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會哭會鬧的孩子有糖吃?

社會我明哥


會哭的孩子可不一定有糖吃,但會哭的孩子更容易引起關注是真的。

解析一下:

哭:情緒表達方式,通常代表傷心、不滿等負面情緒;

會哭的孩子,是心理相對健康的孩子,如果一個孩子不哭不鬧而又沒有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那麼他必然壓抑自己的情感、需求,這才是不健康的表現。

同理,在青春期沒叛逆表現的孩子,也是在壓抑自己的需求。

所以,會哭鬧的孩子更容易引起父母的關注,在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遊:降魔篇》裡面,羅志祥飾演的腎虛公子有很搞笑的一幕,旁邊撒花的老姬對他說到:“你要說啊,你不說我怎麼會知道?”其實就很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

而至於孩子的哭鬧會引起什麼方式的關注,就不可一概而論了。

注:青春期的叛逆行為不一定是對抗父母。

給糖:關注孩子的方式,意在用其他方式平息孩子沒被滿足的需求,轉移注意力;

當有負面情緒的時候,轉移注意力是一個好方式,單從平復情緒的角度來說,比直接宣洩還要來得有效。

而一旦孩子一哭就給糖,後果就是孩子知道哭就有糖,哭鬧就能被滿足,能威脅對方、讓對方妥協。這反而成了不健康的行為表現。

經常用糖果、玩具來對付孩子哭鬧的家長,實際上是懶惰的家長,情緒是引導了,也省了麻煩,不過把情緒引導歪了。

還有一種是孩子一哭就威脅孩子,壓迫他。兩種方式是殊途同歸的:旨在壓抑孩子的真實需求,僅僅是為了孩子不哭。

孩子要教,父母要思考

孩子不是縮小版的成人,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往往是很直接的,把情緒表達出來是好事,但用不正確的方式就會帶來惡果;

所以我們要教孩子的,是怎麼樣正確表達他們的情緒,而不是教會他們控制情緒;

讓孩子不哭的方式有很多,但越是簡單直接的方式,越是有潛藏的惡果,而越是用快捷方式的家長,也只會教出使用快捷方式的孩子:

一哭就給糖,一哭就有糖,大家都在彼此效仿。

孩子本就是多變的,如果要教育好孩子,家長就需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們要追隨孩子成長的腳步,而不是讓孩子跟隨我們的腳步成長。


淅爸育兒記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說會哭會鬧的孩子有糖吃,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深有體會,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下面我用視頻與大家分享,謝謝大家觀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9fd5a3a256b4211a9ccbee7881639ff

湘南老羅vlog


為什麼說會哭會鬧的孩子有糖吃?


  您是否遇到到過這種情況,孩子總會在你面前無理取鬧,但家長又沒轍,要麼給孩子買糖吃,要麼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就乖了,這是為什麼呢?


哭鬧是孩子在表達訴求

  由於孩子還小,其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完善,很多訴求無法用語言直觀地給家長進行表達,而哭鬧是孩子天生就會的訴求表達方式,當孩子還在襁褓時,肚子餓了,拉肚子了,便通過哭鬧來引起家長注意,從而表達自己的訴求讓家長滿足。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語言能力也在不斷髮展,但通過對比,他們發現哭鬧是最有效的訴求表達方式,通過這樣的表達,基本上的訴求,家長都會滿足。

哭鬧並不是表達訴求的正確方式

  想必家長對孩子這樣的訴求表達方式都不太喜歡,比起孩子好好和你說他的訴求,哭鬧的方式真的會讓脾氣不好的家長抓狂。既然成人直觀的感受都不能接受這樣的表達方式,那這樣的方式肯定就是錯誤的,不但可能使孩子無法達到滿足自己訴求的目的,還有可能惹怒家長,引火燒身。如果此時家長和孩子在逛街,孩子看上了玩具,通過哭鬧了向家長表達訴求,估計家長會抓狂,及時玩具可能到手了,但免不了回家會挨一頓板子。


為何會導致孩子用哭鬧來表達訴求

  家長的妥協是導致孩子養成通過哭鬧來表達訴求的主要原因。當孩子通過哭鬧來表達訴求時,很多家長沒有經驗來應對這樣的狀況,或想及早制止孩子的哭鬧,便會滿足孩子的訴求。當孩子的訴求得到滿足,便給孩子透露了一個信息,通過哭鬧能達到滿足自己訴求的目的,於是他們便將這樣的方式變成一個表達訴求的形式,但孩子其判斷意識還不夠成熟,無法判斷這樣的方式正不正確,但通過這樣的方式滿足了他們的訴求,他們就會覺得這樣的方式是好的。

會哭會鬧的孩子有糖吃,但並不利於成長

  通過哭鬧錶達了自己的訴求並得到了滿足,但這樣的方式盡適用於自家家長,和他人接觸也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滿足自己的訴求,可能社會就會給孩子一個不太友好的教訓。當孩子無法他人處滿足自己的訴求,便會和他人產生嫌隙,不利於孩子的社交關係。同時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在家長面前就能通過哭鬧滿足自己的訴求,那也不需要去做其他的努力了,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


教會孩子正確地表達訴求

  正確的訴求表達方式不僅能使家庭關係更加和睦,還能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 當孩子再次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訴求時,家長應狠下心不再滿足孩子的訴求,若孩子要哭鬧便任其哭鬧,同時明確告訴孩子,哭鬧不取作用,如果有訴求就好好和父母說。剛開始孩子肯定會繼續哭鬧,但若家長狠下了這個心,孩子的哭鬧沒有得到滿足,他便會知道現在哭鬧已經不管用了,需要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訴求了,若下次再遇到,他便不會輕易嘗試哭鬧的訴求表達方式了。

  2. 家長應對自己的承諾負責,很多孩子的哭鬧都是家長逼出來的,答應了孩子的事,家長卻做不到,逼得孩子使出壓箱底的大招。如果家長對自己的承諾負責,不給孩子任何藉口哭鬧,相信孩子也會是一個明事理的人。

  3. 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教會孩子對自己的訴求進行思考,自己的訴求是因為一時的興起而產生,還是自己深思熟慮後的決定,若是一時興起,家長便打回孩子的“奏本”,讓孩子再仔細思考。若是深思熟慮後的,那再讓孩子思考是否只有訴求內容才能滿足孩子,是否還有其他的途徑可以滿足。若在家長的追問下,孩子都能回答出所以然來,想必就是深思熟慮的訴求了,家長應滿足孩子的這種正當訴求。

  4. 在表達訴求時要通過正確的手段來進行表達,而不是通過哭鬧的方式引起家長的注意並迫使家長滿足。教會孩子表達訴求產生的原因,訴求的內容,以及對家長懇切的措辭,這樣既讓家長明白了孩子的訴求,又避免了哭鬧的方式引起家庭關係的不和諧。

  5. 在孩子表達訴求時,家長也應該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見,仔細聽一下孩子的訴求,對不切實際的想法進行引導與指正,對值得肯定的方面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好好地誇讚孩子一番,經此,想必孩子會樂於和你溝通自己的訴求,而不屑用哭鬧的方式來叨擾家長了。

  孩子有自己的訴求很正常,成人整天都會有那麼多的訴求需要自己去滿足嘛,只是孩子還小,無法自我滿足訴求,只好向家長求助了,希望家長們用方法和技巧來解決和孩子的相處問題,不要動輒打罵。願每個家庭都充滿和諧、美好。


  以上如有不適之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