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5G缘何成为“新基建”之首

智库观点:5G缘何成为“新基建”之首

张学青

“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在短期内可提振经济,长期来看,更可以带动多个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是推动数字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新基建”中的5G网络是新兴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的介质,能为数字产业赋能加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瞭望智库:

“新基建”热潮中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智库观点:5G缘何成为“新基建”之首

“新基建”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其中以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既是“新基建”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更代表信息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其他领域“新基建”的通用支撑基础,还是传统产业数字化新引擎,赋能传统基建领域提质增效。

安全可控应是“新基建”重点考虑的首要问题。尽管我国目前在算法领域积累了一定优势,能保证不被竞争对手所侵蚀,但“新基建”中仍有大量设备、技术需要从国外进口,比如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一旦“新基建”建成后遭遇极特殊情况,将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新基建”必须夯实技术基础,虽然国外在我国“新基建”主要领域的应用上速度较慢,且系统性的规划和投资也不如我国规模大、速度快,但在关键核心技术的投资上大大超过我国,我国“新基建”的技术底座并非十分牢固。

“新基建”要明确在哪建的问题。“新基建”全国都要建,但是应该率先在都市圈发力,未来城镇化人口会向都市圈集中,都市圈的人口红利和质量红利持续释放,将成为“新基建”投资的核心载体。在都市圈发力“新基建”要注重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先导,需求牵引;二是场景融合,示范先行;三是补齐短板,完善体系;四是创新驱动,动能转换。

“新基建”涉及多项科技创新,很多时候政府并不能很准确判断哪些方向及项目需要投资多少,因此在建设投资过程中,要注意政府只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活力,调动民营企业的专业能力、创新力和市场应变力,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企业处于“新基建”一线,积累有丰富的经验,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在政策管理执行上可考虑与企业加强沟通,比如在能效指标管理上改变人为分配方式,转由市场做选择,避免政策不科学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情况。

选编自李毅中、邬贺铨、马晓河等于4月22日在瞭望周刊社与瞭望智库召开的“抢抓‘新基建’机遇 加快新动能成长”专题线上研讨会的发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5G缘何成为“新基建”之首

智库观点:5G缘何成为“新基建”之首

信息技术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未来的数字社会是在现有物理社会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孪生社会。数字孪生综合运用感知、计算、建模等信息技术,通过软件定义,对物理社会进行描述、诊断、决策,进而实现物理社会与孪生社会的交互映射。而现在数字社会的发展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这主要是现有技术没办法实现物理社会与数字社会之间随时随地的数据传输。而5G技术能完美的解决连接能力弱,可靠性低,数据量小,难以保障移动状态使用等问题。

5G是新经济时代关键使能技术。每一次通信技术标准的更迭都伴随着时代的跨越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5G是构建万物互联的基础,是推动“新基建”加速发展的引擎。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城际高铁与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等都需要5G网络的支撑。

人工智能是千行百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也是5G网络提供了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数据传输,信息连接。智能交通为车联网及自动驾驶保驾护航。5G让自动驾驶从“仰望星空”转变为“脚踏实地”,5G网络助力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助力形成智能交通体系,建立场景丰富的应用示范,打造未来城市生活样本。

5G“新基建”构造智慧生活、智慧生产新图景,实现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数字社会新时代,这将是未来几十年里都难得一见的大规模的创新发展机遇。

选编自杨骅4月25日在北大国发院MBA讲坛的发言《“新基建”背景下的5G发展与数字化社会前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纵深发展

智库观点:5G缘何成为“新基建”之首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数字化的研发、生产、交换、消费成为主流,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在疫情防控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病毒溯源、患者追踪、疫苗新药研发等防控工作,以及无人生产、远程运维、居家办公等在线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应该重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纵深发展。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稳住制造业基本盘。从实践看,信息技术在加快复工复产、顺畅产业链运行、稳定制造业供应链等方面大有可为。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预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广阔空间,不仅能有力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而且能确保国内产业供应链顺畅运行。

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不同,“新基建”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和基础设施,而且呈现出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特征。其中的一些新型基础设施,自身就是一个大产业,既能孵化出更多创新与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又有可能被培育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应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一方面,继续突出新技术供给和新产业发展,做强集成电路等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产业,强化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5G移动通信等技术攻关,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另一方面,要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活动的改造,支持建设若干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数字化的研发、生产、交换、消费成为主流,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选编自盛朝迅于04月20日发表的文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纵深发展》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后疫情时代的数字经济

智库观点:5G缘何成为“新基建”之首

发展数字经济的突出优势,第一是我国有应用5G的较强能力,有巨量的消费者和大规模的产业基础。中国的巨量消费者能支撑多个巨型平台的存在。第二是有很大规模的实体产业,能够支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平台,能连接非常多的产业、企业和设备。第三是有一批好企业,企业是数字时代产业发展的一个基础。它不光有能力,还有价值观。在这一次疫情危机中,由于对网络空间的需求升级非常快,这些企业几乎天天在更新版本,天天在加速工作,既展示了能力也展示了它们的价值观。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主导产业的核心增长点。数字经济有两种形态,一个是5G产业化,5G的手机、5G的基站和5G应用中的一些发展;另一个是产业加5G。在5G的加持下,可以启动更多的数字消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预计2020~2025年,5G商用将直接带动中国10.6万亿人民币的经济总产出,能够创造3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数字服务有大量的新机遇。首先是技术发展支持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很多百亿级、千亿级的消费有望实现商业化。第二是疫情培养了消费者的新消费习惯。网络学习、网络会议、网络医疗、网络办公等,大家都已经非常适应了。各个层面对新应用形态接受程度更高,想象空间更大。在新一代通信技术之下,产业互联网的前景是很广阔的,产业互联网需要的通信量和计算量,和消费互联网是完全不一样的。

5G或者新一代通信技术之后,是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问题,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痛点。现代经济是一个高度融合的经济,服务型制造商和制造型服务商,它一定是融合的企业。数字技术的发展能提供更多的生产性服务,能促进制造业更高效的发展和快速迭代,能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对疫情后的复苏、就业、消费迭代、产业升级,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都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

选编自江小涓于4月11日在新华网“思客云讲堂”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2020公益年直播课堂”讲座

智库观点:5G缘何成为“新基建”之首
智库观点:5G缘何成为“新基建”之首

联系方式:010-64523406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策划:梁刚

统筹:李诗琪

编辑:王琳琳

校对:李诗琪

审核:梁刚

深度\远程办公,这企业强大到亮瞎眼(最全指南)

李永昌:我国LNG重卡市场驶入快车道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最强大脑,搁哪儿都闪闪亮!

最新要求!中石油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会重创中国及全球油气市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