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黄帝内经》漫谈(4)

随笔|《黄帝内经》漫谈(4)


读经典,长智慧。

亲近自然,回归传统。

以德润身,以文化人。


随笔|《黄帝内经》漫谈(4)


人分资质,高低不同。

人亦分性格,大相径庭。

这一点,《黄帝内经》中也有提及。

正所谓“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其中的“愚”、“智”、“贤”,就是对人资质或性格的一种划分。

在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的节目中,徐文兵老师对“愚”、“智”、“贤”三者是这样解释的。

愚,一根筋,不撞南山不回头。代表人物耳熟能详,愚公是也。

智,智者,与一根筋恰恰相反,是开明的人,懂得变通。

贤,则是开慧的人,代表人物便是孔门七十二贤人。

经典就是经典,它不仅给予人知识,且给予我们以人生启迪。《黄帝内经》中虽然提到“愚智贤”,似乎给人一种攀比之感,似乎让人心起“贪欲”,好像“愚”与智”、“贤比之不及,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联系整句话来看,“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无论是“愚”还是“智”、“贤”,他们都能够做到“不惧于物”,从而“合于道”,都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达到开悟的境界。

这就好比金庸先生笔下所写的武侠人物郭靖,虽资质不高,虽然性格有点愚钝,但最终也能够比肩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成为武林超一流高手。

上古先人如此,我们也是如此。


无论是何种资质,无论是何种性格,我们都可以像上古先人那般,成就己身。


正如先圣王阳明所说:“圣人之道,吾性俱足,不假外求”。这也如佛陀所说的“众生皆是佛”。

时时内观。


随笔|《黄帝内经》漫谈(4)

独立守神,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极为重要的四个字。

独,一个人或一只脚。

立,站立。

独立,两种含义。一者,一个人站立。二者,一个人单脚站立。

著名养生大家中里巴人老师在其著作《求医不如求己》中所介绍的养生大招“金鸡独立”大抵就可看作“独立守神”的象。

守神,也是两种含义。

一者,专注,全神贯注地去做事情。吃饭的时候只是吃饭,全神贯注。走路的时候只是走路,全神贯注。写字的时候只是写字,全神贯注。


可是,如此简单的事情,我们现在却难以做到,皆因心神散乱的缘故。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一心一意,而不是三心二意。

二者,珍惜心神的能量。把心神从外界收回来,放在己身。我们现在总习惯将心神放在外界,看手机,看电脑,看各种各样的资讯。神自双目中出,心神外放消耗太过,却很少有时间养护心神,实在太不知道珍惜。

那么,怎么来养护我们的心神呢?

两种方法。

一者,闭目养神。很简单的做法,每天感觉累的时候,就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来闭目养神。尤其是中午,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如果没有条件午休的话,只需要闭目养神一小会儿的时间,就可以将你的精神恢复。

二者,中里巴人老师介绍的“金鸡独立”小功法也是养神的妙招,超级好用。或者,我们也可以简单的闭目站立,也很不错。

总而言之,对待心神,我们应该像对待身体一样爱护。


爱惜,珍惜。

随笔|《黄帝内经》漫谈(4)

我们常说圣贤,那你知道吗?圣人和贤人是有区别的。举例说明,圣人的代表人物是孔子,贤人的代表人物则是孔子的弟子,即孔门七十二贤。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当追寻圣贤的脚步,向他们学习。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这是《黄帝内经》对圣人的一种描述。由此可见,圣人的养生功夫极强。

所谓“外不劳形于事”,圣人不会因为某件事情或某项工作而让自己感到劳累,不会因为执着于眼前某件事情或工作而过分劳累自己的身体。

有时候,大家在做某件事情时,会不会总有一股不达成目标誓不罢休的念头?达不成目标,心中还会感到烦躁、焦虑?

这是一种执念。

当事情过去,回头再看,大概也就无感了。

再有“内无思想之患”,这六个字的信息量其实很大。

所谓“思”,又动脑又动心。

所谓“想”,考虑外在。

所谓“患”,想不通,想不开。

那么圣人呢?

他们是多动脑,却不经常动心;他们不会总将心神放在外界,而是常常内观;他们顺其自然,事来顺应,不念过往,不会因为有想不开的事情而在内心打结。

不在心间停留。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大多数人却难以做到。我想是这样的。没关系,人生是一场修行,需要一点一点进步,我们不着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