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抗日名將恩愛19年,卻突然提出離婚,是背叛還是無奈

她與抗日名將恩愛19年,卻突然提出離婚,是背叛還是無奈

我們時常感嘆古代歷史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巾幗與鬚眉,尤其是封建束縛下的巾幗。封建思想剝奪了她們應有的權利,但終究遮不住她們的光輝。那些廣為流傳的佳話在華夏大地上生生不息,而其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那些追求美好愛情的兒女柔情。其實,每個時候每個人都在追求美好的愛情,她們之所以成為佳話,在於她們至死不渝的忠貞。但隨著近代思想的解放,合則婚不合則離顯然更加符合人們追求的自由戀愛,但常人對於“合”歷來不甚明瞭,時常被個人私慾矇蔽雙眼,最終斷送了已有的美好而走向了自我的消亡,這難免讓人不勝唏噓。

她與抗日名將恩愛19年,卻突然提出離婚,是背叛還是無奈

民國曆史中的那些巾幗也是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熱點,而陳碧蓮也不例外,原本平凡的人生卻在1933年因為丈夫鄭洞國的不凡而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其自身的修為也絲毫沒有讓愛人失色。家境殷實的陳碧蓮自幼好學,不僅漢字寫得好,英語同樣非常熟練。長大後的她在書香的薰陶下更是亭亭玉立、大方得體。在鄭洞國進駐雲南抗日的時候,身為將軍夫人的她本可在家閒居,但她卻為支持抗日而時常出入軍中主持募捐,還因此獲得“怒江之花”的美譽。

她與抗日名將恩愛19年,卻突然提出離婚,是背叛還是無奈

除此之外,二人的感情同樣讓人感動。戰亂年代,將軍為了征戰聚少離多的情形不言而喻,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彼此間的恩愛。丈夫每每停軍休整的時候,陳碧蓮都會不遠千里前往相聚。1943年的時候,丈夫出兵支援印度,卻萬萬沒有想到竟然能在異國他鄉見到思念已久的妻子。原來闊別半年,陳碧蓮整日牽掛前線丈夫的安危,竟然不顧駝峰航線的危險而毅然前往,她就像戰士一樣出現在了鄭洞國的面前。見到丈夫無恙頓時相擁而泣淚如雨下,那戰士般的剛毅蕩然無存,而梨花帶雨天見猶憐的模樣頓時讓在場的軍人感動不已,這或許就是戰火中硝煙瀰漫的那一縷沁人心脾的清香。

她與抗日名將恩愛19年,卻突然提出離婚,是背叛還是無奈

3年後二人的感情再度面臨戰爭的考驗,那時鄭洞國被困長春,長達兩年的相思之苦夾著擔驚受怕。在一本檔案中有一封1948年陳碧蓮寫給丈夫的信,信中寫道“桂庭,幾個月來為了你的安危,使人時刻不能忘懷,寢食不安。桂庭,令人衰弱與憔悴的不是歲月,而是憂愁,數月來我身體壞透了,較前更消瘦多了”,寥寥數語,字字真情。信中連呼“桂庭”數十處,思念之情躍然紙上,那份想念與不安又如何不使聞者落淚,聽者傷心。次年,長春和平解放,陳碧蓮再度不遠千里星夜兼程看望丈夫,想來那冰冷的北國也難擋這人間溫情。

她與抗日名將恩愛19年,卻突然提出離婚,是背叛還是無奈

誰也想不到如此患難與共的真情卻在和平年代產生了縫隙,1951年鄭洞國因為胃病遷居上海治療,陳碧蓮一路相陪。第二年鄭洞國治療結束後正要回北京任職,陳碧蓮卻一反常態不願前往,家人與丈夫苦苦哀求終究沒能說服,而其理由單是因為水土不服。鄭洞國從不強人所難,面對妻子更是如此,無奈之下只好獨自前往。意想不到的是,百廢待興日夜操勞的鄭洞國卻收到了妻子已經簽字的離婚協議書。鄭洞國憤怒不已,再三思量後還是跟著簽了字。19年的風雨同舟就此畫上了句號,這是一個讓無數猜中開頭的人都感到意外的結局。離婚後不久陳碧蓮便嫁給上海當地的一個商人,而鄭洞國則在3年後才重新開始婚姻生活。

她與抗日名將恩愛19年,卻突然提出離婚,是背叛還是無奈

如果一別之後兩地心寬各自幸福倒也罷了,但事與願違。再婚不久,陳的丈夫因為資本家的身份而一度入獄,企業也因為公私合營的浪潮而被回收,出來已經無以為繼只得回到鄉下養病度日,隨後不久丈夫因病去世,了無依靠的陳只得再回上海靠著弟弟勉強度日。20年後鄭洞國的太太顧賢娟因病早逝,陳碧蓮聞訊終於邁開了前往北京的步伐,再度相見已是青絲如雪,觸景生情已是老淚縱橫。雖然陳提出複合想要破鏡重圓,但覆水難收鄭洞國還是選擇了餘生獨行。

她與抗日名將恩愛19年,卻突然提出離婚,是背叛還是無奈

雖然題中提到背叛似有不敬,但筆者肉體凡心,雖身處局外,但此情此景也不免心生憤憤。水土不服對於通情達理恩愛非常的夫妻來說顯然非常突兀,是什麼導致了陳碧蓮選擇了“不合則分”已經不得而知,但事實證明後來的陳對“合”有了錯誤的判斷,晚年的陳碧蓮更是直言最後悔的事莫過於此。自由戀愛自由選擇固然大勢所趨,但失去了道德約束的多樣選擇是否會讓至死不渝的愛情一去不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