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有遠親——漢濱區文化和旅遊廣電局幫扶貧困村側記

李元明家住漢濱區流水鎮黃泥村海拔800米的高山上,村裡道路雖已實現“組組通”,但因高山峽谷修路不便,家門口的道路一直未硬化。“是咱親戚幫忙修的路!如今,願望終於成了現實。”李元明說的“親戚”就是結對幫扶他的漢濱區文旅廣電局駐黃泥村第一書記吳濤。

該局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讓幹部沉下去,把責任扛在肩,想辦法謀出路,察民情聽民意,跑項目抓產業,精準施策扶真貧。一項項務實舉措助力5個貧困村打贏脫貧攻堅戰。

點燃黨建引擎 脫貧攻堅步伐提速

走進流水鎮河心村黨員活動室,電腦、辦公桌椅和書籍都是幫扶部門配的,這兒就是黨員之家,家裡明亮整潔了,人心就好聚齊了。黨建是脫貧的引擎,也是聯繫的紐帶,將各種力量動員起來,共助脫貧。

良田村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加強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局長分別帶頭講黨課;幫助建立完善會議制度、學習制度、村規民約等長效機制,指導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督促指導每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和定期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樹立“黨建+”理念,及時瞭解時事政策;製作黨建工作活動展板,創新活動載體,提升活動效果,傳遞正能量。通過黨建引領,把黨的力量挺在了脫貧攻堅第一線,有力夯實了脫貧攻堅的組織基礎,提升村黨組織戰鬥力和凝聚力,切實推動黨建脫貧工作取得實效。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支部。“理清了思路、找到了方法、鼓舞了幹勁。”良田村黨支部書記劉堂餘說:“通過黨建聯席會議,明確了發展鄉村旅遊的規劃。村裡黨員、能人大戶信心更足了,鄉親們更有盼頭了。”

在漢濱區文旅廣電局總工程師鄭團吉看來,強黨建促脫貧最關鍵的是激發了內生動力。該局定點幫扶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援建了黨員活動室、村級活動場所,還捐了好多書籍,給村裡建了圖書室。生活脫了貧,思想上更要脫貧。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引擎效應”一步步顯現。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脫貧攻堅以來,該局黨員幹部深入基層,與貧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與貧困戶交朋友。局裡包抓領導帶頭到貧困戶家解民憂,黨員先鋒隊凝聚力量,用實際行動,溫暖貧困戶的心窩窩。

據不完全統計,漢濱區文旅廣電局幫扶的5個村爭取各類資金1812萬元,硬化進出通道31.13公里、“油返沙”6.5公里;完成危房改造132戶;新修安裝管道89.7千米;2512戶群眾用上自來水,2512戶群眾用上安全電,496戶群眾搬遷新家園,建起百姓大舞臺6個,投入100餘萬元,新建了村級活動場所和百姓大舞臺,並配備了辦公設施和文化器材,極大方便百姓精神文化生活。這一切的變化,都在村民的意料之外。

發揮職能優勢 文化扶貧精準有效

在新壩中心社區廣場,一到傍晚,居民成群結隊跳起廣場舞,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是漢濱區漢調二黃研究院幫扶新壩中心社區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的一個縮影。

推動鄉村文化建設。文化可以惠民,也可以富民。先後創作排演《書記到咱家》(陝南花鼓)《懶漢脫貧記》(小品)《光榮一回》(小品)《印章風波》(小品)《清風送廉促脫貧》(歌舞)《新民風吹開幸福花》(表演唱)等100餘個高質量的脫貧攻堅文藝作品,並編排成節目到貧困村演出。截至目前,在全區29個鎮辦舉辦了以“文化扶貧”為主題的各類文藝活動,實施文藝精品展演、公益性文藝人才培訓、文化志願者下基層等活動共400餘場次,建成文化服務站60個,組建民間文藝社團200餘個,為全區脫貧攻堅工作提振精神,凝聚力量。

開展新民風建設,傳播優秀傳統文化。通過開展“傳承好家風、爭當文明戶”評選活動,選樹了一批孝老愛親、脫貧致富、培養子女、崇文學技、和睦鄰里、誠實守信的先進典型,大力營造了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通過開展脫貧攻堅勵志教育,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拔除貧困戶思想上、精神上的“窮根”,激發其內生動力。

李某是遠近“知名”的窮懶漢,喝醉了酒就睡上幾天幾夜,致妻兒老小於不顧,扶貧之初等、靠、要思想十分嚴重,幫扶責任人新堰村第一書記馬榮志既當政策宣傳員、又當家庭矛盾調解員,主動幫助做工作,李某的思想得到了轉變,在馬榮志的牽線搭橋下,李某目前已經在扶貧崗位上就業,月均收入2000元。

“鄉親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脫貧致富的勁頭更足了。”區文旅廣電局注重文化扶貧,加強文化扶貧扶志工作,把脫貧與文化有效地結合起來,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大的文化力量。

如今農家書屋已成為基層村級文化建設的新陣地,村民及時瞭解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讓貧困群眾在這裡找到產業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掃除致富路上的障礙。在農家書屋的薰陶下,一大批貧困群眾開闊了視野,理清了思路,產生了脫貧致富的意願,提高了能力水平,為脫貧致富充滿電,加滿油,真正做到了“扶貧”與“扶智”兩不誤。目前全區已建成農家書屋385處,農家書屋寬敞明亮,藏書均在1500冊以上,受益群眾達87萬人次。

“一對一”結對 貧困村獲定製幫扶

入戶調研、進村走訪、瞭解致貧原因、提出幫扶措施……2019年以來,區文旅廣電局機關幹部及下屬部門幹部與貧困村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孕育出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幫扶方案、一系列契合需求的定製舉措。

局裡派駐良田村的第一書記劉紅雨,一干就是三年,帶領村班子抓產業、抓基礎設施,抓黨建促經濟,全村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對貧困群眾更是一腔熱情,心裡始終牽掛著每一名貧困村民。貧困戶何茂平有養牛基礎,他得知後立刻上門,一方面送去養殖方面的書籍讓他學好技術、另一方面又幫他貸款,並積極爭取上級的2000元獎勵資金。村民唐仁新患大病,他聯繫“水滴籌”發起募捐,籌資2萬元。山區交通不方便,群眾到鎮進城辦事,他的私家車成了群眾的“通勤車”……劉紅雨說,既然當了這個第一書記,就要為這方百姓做出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看到村子有了變化,他覺得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新壩中心社區貧困戶朱啟峰,妻子有病,孩子上學。幫扶工作隊長袁小龍瞭解後,主動與他商量,給他免費提供雞苗,鼓勵他發展養殖業,實現了當年脫貧。袁小龍說:“只要有心,總能想出些主意、找到些辦法幫貧困戶脫貧。”

拔掉窮根,就得有當家產業。新壩社區地處瀛湖庫區,幫扶工作隊經過反覆調研論證,認為適宜發展山林經濟。經過幾年的努力,己建成高效茶園2000畝、種植黃花100畝、拐棗700畝、櫻桃種植100畝、獼猴桃50畝、核桃50餘畝、白芷300餘畝。在新壩社區,翻過一道又一道山樑,筆者見到了一片綠油油的茶園。第一書記張浩指著滿山茶園說,這裡戶均一畝茶,發展茶葉園區直接帶動230戶貧困戶脫貧。“在家門口打工一個月能賺1800多塊錢,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我要好好珍惜這個賺錢的機會。”村民張朝海笑呵呵地說。

黃泥村有好山好水好生態,發展養蜂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32歲的貧困戶江鑫,在幫扶工作隊引導下,從1箱發展到現在120箱,僅銷售蜂蜜就賺了8萬元,一舉摘掉窮帽。江鑫說,有幫扶工作隊真心實意幫扶,明年還要散養土雞。

“用心用情用力真幫扶,幫真扶,確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一戶。”這是漢濱區文旅廣電局在幫扶工作中的莊嚴承諾。局長楊曉明如是說。

提起漢濱區文旅廣電局幫扶工作隊幹部,流水鎮黨委書記陳剛說:“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區文旅廣電局幫扶的貧困戶徹底拔掉了窮根,過上了好日子。一幅邁步小康、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圖景即將展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