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到底是誰殺死了劉關張三兄弟?

劉備,關於,張飛這三個人在三國中的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的,從開篇的桃園三結義開始便開啟了這三兄弟的傳奇一生。

三國中到底是誰殺死了劉關張三兄弟?

大破黃巾軍,合力討董卓,抗曹操助陶謙,守徐州破呂布,守荊州,奪西川等等英勇事蹟不可勝數。直到最後關羽大意失荊州,走麥城,命喪東吳;張飛命喪閬中;劉備罰吳失敗,病逝於白帝城,才結束三國中這三兄弟的時代。那麼劉關張三兄弟的死到底誰才是罪魁禍首呢?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

表面的主使者—呂蒙

三國中到底是誰殺死了劉關張三兄弟?

呂蒙字子明,可以說是一個草根出身,從士卒一步一個腳印升到了大都督的職位,所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就是說的他。呂蒙繼承了周瑜的意志,是一心想要奪回荊州的主戰派,在他接替了魯肅的位置之後便開始了一系列奪取荊州的謀劃,最終在關羽同曹魏作戰的間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三國演義中關羽死後也是向呂蒙索命,稱呂蒙害了他。呂蒙確實是當時吳國軍事的最高統帥,但他看到荊州沿江的烽火臺後便知道取荊州並非易事,所以稱病不出,孫權派遣陸遜前去探病,陸遜才思敏捷看出了呂蒙的難處,對呂蒙說有良方可以醫治,而正是這個良方要了關羽的命,所以呂蒙只是表面的主使者,並不是真正謀劃者。

幕後的謀劃者—陸遜

三國中到底是誰殺死了劉關張三兄弟?

上面說到陸遜給了呂蒙一個良方,就是假意稱呂蒙病危,東吳臨時換將,用陸遜接替呂蒙的職位。陸遜年少,並且在軍中沒有威望,再加上再給關羽的信中百般奉承,讓關羽放鬆了警惕,放心攻打曹魏。可以說陸遜的這個藥方很猛,乃至於荊州失陷之後關羽還不承認這是真的,以至於最後走麥城被擒,死於東吳。張飛為了報仇趕製孝服的過程中被部下殺害,所以關張二人可以說是間接被陸遜殺死的。劉備為報仇一意孤行,起大兵七十萬罰吳,最後在夷陵被陸遜一把火燒了精光,如果沒有諸葛亮的八陣圖險些被俘。最後在白帝城悲憤交加病逝。可以說劉備是被陸遜直接殺死的。但如果東吳沒有機會奪取荊州,則上面的一切也就都不可能發生了,那麼這個機會又是誰給的呢?

機會的創造者—龐統

三國中到底是誰殺死了劉關張三兄弟?

劉關張之死起於關羽之死,關羽之死起於其守荊州,守荊州是因為諸葛亮被劉備叫去攻打西川劉璋,諸葛亮之所以被迫去助劉備打西川是因為龐統死於落鳳坡。倘若諸葛亮依舊留守荊州陸遜,呂蒙是沒有任何機會的,這點陸遜在夷陵之戰時曾說“虧得孔明不在使我成此大功”。所以如果沒有機會呂,陸是不可能奪取荊州,也不可能殺死關羽的。而這個機會正是龐統給了東吳。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是與孔明起名的人物,所謂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讀過毛宗崗點評版三國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對於劉關張三兄弟的死,毛宗崗將其歸咎於龐統。這個是有依據的,劉備在奪取西川的時候派諸葛亮守荊州,龐統跟隨劉備攻打西川。以龐統的才智奪取西川應該不是難事,但當時龐統剛剛加入劉備陣營,寸功未力,有點急功近利,迫於建功立業,不聽劉備,孔明的勸阻,執意出兵,最終被張任亂箭射死在了落鳳坡。試想如果龐統穩紮穩打奪取西川只不過是時間問題,那是龐統守西川,孔明守荊州,在聯合孫權共同罰魏奪取天下還是有可能的,至少不會落得荊州失守,兄弟喪命的結局。

實際的兇手—劉備

三國中到底是誰殺死了劉關張三兄弟?

上面我們說過機會是龐統創造的,但龐統之所以急功近利,急於建功是因為一封來自孔明的書信,信中記載如下“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謹慎。”,意思是孔明夜觀天象,主將主兇,不易輕易進兵。其實這封信是給劉備的,他不應該把信的內容告訴龐統,身為君主首先就應該瞭解自己臣下的性格秉性,凡是都應該經過深思熟慮,劉備看過書信後只需要說荊州有事需要立即回去,讓龐統小心防守即可。但劉備卻將內容和盤托出,引起了龐統對孔明的嫉妒,以為孔明要爭功,最終釀成了龐統身死,孔明離開荊州,以致後面關羽,張飛先後慘死,劉備自己兵敗夷陵的慘劇。

三國中到底是誰殺死了劉關張三兄弟?

劉關張的故事雖然已成往事,三兄弟的情與義卻值得我們後人學習。每次讀桃園結義的誓詞都感慨萬分:“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此生有兄弟如此夫復何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