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產業"變身"綠色銀行"——漣源市安平鎮傾力描繪生態農業底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俊 見習記者 龔雅麗 通訊員 顏仁平 劉佔山

4月17日,春光明媚。漣源市安平鎮臣甫村玳玳酸橙種植基地,10餘名工人正在採摘玳玳花。“這裡以前是採煤沉陷區,如今已變成‘綠色銀行’,改善環境的同時,還能帶動村民致富。”基地負責人吳新喜介紹。

安平鎮曾是漣源的重點產煤鄉鎮,最多時有35家煤礦,煤炭開採曾是當地群眾發家致富的“黑金產業”。然而,好景不長,煤炭的無序和過度開採,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地面沉陷、山林破壞、水源枯竭。兜裡賺了鈔票,生活環境卻每況愈下,許多群眾被迫“逃離”。

“再也不能過這種日子!”響應國家淘汰落後產能要求,安平鎮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淘汰整合煤炭行業。去年,全鎮煤礦僅剩2家。

安平鎮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出臺一系列鼓勵扶持農業生產的優惠政策,擴大糧食產能,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催生李子灣農業、農都農業等一批示範企業和王雄等種糧大戶,走出了一條從“地下”到“地上”,從“黑色”到“綠色”的發展之路。

“將千畝荒山變成綠水青山”一直是吳新喜的心願。2017年,搭上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快車,他成立婁底農都農業有限公司,開墾荒地1300餘畝。“我們與湖南康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保底協議,玳玳花按每公斤40元、溼果每公斤10元保底收購。”產業越做越大,嚐到甜頭的吳新喜打算探索“果園+旅遊”體驗式現代農業。

唐家社區種糧大戶王雄的雙季稻試驗田,農機手們正駕駛著旋耕機來回作業。王雄曾是當地煤礦的運煤大戶,煤礦關停後,他全力向農業“進軍”。2016年成立安平鎮唐家種植養殖合作社,流轉大片荒地,種植雙季稻200多畝,示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雙季稻1000畝。2017年,王雄趁熱打鐵,成立全鎮首家農機專業合作社,為全鎮提供農業機械化作業服務,大大提高糧食生產效率。

“今年我打算重點種植金秋砂糖橘,然後再套種香瓜、西瓜,荒山變果園,帶領更多農民致富。”入春以來,李子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新兵忙得不亦樂乎。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從800畝果樹種植到如今的瓜果、跑山雞、黑山羊等6大產業基地,先後有112戶村民加盟,形成了集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銷售及餐飲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型農業企業。

山青水綠,瓜果壓枝,喜看荒山變熱土。安平鎮黨委書記梁革軍信心滿滿:“我們堅定走好綠色發展道路,將過去的產煤鄉鎮轉變成花果山和綠色銀行。”

目前,安平鎮已初步形成了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品種齊全的農業產業,共有農業合作社38家,規模養殖企業47家。柑橘、梨、柚、玳玳酸橙等果樹面積達8000多畝,雙季稻種植從1000餘畝擴大至5000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