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提到的“丁忧”,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有讲到范仲淹为母亲“丁忧”一事,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丁忧”呢?

“丁”的意思是“遭遇、遭到”。“忧”是指“忧愁”。什么忧愁呢?主要就是指父母过世

也就是说,父母去世了,你就遭到忧愁了,就叫做“丁忧”。父亲去世就称为“丁父忧”,母亲去世就叫“丁母忧”。

《清平乐》中提到的“丁忧”,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在儒家的传统里,“孝”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个“孝”当然主要是对待父母而言。那么,“孝”通过什么来反映呢?

——礼!

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对父母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算是为“孝”立了一个很高的规范。

所谓“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中包含了一条很重要的规矩:守丧三年

不过这还只是一个很高的理论规范而已。孔子虽然如此说,但是在孔子的时代,并没多少人这么做。

真正开始施行这个“守丧”制度,还得从汉朝说起。

《清平乐》中提到的“丁忧”,到底是怎么回事???

西汉时规定,父母如果去世,在朝的官员要回家为父母守丧三年。

具体做法是:搬到父母坟前,搭一个破草房子,吃喝拉撒睡都在破房子里。当然,吃的必须是粗茶淡饭,穿的也必须破破烂烂,还不能更换衣服,晚上睡觉也要睡在土块上,不能睡席梦思之类的高级品,至于洗脸梳头理发洗澡那一套就免了,性生活那更是想都不能想。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表明父母去世你很悲伤。你为了感激父母对你的生养之恩,用折磨自己三年的方式来报答。

为什么又偏偏是三年呢?

《清平乐》中提到的“丁忧”,到底是怎么回事???

孔子另外解释了:“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就是说我们生下来三年,差不多才会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就按“三年”的期限作为报答。

不过这个三年不是我们今天说的三年,实际上是25个月,也就是两年零一个月。但是有时候又会碰上乱七八糟的闰月现象,所以后来干脆统一规范为27个月了。

《清平乐》中提到的“丁忧”,到底是怎么回事???

法令虽然如此规定,但是也可以通融,毕竟三年不是一个短时间。不过这种通融也只是对一些特殊的人群而已。

最特殊的当然是皇帝

皇帝要做表率,所以不能不守丧。但是皇帝是一国之君,又怎么能去守丧呢?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融。于是皇帝就以一天代替一个月,27个月,也就只需要守丧27天。

这27天期间,皇帝就在宫中安安静静待着,不要参加娱乐活动,吃得清淡点,穿得朴素点,表现得难过一点,也就算是守丧了。

《清平乐》中提到的“丁忧”,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帝之外,还有大臣

假使你是朝廷里一个很重要的大臣,比如丞相,朝廷少了你一天都不行,可你偏偏又碰到了父母去世的情况。你要是继续工作,不去守丧那就是不孝;你要是辞职守丧就是不忠,这就真正是“忠孝两难全”。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抉择呢?

这时,朝廷会出面将你留下来继续工作,用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夺情

也就是说,你本来有孝顺父母之情,要替父母守丧的。但是现在朝廷为了天下苍生着想,要委屈你死去的父母,要把这份情给夺过来。这样你就可以继续留任了,也没人会指责你不孝。因为这是朝廷逼你这么做的,不是你自愿的,不是你的错。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你一开始辞职去守丧了。但是在守丧期间朝廷出了事情,需要你立刻回去工作。也就是说你守丧只守了一半,就被朝廷召去工作,这也有个专门的名词叫——起复

以上便是“丁忧”守丧制度的大约情况。本来是一种礼节,但是后来也被利用到政治斗争之中。那就另当别论了。

《清平乐》中提到的“丁忧”,到底是怎么回事???

坚持原创,及时分享文史知识,我是【太白老师】,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