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嘲讽后写了一首骂人诗,全文没一个脏字,你都以为是在夸你

在先秦之前,文言文成都是古汉语为口语,当时每个人说话都雅音为准,西周时期,又重视礼乐,《论语·述而》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到了春秋战国,文言文跟口语进入了转变期,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李白被嘲讽后写了一首骂人诗,全文没一个脏字,你都以为是在夸你


没有读过书的人,就是平常的讲话口气,就算骂人也是直来直去,但是文人不一样,一切都要雅,即便是骂人也要拐着弯来,浪漫诗人李白受嘲讽时,也曾写下了一首诗,专门用来骂人。

李白,长安元年出生(701年),家族不详,不过根据《新唐书》记载,李白是兴圣皇帝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跟李唐皇族同宗,是李世民同辈族弟,李白之父李客是城尉,算是有一定的家世。


李白被嘲讽后写了一首骂人诗,全文没一个脏字,你都以为是在夸你


自幼李白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15岁就做了许多诗赋,他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开始修习剑术,李白一边读书,一边练剑,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的李白仗剑出蜀,开始云游。

在游途当中,又结交了孟浩然、王昌龄等人,27岁时,又到朝廷自荐,宰相许圉师欣赏李白,将孙女下嫁给他,虽然李白有才,但没有得到唐玄宗重用,加上宦官高力士谗言,李白的奏折全部拦下,他便自暴自弃,又开始云游。


李白被嘲讽后写了一首骂人诗,全文没一个脏字,你都以为是在夸你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白到了东鲁一带,他所居住的地方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过数十里之遥,正是“盛产”儒生的地方,他们只懂得读书,不过治国之策,而李白又有雄才大略,这群儒生就天天嘲讽李白。

李白心生鄙夷,但自己好歹也是读过书的人,不能开口骂人,他便写下了一首《嘲鲁儒》来反讽他们: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李白被嘲讽后写了一首骂人诗,全文没一个脏字,你都以为是在夸你


开头四句就说,那些白发苍苍的儒生,以毕生精力去读《诗》《书》《礼》《易》《春秋》,学问虽然大,但是问一下治国方策,就茫然不知,李白这里就将他们精通经书和不谙时务相对比,揭露他们无能的本质。

后面几句,更是戳中了儒生的“痛点”,诗中还不留情的说,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没收了天下的《诗》《书》等儒家之书,若是有人反抗,还会被拉去修长城。


李白被嘲讽后写了一首骂人诗,全文没一个脏字,你都以为是在夸你


最后两句的讽刺极为辛辣,李白说,他虽然奉儒学,但却要效仿叔孙通,干一番辅佐朝廷的事业,绝不会跟你们为伍。叔孙通是辅佐刘邦建国的儒生,他为汉王朝定制了朝仪,当时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想协助叔孙通,还说他“不合古”,叔孙通就讥笑他们“真是鄙儒”。


李白被嘲讽后写了一首骂人诗,全文没一个脏字,你都以为是在夸你


最后一句李白说:你们对时务一窍不通,干脆就回到老家汶水边种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