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暴跌得真實原因

原油暴跌得真實原因

2020年3月6日,OPEC+談判破裂,自此便拉開了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的序幕。

OPEC,一群中東國家組成的原油圈小團體,特點就是小團體裡很多國家“窮”的只剩石油了。

俄羅斯則是OPEC成員國之外的另一個主要產油國,OPEC+的這個“+”就是它。它擁有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雖然它沒那麼“窮”,但油氣產業也對其國內經濟有非常重大影響力。

如果要說原油市場有莊的話,這個OPEC+無疑就是國際原油市場的大莊家,整個市場的籌碼(原油)基本都牢牢地掌控在它們手中。

原本國際原油市場的畫風是OPEC+這群大莊家合夥限產,推高油價,偶爾增產洗一洗小散(小產油國)和韭菜(高成本產油國)。但這次的情況卻有所不同。

因為近幾年,市場裡有個牛散膨脹了,想要坐莊,而且想要坐一個獨立於OPEC+之外的大莊。這個就是美國。

所以說,這次的談判破裂,表面上是OPEC+的一群大莊家分贓不均打起來了,不如說是大家合夥演場戲,洗掉美國手裡的籌碼。


原油暴跌得真實原因

一切故事的開始,還要從美國的頁岩油革命說起。

原油可以簡單的分為常規油和非常規油。常規油儲量分佈比較不均衡,籌碼基本都在OPEC+的手中,它生產成本低,開採難度小。

非常規油全球都有豐富的儲量,頁岩油就是非常規油的代表,但它開採難度大,生產成本高,產量和價格在市場上競爭力比較低。

美國早在1953年就發現了第一片頁岩油田。但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境內的能源公司還是以開採頁岩氣為主,原油還是主要依賴進口。

這時的美國雖然國力強盛,常常動刀動槍,但在原油市場上,還是要給OPEC及俄羅斯一些面子。

原油暴跌得真實原因

時間一轉眼到了2005年,美國境內燃氣價格持續走低,油價倒是一直居高不下,這使得美國不少能源企業在開發頁岩氣的同時,將越來越多的發展重心轉向了頁岩油的開發。

持續的高油價讓OPEC與俄羅斯賺的盆滿缽滿,而這時的美國頁岩油依然只是一個產量有限,生產成本高,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小散戶。

但美國這個小散戶的工業水平可是沒得說的,掙扎了幾年,頁岩油技術就全面革新了。等到OPEC與俄羅斯反應過來,美國已搖身一變成了原油出口國,頁岩油產量大幅提高,生產成本大幅下降。

自此,在OPEC+之外出現了一個手握大量原油籌碼的攪局者。更重要的是,OPEC這些老莊家減產推高油價的時候,美國卻在增產,一邊享受高油價,一邊吃掉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於是,OPEC+又想起了曾經的手段,增產,降價,洗掉美國手中的籌碼。

原油暴跌得真實原因

OPEC+這些原油市場大莊家的實力還是有的,比如沙特,原油產能大,成本低,基本可以壓到10美元,俄羅斯成本略高,不過也就20美元而已。

與之相比,美國的產油成本要高得多,大部分頁岩油產區的生產成本都在40美元以上,高的產區甚至要到60美元以上。

於是大夥果斷出手,油價隨即暴跌。洗籌最激烈的時候,美國輕質油在2016年甚至一度跌至26.21美元。這也確實造成了大量頁岩油企業的停產,可以說效果立竿見影。

但OPEC與俄羅斯還沒高興多久,尷尬的一幕就出現了。隨著油價的回升,美國頁岩油田的鑽井開工數也迅速回升。

因為這次的頁岩油與以往的對手不同,它地處美國,不受任何地緣政治因素影響,開工停工完全只取決於油價。而且美國的金融市場及其發達。股票、債券等大量金融工具可以為頁岩油企業提供短期或長期融資,期貨及衍生品市場也有大量工具為能源企業規避風險。

因此想要短期打壓美國頁岩油產量很容易,但想長期消減美國頁岩油產能,乃至徹底洗掉美國手中的籌碼,卻是難上加難。

但2020年3月這次,以沙特和俄羅斯為首的OPEC+捲土重來,很可能是有備而來,勢要斬落美國頁岩油這員虎將。


原油暴跌得真實原因

縱觀這次的價格戰。

天時上,美國流感疫情還未走遠,新冠肺炎疫情又開始全球蔓延。這隻黑天鵝無疑給全球經濟蒙上了一層陰霾。國際原油需求保守估計至少下滑百萬桶每天。

地利上,規模超7萬億美元的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歷來是能源企業融資的重地,能源企業佔比近三成。但由於避險情緒加重,投資者大量從高收益債券市場出逃,轉而追捧低風險資產。美國國債收益率全線降至1%以下,高收益債券市場利差不斷走闊。新債券發行規模萎縮,利率走高,必將加重頁岩油企業融資困難。

人和上,原油市場是非常符合博弈論的囚徒困境環境。主要產油國最高產能遠高於市場需求。因此只要沙特或俄羅斯堅定增產,其他參與者面對增產則失去利潤,減產則利潤市場全失的選擇上只能被動跟隨增產。

在這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的絕境下,OPEC與俄羅斯很可能會再次將油價逼至26美元的前期低點。美國頁岩油產能很可能將遭受重大打擊。而在未來破產的頁岩油企業所釋放的產能,又都將變回OPEC與俄羅斯手中的籌碼。


原油暴跌得真實原因

雖然這場價格戰OPEC與俄羅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但從供給需求的角度,還是有些許變數。

供給端,OPEC與俄羅斯近些年周邊局勢都較為緊張。尤其是OPEC周邊的中東地緣政治風險這隻黑天鵝,此前已經多次襲擾過國際原油市場。沙特的油田去年還曾被胡塞武裝襲擊,美國在中東經營多年,此刻中東也難保不會碰巧再起紛爭。

此外,OPEC與俄羅斯原油生產成本都很低,但原油作為這些國家非常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長期來看它們需要油價維持在高位,以保證有足夠的利潤來平衡財政支出。俄羅斯的財政平衡油價在50美元以上,沙特甚至需要80美元以上的高油價來實現財政盈虧平衡。低油價導致的國內財政緊張很可能提前迫使各國坐下來用談判的手段解決市場的分配問題。

需求端,如果說疫情是隻黑天鵝,那它很可能會襲擊市場兩次。疫苗的研發、各國的應對措施,甚至病毒對溫度的耐受能力未來都有可能影響整個市場。如果疫情超預期提前結束,原油需求很可能會迎來報復性反彈。

另外,OPEC的增產及美國頁岩油停產的預期對倫敦及紐約兩大交易所的影響是不均衡的,油價的淨下跌預期會更多的影響布倫特上,這在短期內可能對美國輕質油形成一定支撐。

商品市場中,大多數是期貨升水的,但大多數時候的原油卻是少數的天然期貨貼水商品。現在由於預期的不明確,原油已經處於期貨升水狀態,如果利差持續擴大,必將吸引大量套利投機者,進而創造額外的現貨需求,從而對油價形成一定支撐。


原油暴跌得真實原因

雖然有著些許變數,但現在真正影響未來油價走勢的,其實是美國的態度。一盤散沙的原油市場對每一個石油出口國都是不利的。而且徹底得罪其他產油國,導致他們放棄美元結算的原油貿易體系更將使得美國得不償失。

對抗是短期的,原油市場必將會走向長期的合作。在各方都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決心之後,美國很可能會坐下來與OPEC+握手言和。而世界也會逐步接受OPEC++的新常態。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許不久的將來,隨著勘探與開採技術的革新,又會出現新的攪局者也猶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