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默哀 致敬

近日,國務院發佈公告,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對於成人來說,這是一個沉痛、嚴肅、值得銘記的日子;而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汽車輪船突然停下鳴笛,家外面傳來很響的警報聲,他們會感到奇怪和好奇的日子。

最近,新冠肺炎的流行對我們的國家造成了很大傷害。儘管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在國內已經逐漸穩定,但仍然有烈士犧牲、數以千計的同胞逝世。4月4日的全國哀悼日,就是為了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他們的哀悼。

作家史鐵生曾說:“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我們重拾生活的勇氣,其實是祖先的祝福。

4月4日是清明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跟著頤山公學一起來學清明節的相關知識吧。

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演播:Mark 老師

2020年4月4日15時38分迎來了清明節氣。清明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陽氣旺盛,陰氣衰退。

萬物吐故納新,大地春和景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謂清明。

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 清明 氣候 ·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

清明有三侯: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指鵪鶉類的小鳥。),牡丹華;三候,虹始見。意思是清明時節,梧桐樹開花,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牡丹也要開花了;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常見。

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

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清明時節雨紛紛

· 清明 習俗 ·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01 - 掃墓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

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國務院發佈公告,決定於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02 - 踏青 放風箏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踏青的內在意義在於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人們走出屋門,來到野外,積極主動地迎合時氣,以促進自身體內的陽氣流轉,這對身體的健康大有好處。

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在古人那裡,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

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03 - 蹴鞠

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

相傳蹴鞠早於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並列於兵書。

蹴鞠在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圖》描繪的就是當時情景。

杜甫的《清明》詩中寫到,“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也說明了當時蹴鞠活動的普及。

· 清明 食育 ·

青團,是清明時節流行於江浙滬一帶的時令食品。以前人們用青團祭祖,現在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如今,人們吃青團,既是緬懷先人也是為了迎接新生活。

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Fiona老師教大家做青團

清明,就是讓我們學會以愛告別,以愛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