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樹華:聖賢之教,語異義同-東方有聖人,西方有聖人,此心同,此理同

聖賢之教,語異義同

作者簡介:蘇樹華,現住山東-曲阜,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參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元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授受,方便接引。凡是發願證得自心真相的人,皆可與我們聯繫jxrysu


蘇樹華:聖賢之教,語異義同-東方有聖人,西方有聖人,此心同,此理同

有容乃大


原文:

澄問《學》《庸》同異。

先生曰:“子思括《大學》一書之義,為《中庸》首章。”

釋義:

聖人之教,教化的風格,各有不同,然而,究竟的指歸,則無二無別。無論是佛家,還是儒家,乃至道家,皆以良知心體為指歸,皆以自心實相為指歸,皆以太極為指歸。太者。大也,無所不包也。極者,母也,萬相之源也。太極即是包羅萬象的良知心體也。若不以良知心體為指歸,若不以返本還源為指歸,則非聖賢之教也。

良知者,靈知之性也,妙明真心也。六經之書,悉皆指示此心。諸佛教典,悉皆指示此心。百千方便,無量法門,悉皆指示此心。

在佛教裡來說,阿彌陀佛是個表法,以“阿彌陀佛”表這個無形無相的良知心體,表這個圓覺十方的妙明真心。

在佛教裡來說,淨土世界是個表法,以“淨土世界”表這個清淨光明的心靈世界,表這個體相一如的大同世界。

佛教裡所說的往生淨土,即是迴歸自家的良知心體,即是迴歸自家的清淨光明的心靈世界,即是迴歸自家的體相一如的大同世界。迴歸自家的良知心體,迴歸自家的大同世界,往生自家的淨土世界,往生自家的極樂世界,絕不是從這個地方搬家到另一個地方。

良知心體,廣大無邊,遍含十方,所謂“虛空山河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所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這個現天現地、遍現十方的,究竟是個什麼?只是諸人的這個蓋天蓋地的良知心體,只是諸人的這個圓覺十方的妙明真心,亦名清淨法身,亦名自性彌陀。名字有多,實際不二。

或曰良知心體,或曰清淨法身,所指的那個實際,只是諸人當下的這個“原本的真實”。這個“原本的真實”,不分這家那家。這個良知心體,不分這派那派。這個良知心體,是一個不分宗派的聖學正宗。

千經萬論,名字有別,實際不二。《大學》與《中庸》,語異而義同。試看其經題。

《大學》之“大”,即是這個包羅萬相的良知心體。《中庸》之“中”,即是這個緣起萬法的中道大體。無所不包,名之曰大。緣起萬法,名之曰中。大即中,中即大,名字有別,實際不二。

《大學》之“學”,即是良知心體的大機大用。《中庸》之“庸”,即是良知心體的無為妙用。契合了這個良知心體,名之曰智,名之曰學。契合了這個中道大體,名之曰用,名之曰庸。或言學,或言庸,或曰智,或曰用,名字有別,實際不二,皆是指這個良知心體的無為妙用。所以說,《大學》之名,《中庸》之題,名字有別,實際不二。

我們不要在文字上妄生分別,我們要藉助於文字而返本還源。譬如,有兩位智者,他們向人們指示天上的月亮,此人用右手指示,彼人用左手指示。此二人的手指有別,一個是右手,一個是左手,然而,此二人所指示的那個實際,卻是無二無別的,皆是天上的那個月亮。

若復有人,只見手指,不見月亮,以為這個手指就是月亮,以為這個右手是儒家的月亮,以為那個左手是佛家的月亮,把兩家的手指分別得非常詳細,把兩家的手指講述得非常精緻。這樣的執著在手指上的人,這樣的把手指當作月亮的人,即使他用盡終生,著述等身,他也只是個“執指為月的人”他也只是個把自己“埋沒在自家的手指妄想中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