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未来格局如何演变,高频低价还是高价低频?


  • 如何看待东西方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异同?
  • 保健品的未来格局将如何演变?
  • 怎么看待产品利润率演变?
  • 线上占比如何演变?
  • 疫情期间,行业近期销售如何?


近日汤臣倍健发深度报告、举行线上行业专家电话会议及进行部分地区渠道调研。在与投资人及业内人士交流过程中,收到不少对行业发展及对企业发展的反馈及建议。


保健食品未来格局如何演变,高频低价还是高价低频?

五问:保健品行业发展


01、如何看待东西方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异同?


欧美日等市场,膳食营养补充剂零售价格不高,但产品销量确实很大,内在本质是食品,高频次低单价;


但国内对保健品的认知发展仍未到成熟阶段,把其本质理解为保健药品,是高单价低频次的消费模式。我们相信,随者消费者市场的成熟,原本用于消费者教育的高额渠道毛利,会逐步下降,市场零售价也相应下降,但需求量应该还会增长。


02、保健品的未来格局将如何演变?


短期看份额朝头部集中,长期看仍有不确定因素。


短期监管门槛的提高导致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出清,经营规范的龙头公司受益。譬如药店渠道中准入门槛及监管门槛提高,预计蓝帽子数量占优、渠道关系良好且经营规范的龙头公司集中度提升;


长期来看,若食品公司及药品公司进入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领域,行业格局有趋于分散的可能性。


03、怎么看待产品利润率演变?


成熟品类利润率下降,逐步向快消化发展;专业性较强品类或仍能维持高盈利水平,产品力及服务力是关键。


保健食品未来格局如何演变,高频低价还是高价低频?

04、线上占比如何演变?


在疫情冲击下,线下渠道销售受到影响,预计全年行业线上占比仍会提升。长周期看,我们认为线上占比到一定程度后会维持平稳水平,主要系线上获客成本逐步提高、线上竞争加剧拉低利润水平导致吸引力降低、对于专业化较高的产品仍需专业化渠道进行互动。


05、行业近期销售如何?


线上销售高增,直销渠道恢复,药店渠道动销预计在Q3 恢复正常。


保健食品未来格局如何演变,高频低价还是高价低频?

关于三点交流反馈

(汤臣倍健的反馈)


企业需要积极重塑资本市场形象

在2010-2013年,行业高速增长,3年时间汤臣的市值上涨了5倍;


但2014-2016年在和投资者沟通的经营战略战术上不再清晰,业绩增长不尽人意。尽管市场认可公司积极海外收购的战略,也对益生菌品类充满兴趣和期望,但高估的投资额引发资本市场的争议,最后LSG 项目大幅减值加大了市场疑虑。


虽然项目成败或受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但就结果来看投资者承担了一部分损失,公司还需多种办法改善资本市场形象和信任度,增加价值机构投资者。


提高快消化及专业化能力应对未来竞争

从交流反馈中看出,在成熟品类快消化道路上,企业需强化品牌、供应链及非药渠道运营能力。即加强快消品领域的品牌渠道运营经验,增强供应链积极响应消费者多变的需求。


此外,保健品传统优势是在药店渠道,但非药渠道崛起未来或对销售产生影响,建议继续加快步伐布局非药渠道;在专业化道路上,企业需继续加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公司需继续加强科技驱动、数据驱动提高消费者粘性及复购率。


持续占据消费者心智扩大市场份额

从日本和美国的发展经验看,其保健品行业至今仍然非常分散,没有一家企业份额超过10%,这与成熟市场一般消费品的行业集中度特点差异巨大。


一方面是保健品的核心卖点在成分,产品形态雷同,生产工艺雷同,产品功能感知较弱,在成熟品类中,消费者教育成熟后主要关心成分而非品牌,导致品牌忠诚度随市场教育程度提高而降低。而保健品的成分来源众多,对应功能的产品众多,甚至实现同一功能的成分也众多,并没有一家公司能把所有成分来源、所有功能卖点全部把控,这给了很多细分领域公司机会。


从上看来,要在保健品领域持续做大,跳脱美日市场的份额魔咒,可能需要向行业外龙头企业学习,首先是从功能分类出发,持续把握消费者最大需求的功能诉求,牢牢把握核心功能品类的产品地位,其次围绕功能开发出具有足够感知力的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再次是持续做好消费者购买和售后体验,最后是持续收购兼并。


声明来源: 新浪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