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三十歲是什麼樣子的?是被年齡定義的焦慮還是定義年齡的勇氣

三十歲的你焦慮嗎?你在為什麼而焦慮?看看這篇文章,希望能為你解疑答惑。

你的三十歲是什麼樣子的?是被年齡定義的焦慮還是定義年齡的勇氣

阿黛||文


被年齡定義的焦慮

01 老去的身體

去年年底,我在醫院度過了自己的30歲生日。

這樣的安排實則有意,因為下午在醫院安排了腰部CT,我希望生日能給我帶來幸運,就這樣。但很遺憾,生日時,我們所許下的每個願望都是自欺欺人,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CT結果並不理想。

醫生說,你這種情況,大概到50歲,就不太能走路了。我說,那吃點什麼藥呢?醫生說只能做手術了。

我問他,從現在開始,我需要注意什麼?醫生搖搖頭很輕鬆地說,什麼都不用注意。我從他眼神裡知道枉然,於是悻悻然地離開了醫院。

20年,說長也長,說短也短。我捧著一大束鮮花,在地鐵裡坐過了站。

從內心深處講,我的恐懼有限,況且我是如此健忘之人。從根本上來說,是我一直以來所幻想出來的我一定是個健康的活蹦亂跳的老太太。

幻想通過強化,會讓我們信以為真。

不過,醫生的話,給我一個信號:我的身體已不再年輕。

當我們意識到身體不再年輕的時候,也便開始陷入年齡的焦慮。


你的三十歲是什麼樣子的?是被年齡定義的焦慮還是定義年齡的勇氣


02 在失敗中老去

年齡焦慮,似乎是當代人終生焦慮的來源。甚至,在我們剛剛懂得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陷入對年齡的恐懼。

恐懼年齡,一方面是因為它被解讀為身體的老去和逝去;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害怕在失敗中老去,或者說,每一段年齡都是一個卡點,每一個卡點我們都應該獲得某種東西,我們需要在年齡這個進度條上,快速地成為人生贏家,才能抵擋歲月流逝帶來的恐懼感。

我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樣,在三十歲的時候開始正式步入焦慮的行列。為什麼呢?因為30歲這個有儀式感的年齡節點,往往是用來劃分我們成就的時間線。

30歲之後,我們不斷地不斷地審視自己,小到皺紋,大到人生:我成功了嗎?我走的這條道路對嗎?我有房有車有穩定的事業了嗎?我有家庭有孩子了嗎?

在人生重大關頭上,這個社會、家人,甚至自己,都在對你耳提面命:你該結束你的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迴歸早已規定好的人生範式——結婚生子,追求穩定和體面。

但真的很抱歉,我沒有穩定,更沒有體面。

年齡就像裁判,判定你為輸家。沒有人在乎你的內心是否豐富,生活是否有趣,他們只在乎你是否乖乖地完成了人生大事,是否順應年齡步入人生的下半場。

認輸並不難,難的是我們認輸之後,還是要面對日益增長的年齡、面對不被理解的孤獨、面對無錢無權的現實、面對掀不起任何風浪的夢想、面對能力配不上野心、面對數不盡的家長裡短雞飛狗跳……

你以為當輸家是最痛苦的嗎?不,清醒者才是最痛苦的。

你的三十歲是什麼樣子的?是被年齡定義的焦慮還是定義年齡的勇氣


03 生命力的衰退

年齡的焦慮,除了提醒我們正在失敗地老去之外,它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體現——生命力的衰退,也就是說我們再也沒有青春的野性力量,俗稱心老了。

村上春樹在《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說:“年齡一大,相信的東西就越來越少。和牙齒磨損一個樣。既非玩世不恭,又不是疑神疑鬼。只是磨損而已。”

這種磨損帶給我們的痛感,往往不是刺痛,而是鈍痛,不要命,時間長了就會麻木。

生活中,那些璀璨的時刻越來越少,那些激情的瞬間已然殆盡,我們帶著所謂沉穩成熟的氣質,在路上安靜地走著,走著,無甚悲喜。

網上常說:成年人的哭都是無聲的。我覺得這就是很大程度上年齡帶給內心的磨損,也是因為我們生命力在流逝。或者這樣說吧,成年人不光哭的無聲,也會笑得無聲。縱然有好風,也難以上青雲。

因為我們早早地喪失了對生活的好奇心,對人生的探索欲,致使我們思想再無稜角,生活再無波瀾,就連曾經的豐沛的精力和飽滿的情感,也都被消耗得僅僅能維持常態。

你有多久沒有一個人旅行過了?

你有多久沒從頭到尾看過一本書了?

你有多久沒掏心掏肺地對一個人好了?

你有多久沒有學習新技能了?

你有多久沒做一些無聊的無趣的無意義的事情了?

我們的心越來越老,卻執意讓身體,讓面容保持年輕,這種對“返老還童”的樂此不疲的追求,才是最大的幼稚。

有時候,我會一臉慈祥地端坐著,心裡咒罵:這樣的狀態,真他媽完蛋!

就像羅曼羅蘭說過的: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都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你的三十歲是什麼樣子的?是被年齡定義的焦慮還是定義年齡的勇氣


定義年齡的勇氣

01 做瘋子還是傻子

我們應該被自己定義,還是被別人的標準所定義?我們應該定義年齡,還是應該被年齡定義?

理想狀態下,是我們應當有定義年齡的勇氣。但是,這種勇氣好稀缺,好脆弱,好容易就會被別人的定義標準擊打到煙消雲散。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感覺痛苦的原因,就像我一樣,一邊堅持自我,一邊懷疑自我。很多人說,這種屬於偽自我。用我爸的話說:我們都是俗人

若心甘情願俯首帖耳的做個俗人,豈不是人生圓滿了嗎?可偏偏有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覺得不甘流俗,就想去戳出一條縫隙。可戳出了縫隙又能怎麼樣呢?還不首鼠兩端、搖擺不定?

所以,我常常羨慕兩種人:一種是瘋子,一種是傻子。

可巧,自己是又瘋又傻的懦弱人。所以,焦慮和痛苦也便比常人多了幾分。往直白了說,這種人最矯情,最做作。

你的三十歲是什麼樣子的?是被年齡定義的焦慮還是定義年齡的勇氣


02 別人的定義未必適合我

我也嘗試過妥協,或者說我現在的狀態本來就是不自覺的妥協,只是我自己沒能察覺到,或者我不願意承認罷了。

比如,我在適當的年齡結婚生子,成為某人的妻子和媽媽,是抵抗年齡焦慮的有效辦法,至少在別人眼裡看起來,一切都是正常的,甚至過得不錯。可是,這適合其他人的方法,甚至是適合多數人的方法,未必適合我(也可能適合我,只是我還沒發現)。

所以至今,還在等待。哦,不,我不等待什麼,因為我不期待,我可能更多的是堅持。說堅持也不合適,因為堅持是一個莫名的褒義詞,我不配,我充其量叫“耗著”

如果沒有穩定的家庭,那多少該有拿得出手的體面工作吧,再不濟有些存款也可以。額,這是我努力的方向……

你的三十歲是什麼樣子的?是被年齡定義的焦慮還是定義年齡的勇氣


03 歲月已晚,我心不老

其實,我能想明白:焦慮是因為沒有改變的勇氣,沒有改變的勇氣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能力。沒有足夠的能力也不算最可怕,最可怕的是我們心老了,喪失了學習力、執行力,丟失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所以,如果想要活得自我,活得有趣,活得有勇氣,那還是需要有足夠的能量打底。而能力,不會平白無故地跑來,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做。你看,無論多大的人生困擾,最後都會落在最簡單的道理上。

這需要我們從懶洋洋的床上爬起來,需要我們從各色的娛樂中掙脫出來,需要我們從一個個小目標裡建起來。享樂誰不會,可吃苦去不是人人都可以。

我頹廢,我享樂,我愛幻想,可我現在也想去試一試,做一做。

主持人馬東說過一句話:“捆綁你的人生的不是時間,而是你的執念帶來的恐懼。不要把你的恐懼歸結為年齡。”

因為日劇《西瓜》裡說:“人是沒有年齡的差別的,只是有追求自我和不追求的人而已。”

如果追求自我,那就從現在開始吧。

歲月已晚,我心不老


留言

感謝閱讀阿黛的文章,如果喜歡就點個關注吧@阿黛小姐的青蘋果

今日討論話題:你的三十歲是什麼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