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和,该怎么解决?

艾小城


我们会天然更喜欢和自己观点相近的人,排斥三观不同的人。请教老师,我们应该如何走出本能的“信息茧房”,接纳“三观不同”的人?

回应这个问题,先要澄清一个错误。我认为“三观不合”基本上是一种“懒惰哲学”,是为了方便和偷懒就随意拿来用的说法。

首先,我们未必天然喜欢和自己观点相似的人。其实,三观相同的人也可能会有冲突,而三观不合的人,未必不能和谐相处或者合作。比如,自私的人会更喜欢和慷慨大方的人交往,而不是和与自己同样自私的人交往。

第二,三观不同并不是冲突和分歧的主要原因。很多人,一言不合就说我们“三观不合”,但现实是,我们在生活中,还真找不出两个三观完全相同的人,为什么?因为世界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并不是三个观念,而是三个观念群,针对三种关系领域的问题。

比如人生观,构成美好的人生不是单一的价值观念,而是许多价值,所以英文会说values,是复数的。比如安全、健康、成就等等,都可能是美好人生需要的价值。有人少几样,有人多几样,还有优先性的排序不同,这就构成了多样的人生观。

再回到你的问题,人喜欢听符合自己偏好的意见,造成了“信息茧房”的现象,这是真实的。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希望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造成的。舒适区很重要,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安全感和确定性。但是你发现了吗,完全封闭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其实也会不舒适。

就像过去一段时间,很多人迫于疫情隔离在家,很安全,也很确定,但好多人都觉得不舒适。因为人除了安全的需求,还有迎接挑战的需要。所以,我们其实是要在舒适与冒险之间找到一个比例恰当的平衡点。

就冒险的探索而言,你需要去适度接触那些自己起初不喜欢的意见。

遇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观点,你可能需要更仔细的分析。

比如有个朋友对你说“女生还是要承认,有些方面就是不如男生”。这种言论一听就让人恼火,什么年代了,还有这么陈腐的性别歧视观念。完全三观不合,除了拉黑绝交,还能怎么办?

其实,这是我遇到的真实例子。我当时没有选择绝交,而是问他,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他说,“体育比赛为什么要按性别分组啊?就是因为如果男女一起比赛,就没有什么女性能得冠军了,这是事实吧”。我说,“现在美国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当中,女性比例已经高于男性了,难道这证明了男生比女生弱智吗?”

然后我们就讨论起来了。后来发现他并不反对男女平等的原则,只是在如何认识和对待性别差异的问题上,和我有所不同。而且他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其实我们的分歧,涉及三观的,只是世界观中的一小部分认知,还有道德观中的一些细微差异,根本并没有严重到“三观不合”的地步。

所以,以后遇到不喜欢的观点,建议你进一步去辨别,特别在两个地方:第一,这个观点究竟挑战了你的哪个观念群,和哪些具体观念?第二,这个挑战有多严重?

如果它挑战了一个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观念,那容忍这种观点的冒险可能会让你失去平衡,你会想要回避这种观点是自然的。

但是,如果意见相左的观点,挑战并没有那么严峻,那实际上是给了你一个更深入探究自己的机会。就像我和那位朋友的讨论一样,你完全可以去试着思考和理解,甚至也许可能接受它,对自己原本的观念群作出调整。

人的三观本来就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塑造的,可以塑造,本身就意味着可以改变。适度地冒险,接受挑战,会让自己变得更丰富。


穿插游击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