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縣和"皇姑屯"歷史上的故事!此故事為"皇姑屯"的詳解

隆化縣和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噶爾丹部叛亂,清聖祖康熙起兵平叛,在烏蘭布通雙方擺下戰場。聖祖康熙親臨前線指揮,從烏蘭布通築連營三百里,扎中心大營於博洛河屯,即現今的隆化鎮。當時聖祖康熙的姑母,順治皇帝的姐姐一固倫淑慧下嫁給蒙古王公巴林郡王,駐巴林左旗王府。公主和郡王聽說聖祖親征,即攜帶大量慰問品到博洛河屯大營,看望聖祖並慰勞平叛大軍。聖祖與長公主年紀相仿,兒時常在一起陪讀戲耍 ,在諸王與諸公主中感情最為要好,今見長公主與郡王前來軍前慰勞平叛大軍,十分高興,大設宴席招待公主與郡王,並挽留公主與郡王與之軍中觀戰。由於公主長途跋涉旅途勞頓,駐營未及一兩天 ,突然病倒,病情還十分危重,聖祖急召隨軍太院御醫精心加以診治諸方盡用,公主的病不但不見於好,反而日重一日。聖祖康熙見狀+分焦急,快馬召遍京城太院御醫輪流視診,仍不見效,急得聖祖大罵“御醫”無用。萬般無奈,聖祖不得已召軍前大臣會議,經軍前會議議奏,聖祖下詔,詔示民間,凡有揭詔能醫好公主之病者,必給封爵巨賞。

隆化縣和


不久,有軍旗進報,說有一老尼揭詔 ,並言能治好公主之病。聖祖康熙聞報急忙召見,並告知,只要能治好公主之病,定給巨賞,還可築庵、塑佛、打造金身。老尼則進言,不求巨賞、打造金身,只求築庵塑佛,讓公主皈依佛門為尼即可。時聖祖急欲治好公主之病,也未多加思索,就答應了,立命老尼為公主診視。時公主之病十分沉重,正昏迷不醒,幾近閉氣。老尼診視之後謂之,為旅途勞頓,下焦火勝,繼而轉為心火,又外感風寒,寒熱攻心,至高熱、閉氣、昏迷,老尼每天為公主診視,調方調藥,十餘日公主之病似乎已去一半。接著老尼又以飲食與藥相佐調劑,又二十餘日,公主病身已大愈,逐漸復原。見公主之病日漸好轉,聖祖康熙也十分欣慰。然公主皈依佛門之事,倒讓聖祖大為犯難,公主已下嫁巴林郡王,怎麼再可能讓公主出家為尼?可作為聖上,當時未多加思索,金口玉言答應了老尼,也難反悔,尚且是佛門之願,如來之靈,使公主危病得救,更難反悔。對此,聖祖雖然英明一世,治國治軍雄才大略,遇此事反倒寢食難安,無計可施,隨軍大臣也一-時無何良策,公主亦為此憂心忡忡。


隆化縣和


公主下嫁郡王時,在博洛河屯劃500垧地,為公主的胭粉資用之地。公主隨嫁有徐姓包身(包身即家奴) ,受遣與其他十位莊頭為公主看管胭粉之地,公主來博洛河屯及患病期間,徐姓包身每日侍奉左右,深知聖祖與公主還願之難。為解聖上與公主之難,悄悄向公主進言,願以家中年方二八小女做公主替

身出家為尼,以還老尼治病之願。公主聽後思之,此法確為兩全之策,轉憂為喜,進帳奏報聖祖康熙。聖祖聞報,龍顏大閱,甚是高興,宣旨,晉徐姓包身之女為公主義女,賜“皇姑”,代公主出家為尼,並在博洛河屯南老爺廟北(即今隆化鎮南街村之地的北邊) ,築庵塑佛,用於其安身修法,以成正果。此後,博洛河屯由於出了個“義女皇姑”,並有皇姑庵傳世始被世人稱為“阜姑屯”。到清末,“皇姑屯”之名已盛,博洛河屯之名反被人逐漸忘卻。

隆化縣和


1916年縣城遷址皇姑屯,改名稱隆化。皇姑之說雖是傳說,但隆化徐姓家族的“皇姑庵"確實存在,徐姓家族還有一處女兒墳地,許多歲數大的人還稱其為“皇姑墳”。該墳地的“皇姑墳”前,曾有一塊石碑和一張祭祀用的石桌子,桌大小約為1.5米見方。移至隆化鎮缸瓦窯溝村北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