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对世界多些认知对生命多些敬畏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特别期待,有找到一个理由可以去淘书。平时就喜欢逛旧书店和路边的二手书市场,只是今年只好在网上淘书了。

阅读不会立刻就涨工资,但是阅读会扩展你的想象力和思维。一定不要局限在你现有的舒适环境里,如果老板每个月只需花几千块钱甚至上万块钱,就能买到你一个月的时间,那你的青春也太廉价了吧。撒贝宁曾经在《开讲啦》节目中说,如果当你一天到晚拿着手机刷着微博,坐在家里看电视,天天上着网,做着那些80岁以后都能干的事,你要青春干什么!

你精益求精的工作,不是为了对得起老板几千块的薪水,而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如果你知道了除了阅读更有效地提升个人能力的方法,记得与大家分享。好好珍惜时间,努力提升自己,你的未来会更值钱。给大家推荐几本我近期看过的书,欢迎交流。

世界读书日,对世界多些认知对生命多些敬畏

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希望自己有一间书房,不在乎书房的面积大小,只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就好。

这本书是冯骥才2020年新的随笔集,都是以作者书房中的一物一景起兴,串联起作者人生的细节,引申出不能忘却的纪念,或是人生中必须永远留住的收获。喜欢这本书还有一点点是因为好奇心,真的非常好奇大作家们的书房是什么样的。

世界读书日,对世界多些认知对生命多些敬畏

什么是高级零工?摆脱职场束缚,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人生。凭借自身技能高效变现,用50%的时间获得100%的财富。而剩下的时间,就尽情交付梦想吧(当然,你的梦想也可以是赚钱)。有些人是自己选择做了自由职业者,还有一部分人是被迫了,是呀,我身边好几个朋友就被裁员了,没办法,今年太难了。

在辞职之前,他曾在埃森哲做了6年的IT咨询顾问。2006年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他开启了“半年工作,半年旅行”的生活方式。

有人可能会好奇,这样赚得到钱吗?必须的,而且比工作时还要赚得多。

村上敦伺在从事面向大企业的咨询工作的同时,成功地进行了“世界足球杯环游旅行”,访问了世界杯的32个参赛国。虽然工作的时间变短了,但是赚到的钱却比以往多了,他的时薪是上班时的3倍。

原因很简单,甲方付了很多钱给咨询公司,但公司会从中抽取大部分利润,而剩下的才是员工的收入。但当你成为了自由职业者之后,甲方直接和你签订合同,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之后,你拿到的自然比以前的多。

所以每次村上敦伺在咨询业看到一些很优秀的咨询师时,都替他们感到遗憾:这个人的配置明明就可以自己创业,为什么他还要做公司职员,继续被公司压榨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老板才是一个人的天花板。他们用稳定的收入、不长不短的带薪假给你建立了一个铁笼。在这个笼子里,你感到安全而舒适,没有外敌的偷袭,还有人给你喂食。

而自由职业者呢,就像笼子外面的鸟儿。虽然终日要忙于捕捉食物,躲避天敌,但他们想飞多高就飞多高。但是这个笼子是不是可以打破的呢?可以的,只是有的人习惯了安稳环境,放弃了努力和成长。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话: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世界读书日,对世界多些认知对生命多些敬畏

这应该是一本大部分人都知道的“畅销书”,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引用里边的句子,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我一直好奇的是,首次出版于1895年的书,为何近几年在中国社会再次掀起一次阅读的浪潮(同样的书还可以参考乔治.奥威尔的《1984》)。

《乌合之众》的标签是对群体心理学的研究,但当我细细把这本书读下来,却读出了浓墨重彩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气息。勒庞字里行间掩盖不住对群体的失望态度(尽管他本人并不承认),他使用辛辣生动的笔调,借助一些生动的事例,揭露了群体盲目、无知、情绪化的一面。在勒庞看来,一百个聪明的学者集合起来与一百个屠夫做的决策几乎没有差别。

勒庞在书中毫不掩饰地宣传个人主义,激进地抨击集体主义(也许这就是建国数十年后才在中国流行的原因之一)。这本书适合与奥威尔的《1984》共同阅读,也许会找到对集体主义,极权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新思考。

最近疫情肆虐,真相与流言交织,也许是时候重新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研究群体心理的名作。

现在已经是2020年的4月底了,年初的计划是不是已经开始落实了呢。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少相信一些老板的大饼,少喝一些心灵鸡汤,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是实实在在的。优秀的人,都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