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別讓孩子繼承“貧窮”,就是留給他的最好“財富”

貧窮不是羞恥,富貴也不是罪惡,粗茶淡飯與錦衣玉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要我們有愛,孩子們就會有笑容。 ——席慕蓉

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1997年在伊朗上映,影片在豆瓣獲得了9.2高分。這部由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指導製作成本只有18萬美元的電影,獲得200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新加坡、倫敦、紐約等18個國際電影節上榮獲11項大獎。

《小鞋子》:別讓孩子繼承“貧窮”,就是留給他的最好“財富”

電影講述男孩阿里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一次意外他把妹妹僅有的一雙紅鞋子弄丟了。不想受到父母責罰的他,祈求妹妹幫助他保守這個秘密,並且答應妹妹可以穿他的鞋子上學。等妹妹放學自己再換回來,跑著去上學,因為他也只有一雙鞋子。

影片圍繞鞋子展開情節,故事的選取以及主角小阿里不俗的演技,獲得了觀眾們一致好評。雖然影片沒有用過多的場景去描述生活的困苦,但僅僅一雙鞋子也便讓觀眾感受到那一種讓人難以呼吸的壓抑。影片選取的時代背景及小主人公的遭遇,跟我們70、80那一代人很像,那時的我們也經歷過貧窮,也曾因為貧窮而感到自卑,即便已經成人依然受其影響。

《小鞋子》:別讓孩子繼承“貧窮”,就是留給他的最好“財富”

影片中阿里家境貧寒,導致妹妹有著強烈的自卑情結

阿里妹妹穿上不合腳的鞋子,上學會把腳縮在桌子底下,因為她不想被別人看到穿了一雙男式而且大很多的鞋子。放學以後妹妹快速的逃離教室一刻也不耽誤,因為阿里還要換下鞋子趕去上學,還有一個原因,她想逃離,因為此時此刻她被自卑籠罩,她害怕同學們發現後嘲笑她。

有一次放學她還是一如既往的跑回家,不合腳的鞋子掉到了水溝裡,穿著一隻鞋不停的追趕著那隻順水而下的鞋子,但是她根本撈不起鞋子,她蹲在一邊哭了起來。此時的哭其實更多的是委屈,她不明白為什麼哥哥把她的鞋子丟了,自己又為什麼莫名其妙的穿上他的鞋子,還有家裡為什麼窮的連一雙新鞋子都買不起。

《小鞋子》:別讓孩子繼承“貧窮”,就是留給他的最好“財富”

路人看到她哭,詢問之後幫她把鞋子撈了起來。她不想再忍受了,來到跟哥哥接頭的巷子,把鞋子扔給了哥哥,她再也不想穿哥哥的鞋子上學了,她要告訴父母這一切。阿里為了繼續讓她保守這個秘密,把老師獎勵給他的自動鉛筆給了妹妹,答應一定會給她買一雙新鞋。

我瞭解那種抬不起頭來的自卑,影片之所以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是因為關於貧窮、關於自卑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在裡面,畢竟自卑帶來的傷害可能會銘記一輩子。

關於“鞋子”的共情:

1、小學的時候,時常也便是隻有1、2雙鞋子,至於雨靴這種奢侈品,只能是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同學才能有。臨近冬天,已經穿上母親納的千層底棉鞋。恰逢下雨,鞋子完全溼透,回到家腳已經泡的泛白。看到有幾個同學穿雨靴,便跟母親提了一嘴,母親也只是回了一句:沒有錢

第二天,還是那雙鞋,只不過已經被火爐烤乾。看著更多的同學換上水靴,自己課間也不會出去,躲在教室害怕別人看到自己腳上的鞋,也許同學們不會笑話,

但自己已經認定他們會笑話你

2、上初中的時候,學校開運動會要求參加的同學都要穿運動鞋。當時的運動鞋,其實就是帆布鞋。即便只有幾塊錢,家裡依然不捨得給你買。已經報名的我,只好去借同學的鞋子。

男同學的參賽項目都多,沒法給我,只好去跟女同學去借。我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那時候的自己唯唯諾諾的訴求,更忘不了女同學異樣的眼光以及她不情願的表情

3、上高中那會,學校流行男生穿皮鞋,全班極個別男生沒有穿,其中就有我,那時候已經有了很強的虛榮心,渴望得到滿足,這其實也是自卑的體現。家裡其實條件已經可以了,不至於買不起一雙鞋子,但是皮鞋顯然不是一個供3個孩子讀書的家庭所要考慮的事情。

於是我偷偷的穿了父親一雙已經開膠的皮鞋,已經記不清那雙鞋比腳大了多少號,但是記得足足墊了2本書的紙張才勉強能夠穿住。

《小鞋子》:別讓孩子繼承“貧窮”,就是留給他的最好“財富”

貧窮可以讓孩子產生自卑感,以我為例即便成人依然被自卑困擾。坐公交的時候,不知道路線也不好意思去問鄰座或者司機;處理工作上的人際關係,要反覆的試穿衣服,並不是顯示自己的魅力,僅僅怕同事看不起;請別人吃飯的時候,會不自主的擔心飯菜的價格,又在點單的時候做出一副不在乎的樣子來掩飾自己那可憐的自卑感

自卑是個人情感,造成自卑感的原因大部分來源於家庭

影片中妹妹的自卑感來源於家庭的貧窮,阿里想要給妹妹買一雙鞋子,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機會,那就是參加運動會。阿里祈求老師讓他同意自己參加原本已經過了報名日期的運動會。他必須要參加,運動會的第三名可以獲得一雙漂亮的鞋子

他把好消息告訴了妹妹,妹妹問他,你能保證自己能拿到鞋子嗎?阿里給予妹妹肯定的答覆。運動會開始了,即便是阿里被人故意絆倒,他也不顧身上的傷痕,繼續爬起來拼命的奔跑這裡的奔跑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渴望得到鞋子,更多的是美好生活的嚮往。

《小鞋子》:別讓孩子繼承“貧窮”,就是留給他的最好“財富”

阿里不知道自己前面已經有多少個人通過,他只能拼命的衝過終點,結果他得到了第一名。他並沒有高興而是哭了起來,因為他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雙鞋子

他知道自己又要辜負妹妹了,果然妹妹知道後哭著跑了出去。妹妹又要穿不合腳的鞋子,她可能被同學們譏笑,即便是沒人在意她穿什麼,內心的自卑已經不允許她在這樣下去,她需要一雙新鞋子來掩飾。

相比阿里,妹妹的自卑感更加強烈,那麼又是什麼讓妹妹產生如此強烈的自卑感?

家庭貧窮,這是主因。無論是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不富裕的家庭讓妹妹產生了自卑感。她想跟其他同學一樣,但是她所面臨的卻是,家裡的房子是租的已經到期,房東已經催過好幾次的房租,父親無力承擔,即便是小小的她也能感受到家裡的困境且受到影響

《小鞋子》:別讓孩子繼承“貧窮”,就是留給他的最好“財富”

1、長期的處於貧窮的家庭面對生活更容易產生問題,一旦出現經濟上的問題,父母無暇更多的關照孩子,勢必讓孩子缺乏這方面的正確引導

2、孩子在學校會受到學生甚至於老師的歧視,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勢利眼”。當他面對不公平對待,勢必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其中就包括自卑,她會長期處於一種“你不行”“你們家沒有錢”的輿論壓力中。

3、影片中阿里跟隨父親想找一份園丁工作,可是當他們按響富人家的門鈴並且傳來詢問時,父親竟然領著阿里跑了。這裡的父親無疑自卑到極點,他甚至不敢同富人講話。父母如果自卑,孩子自然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

《小鞋子》:別讓孩子繼承“貧窮”,就是留給他的最好“財富”

貧窮的生活最容易讓人產生自卑,孩子也是同樣受家庭的貧窮影響,會導致生活、學習及精神出現不好的狀態,從而產生自卑。當一個家庭只顧為了擺脫貧窮而忽視了他心理方面的建設,產生自卑的孩子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於成年都會受到自卑的困擾

生存環境一樣,為什麼阿里反而沒有那麼強烈的自卑心

天下最悲哀的人莫過於本身沒有足以炫耀的優點,卻又將其可憐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厭的自大、自誇來掩飾。 ——卡耐基

看似堅強的阿里也時常落淚,一個瘦小的男孩爆發驚人潛力奪得了運動會第一名,沒有得到想要的運動鞋,阿里又哭了。回到家阿里脫下了早已磨爛的鞋子,把佈滿傷痕的腳泡在水池中,一群金魚遊了過來圍繞在阿里的腳周圍親吻著他。

《小鞋子》:別讓孩子繼承“貧窮”,就是留給他的最好“財富”

在我看來,這就是阿里能夠戰勝自卑所在。他是一個堅強的孩子,可以為了一雙運動鞋拼盡全力;他是寬容的孩子,得知妹妹的鞋子被另一個小女孩穿在了腳上,阿里選擇了沉默,原因是小女孩的父親是一位盲人,小女孩每天要穿著鞋子攙扶父親去賣雜貨。

這些品質顯然是電影賦予角色的,如果現實生活中存在這樣的家庭,父母又是極度自卑,那麼產生“阿里”的概率會很小。

既然不能擁有電影光環,那麼就需要家庭以及學校來賦予孩子這種品質。

《小鞋子》:別讓孩子繼承“貧窮”,就是留給他的最好“財富”

  1. 面對貧窮我們做不到樂觀,但是要告誡孩子需要面對,而不是迴避貧窮。
  2. 孩子學習成績好壞並不能決定他的未來,急於否定或者衝動否定都可能讓孩子產生“我不行”的狀態,如果連你都不相信孩子,還能讓誰來給他自信
  3. 允許孩子犯錯誤,就如阿里一般隱瞞丟鞋子的事情,如果是其他事情呢?心理學家塞奇斯曾經說過:“從犯過失的痛苦中走出來,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過失不放,應該去讚揚孩子們嘗試活動的努力和勇氣。”不要隨意責罵孩子,只有這樣他才會願意跟你溝通,也方便你有針對性的對孩子做出心理干預。
  4. 不要讓孩子去歧視、嘲諷任何一個人,同時也讓孩子正確的面對任何一次不尊重,其實有句老話挺適合的“笑話人不如人”也便是這個道理。

寫在最後:

父母永遠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即便是自卑到極點的阿里父親,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阿里。

阿里的父親製糖的時候,哪怕只是一小塊他也不會帶到家裡,欲而不貪;生活的壓力也沒讓他趴下,他會去兼職貼補,勞而不怨

父親品質顯然在阿里身上得到了遺傳,真誠、善良、堅強的阿里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現實社會中一樣,沒人會喜歡一個自卑、甚至於為了掩飾自卑而自誇、自大的人。

電影的最後父親正在回家的路上,而自行車的後座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一雙白色的球鞋和那一雙小紅鞋,不過這一次是嶄新的。這是新生活的開始,更代表著父親對於貧窮生活的一種嶄新態度。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也許不能決定家庭的貧富,但我們卻能引導孩子正確的面對它。

最後引用《孟子·滕文公下》一句話共勉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小鞋子》:別讓孩子繼承“貧窮”,就是留給他的最好“財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