结,"莫是人间无着处",想落天外,语出惊人。作者深谙景结要妙,"一枝红到白云边",余韵远致,道人所未道,蕴水穷云起之姿,有月尽珠来之妙。

若要吹毛求疵,承句"自抱芳心作独眠",略似牵强,承句或可不带感情色彩的"零度写作"式的客观描述,则结句"抖包袱"的效果会更好,更能豁人眼球,令读者拍案叫绝。


【头条诗评】璐雨诗:简评王映锦诗二首

立夏夜作

王映锦

负手栏边立,群峰看未真。

鸟因风得势,人对月分神。

自觉春常在,何嗟梦不新。

行藏皆任我,山水一怀襟。

这是作者25岁写的作品,字里行间却有阅透人情、踏遍世路的冲淡、平和与豁达,殊为不易。此律既多兴象,复备风骨,虽长声响彻林表,却丝毫不觉用强,指事造景,宛然在目,炼字炼句炼篇,都可圈可点。

首联写负手看青山,暮色中,看未真的是群山,又何止是群山?颔联随着视线的流转,由首联的远看转到近看和仰视。鸟、风、人、月,对仗工稳,拟人手法娴熟。"鸟因风得势",语奇体峻,惊耳骇目。宋人张镃"得势"句"寒日树枯山得势,顺风樯稳浪无声"亦相形见绌也。一般习诗者作律,中二联常有上分句气足,下分句气弱的情况,高手则不然。本诗颔联上分句已令人眼前一亮,下分句"人对月分神"更具虚白妙味。月色,向是中国文人感发的"开关",司马光"对月动相思"(《八月十五日夜寄友人》)思友也;李白"举头望明月"(《静夜思》)思乡也;林希逸"对月相思梦愈遥"(《别林伯常国博 其二》)思人也。本诗作者别臻新格,没有点明,巧妙留白,把想象交给读者。好诗就是这样,作品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颈联由景语转情(理)语,表达出淡泊超然之人生态度,词秀调逸,意新理惬。全诗以"行藏皆任我,山水一怀襟"收束全篇,"时光真手笔,天地大文章"(熊东遨),"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吕本中)也。年轻作者王映锦才情富赡,途量无限。


此律中二联句式错落,高古清澹,颔联出语生新,足见灵气。但若论承接首联,颔联应着力在"群峰看未真"的"未真",而作者于夏夜所见,清晰的看到"鸟因风得势"似有跳脱之嫌。相比较之下,颈联稍弱,五律,还是少用虚词为好。管窥之见,仅供参考。


【头条诗评】璐雨诗:简评王映锦诗二首



璐雨诗,本名吴雪芬,江西瑞昌人,从事医药行业,80后诗词爱好者,隐云帆习诗,现任云帆诗友会执行主编。为诗主张取法乎上,师古而不泥古;创作力求句意两新,气理相生。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当代诗词》《重庆诗词》《烟台诗词》等刊物和人民日报客户端、凤凰新闻、腾讯新闻、畅读、搜狐文化、今日头条、云帆诗友会等网媒或新闻客户端。


【头条诗评】璐雨诗:简评王映锦诗二首

璐雨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