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愛子與帝位失之交臂的李泰

李泰,母親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最為寵愛的兒子,各種得寵事蹟在史書上比比皆是。

武德3年,李泰剛出生就被封為宜都王,次年又進封為正一品的衛王與上柱國。貞觀2年,李泰改封越王,並受封為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22州。而除了都督的頭銜外,李泰還是雍州牧與左武候大將軍(這是貞觀時期李泰獨有的殊寵,除了李泰之外,只有胞弟李治有這樣的待遇——李治除了都督的頭銜外,還是右武侯大將軍)。

貞觀7年,與李泰同齡的李恪按例去了封地,而唐太宗不僅長期沒讓李泰去封地,甚至還下詔讓李泰搬進武德殿居住,被魏徵諫止。不過唐太宗因為疼愛兒子而做出的種種出格舉動,並沒有因為大臣們的極力勸諫而就此作罷。

有一次李泰對父親抱怨說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對自己不夠尊重,結果唐太宗一聽自己心愛的兒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話不說,立馬把那些大臣召進宮來嚴詞質問一番。房玄齡等人被嚇得是不敢說話,唯有魏徵梗著脖子據理力爭。最後唐太宗承認自己是因為對李泰的私愛而忘公了,然而事後對這隻青雀的寵愛依然是該怎麼來還是怎麼來,大臣們也無可奈何。

又根據史書的記載,李泰“腰腹洪大”,不過唐太宗見到愛子如此圓滾滾的模樣,擔心的卻不是太胖的話會影響身材,而是覺得兒子這樣上朝參拜的時候一定會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別准許他乘著小轎子到朝所。又因為李泰愛好文學,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學館,任其引召學士。至於大名鼎鼎的芙蓉園,與東都洛陽中盡佔了惠訓坊一坊之地的大宅,都是唐太宗賜給寶貝兒子的,而李泰於洛陽都城修建的魏王池與魏王堤,也因此馳名於世。

貞觀14年唐太宗親臨李泰在長安延康坊的府邸,並因此特別赦免了雍州及長安死罪以下的罪犯,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賦,還賞了魏王府的官員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東西。說到李泰的這座府邸,早在還沒有正式搬進來入住之前,便因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進諫。而唐太宗照舊是對岑文本的上疏誇獎賞賜了一番,卻唯獨不見對李泰的行為有任何的不樂意與制止。

貞觀15年,由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唐太宗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勸諫。結果唐太宗是樂呵呵地表示贊同他的觀點,卻並沒有因此削減李泰的開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開支限制,等於是變相地維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銷。

唐太宗不僅對李泰百般寵愛,經常帶著他四處遊幸不說,甚至不過短短一日見不到他,就要派自己養的一隻名為“將軍”的白鶻去送信,一日之內如此鴻雁往返數次。就連李泰的長子也因為父親的原因“特為太宗所愛”,受到了唐太宗的特別寵愛,四歲的時候便被接進宮中撫養,並賜名為“欣”。

貞觀17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李泰藉機向自己的父親撒嬌,聲稱自己百年之後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而唐太宗一見圓滾滾的青雀投進自己的懷中,立馬心就軟了,再一聽這樣的保證,當即便許諾要立他為太子。不過這樣的謊言卻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靜下來也明白殺子傳弟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於是為了保證自己的這三個愛子能夠同時活下來,果斷地立了李治為太子。

雖然不得不貶斥李泰,但唐太宗仍在詔書中說道:“魏王李泰,是我極為心愛的兒子,我對這個兒子實所鍾心。此子年幼的時候就很聰敏伶俐,又十分愛好文學,我對他的寵愛是那麼的不同尋常……”就在李泰被貶後不到四年的時間,唐太宗將他重新進封為濮王。不僅如此,唐太宗還拿著李泰的上表對周圍的大臣說:“泰文辭美麗,豈非才士,我心中有多記掛他,你們也是知道的。但也只能忍痛割愛,這也是保全他們三個兄弟的兩全之法。”

永徽3年,李泰逝世。唐高宗對此十分傷心,特別以最隆重的喪葬規格來為李泰舉哀——不僅將其追贈為太尉與雍州牧,諡曰恭,還為之輟朝,又下令“班劍卌人,羽葆鼓吹,賻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賜東園秘器,葬事官給,務從優厚”,並特意請了法藏禪師來為哥哥的往生祈福。

李泰本人才華橫溢,史載其“聰敏絕倫”,因為他不僅對文學十分精通,所藏書籍甚至和皇室的藏書樓一樣多,還寫得一手絕妙的行書、草書,對書畫鑑賞也相當在行。根據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的記載,李泰有兩枚書畫鑑賞印,分之為“龜”、“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駿圖》亦是因為李泰才得以流傳下來。

而李泰主編的《括地誌》旁徵博引,保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對後世影響甚深,創立的新的地理書體裁也為唐宋總志體例開了先河。李泰逝世後還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只不過可惜的是,這些文集至今已經失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