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淇縣:清代四合院 深藏鬧市中

在鶴壁淇縣縣城西街路,至今保留著一座佔地700多平方米四方規整的清代四合院。因地處鬧市,這座四合院與周邊的現代化建築比起來,它的歷史感、滄桑感、厚重感讓人震撼。近日,記者與淇縣文物管理所文博研究專家一起來到這裡,實地探訪了這座古建築。

這座四合院是今年55歲的王建紹及弟弟王文紹兩兄弟的家。據王建紹介紹,這座四合院建於1820年,距今已有200年的歷史。

王建紹說,他們在這座四合院裡生活了半輩子,以前從未覺著這座老宅與其它建築有什麼不同,自去年淇縣人民政府給這座老宅掛上了一個歷史建築的牌子後,他們才知道自家的老宅是有歷史意義的。

鶴壁淇縣:清代四合院 深藏鬧市中

王建紹說,他聽老輩人說起,他祖輩上有位九品官員是做建築出身,這座四合院從設計到選址、建設,所用的一磚一瓦都傾注了這位祖輩的心血。

鶴壁淇縣:清代四合院 深藏鬧市中

淇縣朝歌鎮街道西街社區居民 王建紹:“蓋這個房子的時候祖上他也算是有點實力,原因就是他管的是民間建築、橋樑,他思想上和(經濟上)有一定的實力。”

整座四合院均為磚木結構,院內共有大小房間18間。這座四合院坐西向東,由正房、南北廂房及倒座房(也稱臨街房)組成,四方四正的佈局讓整個院落形成了一個開敞而又相對封閉的環境。

淇縣文物管理所副研究員 王小運:“他這個院落是咱們北方,特別是中原地帶的一個標準四合院,很有代表性。你看,因為街道是南北街,但是主房也叫正房,是坐西面東,這是正房。然後這兩邊是廂房,這是北廂房和南廂房。然後後邊的是臨街房。”

鶴壁淇縣:清代四合院 深藏鬧市中

據王小運介紹,整個建築的各個部分,都是依著一條中軸線對稱排列,倒座房兩側設計有兩個大門,一個供行人出入,一個供馬車出入,在古代這是很講究的一戶人家。

記者看到,這座四合院青磚砌牆,灰瓦覆頂,裝飾樸素,古風猶存,雖經200年滄桑,仍完整地保持著原有的建築風貌。指尖劃過,青磚上粗獷原始的紋理,歲月彷彿也成了觸得著的東西。

淇縣朝歌鎮街道西街社區居民 王建紹:“老輩兒人都說,蓋房時光這一條街的石頭都堆滿了,這一條街都成石頭了。因為啥呢?它打地基的時候它都要用石頭,從西山運來的石頭都是運到家以後,再用匠人把它一塊兒一塊兒都雕刻,就像現在就跟這一樣,全部是條石。”

令人稱奇的是,這座四合院雖經200年的滄桑歲月,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時代變遷中人為的破壞,都沒有將四合院的結構和格局改變。多年來,四合院僅有過一些簡單的維修。王建紹說,住在四合院裡會使他心中產生一種正義感。

淇縣朝歌鎮街道西街社區居民 王建紹:“心裡頭有一種正義感,這房子住裡邊兒覺得心胸比較開闊,也亮堂。”

王建紹說,他們家多年來家人和睦相處,團結四鄰,雖然不是大富大貴,卻也能安享平安快樂。曾經有人想出高價買他家老宅,可祖上留下來的基業,他們兄弟二人視為無價之寶,不是金錢所能衡量。

鶴壁淇縣:清代四合院 深藏鬧市中

淇縣朝歌鎮街道西街社區居民 王建紹:“曾經也是有人想出高價給我買了。作為我來說就是啥,祖上留下來的產業,自己只有說在現有的基礎上維修,妥善地保管。他給我錢再多,我也不會賣。”

據瞭解,四合院建好之後,王家祖輩住進了四合院,他們言傳身教,要求後世子孫們要和睦相處,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王家四合院在王家人看來,是他們家族的歷史沿續、家風傳承。

鶴壁淇縣:清代四合院 深藏鬧市中

淇縣朝歌鎮街道西街社區居民 王建紹:“保持原來的特色,把它修一下。將來我這個房(四合院)就是祖祖輩輩把它傳下去,畢竟是個歷史文物建築,將來叫小孩兒一代一代把它傳下去就行了。”

來源:鶴壁生活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