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高新区:在复工复产中蓄新势创新路



走进虞城高新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建设工地施工机械轰鸣,投产企业生产红火。该县采取“一区多园”的形式,壮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在复工复产中实现了产业发展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虞城县成立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专班领导组,开展一对一“保姆式服务”,细化明确分批复工方案,组织专家组指导企业制订工作预案,压实行业部门复工复产审核、日常监督指导责任和企业负责人主体责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坚持防疫生产两不误,在复工复产中全力谋划项目、转型升级、壮大平台,确保全县工业经济实现有序运行。

紧抓重点项目 全力推进落地建设

“为贯彻落实关于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指示精神,我们县立足实际,审时度势,科学谋划了10余项工业项目。”虞城县大项目办主任李建介绍,能臣家居用品(二期)的无人化智能工厂项目投资3.2亿元,建设研发机构开展产品研发,购置自动化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全自动化仓储车间;冰清日用品的无尘车间项目共投入资金8000万元,拟新建厂房、新增洗涤消毒智能化生产线和日产15万只抗菌牙刷生产线项目;啤匠科技的焊接涂装生产工艺智能化车间改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由OTC机器人、自主研发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和从瑞士引进的国际顶级零排放自动喷涂生产线组成,其他还有步步先动力科技的电动车升级改造项目、乔治白服饰的柔性智能裁剪生产项目、河南禾豆坊中央厨房建设项目、河南利斯特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至信纺织的纺织技术改造项目、菲斯特工量具的智能组装车间项目等正在推进。

在项目引进和建设上,该县坚持早谋划、早培育、早推进,2020年谋划省、市重点项目46个,计划投资119.03亿元。1—3月份,完成投资40亿元,投资完成率33.32%。新上华美医疗水刺无纺布、能臣消毒液、双明安防护目镜等项目,开工了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引进了彩印包装园项目。新规划百盛尺业、丰达五金、邦特尺业、津商工量具、钢壹金属、润泰工贸、润滑油分装、搪瓷加工8个项目,总投资达23.6亿元,规划用地439.28亩,目前正在开展征地清障。

“虞城县不断加大绿化投资力度,全面实施城区公园、游园、道路等绿化建设,突出园林精品亮点,使园林绿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虞城县百城提质办公室负责人杜秀峰说。目前该县城区绿地率35.05%,绿化覆盖率39.68%,初步实现了“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在百城提质上,该县把中央公园大生态概念导入城乡总体规划,坚持“丰绿、增水、兴业、强文”,累计新建雨污管网72公里,污水进网处理率达90%,修复、打通20条断头路。围绕“大和小”,开工建设汉简风格、园林式、花园式占地500亩的五星级宾馆,落地了投资35亿元的中国(虞城)影视城,引进了投资20亿元的城市综合体等“三大”工程;实施100个小胡同改造、100个公厕、100个小游园和小书屋建设等“三小”工程。围绕“水和绿”,点线面、县乡村、植养管一起谋划,持续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廊道,贯穿城区东西10公里的滨河带,纵贯虞城南北百里的中心干渠生态带建设,打造“一纵十横、五湖四海、百里水乡”大生态体系,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弘扬“重创新、尚忠孝”文化精髓,加大木兰、伊尹等特色文化元素的展现、应用和传承。

实施“三大改造”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原来我们生产纺线,疫情发生后,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新上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开始生产消毒湿巾、口罩等医辅用品。”华美医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陈经理说。受疫情影响,该公司从生产纺线拓展到水刺无纺布和医辅器材加工,县医疗健康生活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在公司厂区内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10万级无菌净化标准车间建设接近尾声,实现了由纺到织的产业转型。

“虞城县政府与商丘市工信委、深圳赢合科技公司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委托赢合公司研发卷尺智能组装机,由县政府与市工信委共同负责研发资金的投入。目前,卷尺智能组装机已基本完成研制工作,现正在进行试生产。”虞城县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胡昌标说。

该县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市“三大改造”专项配套资金,并设立3000万元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企业实施“三大改造”给予财政资金补助,累计对乔治白服饰、啤匠科技等5家技术改造企业补贴资金850万元,有效调动了企业实施“三大改造”的积极性。

“我们实施‘三大改造’的企业共32家,完成技改投资38亿元,智能化改造对标企业完成63家,创建市级智能工厂3家、市级智能车间11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完成29家,2家企业贯标、100家企业对标、20家企业上云。”虞城县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长葛百如说。该县成立“三大改造”领导小组,通过企业主导注重创新、分类施策改造升级、加大扶持强化保障等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大力扶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人才的引进和使用纳入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中。

据了解,该县大力实施“三大改造”,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汇丰棉业引进了德国赐莱福奥托康罗8型全自动转杯纺纱机12条生产线,并取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建波工量具研发出国内首创国家专利产品——便携式称重计量仪,所有数据可远程显示到手机、电脑上,实现了称重测量数据的即时传送和汇总,广泛应用于物流快递行业。啤匠科技的精酿啤酒设备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建成了国内第一家科技研发、设备生产、原料配送、门店经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金豆子芽菜建设了无菌化培育车间、孵化车间、清洗包装车间、中控室等生产配套设施,实现了全程自动化,荣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截至目前,虞城县拥有国家级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22家。


聚焦壮大平台 构筑高质量发展载体

高质量发展需要功能完善、要素融合的平台建设,面对环境约束日益严厉、传统产业质量效益偏低、创新能力较差的现实,虞城县着眼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真正找到高质量发展的“短中之短”,摒弃“高消耗、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益”的老路子,聚焦壮大平台、构筑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转型升级平台,开启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我们建成了豫东唯一一家正式获批的电镀中心项目,将与国家钢卷尺暨五金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一起,成为虞城经济发展的服务大平台,现已入驻企业40余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金属表面处理作业线和污水、污泥处理站,实现环境保护零排放和清洁化生产。”在施工现场,商丘市海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项目负责人吴海运说。

对外开放是虞城县近年来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该县围绕保税物流中心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将开放招商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一带一路等国家建设,推进开放招商,不断激活发展活力。

“我们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申请独立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资格,引进大型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商,加强与京东、小米集团的对接,支持小规模跨境电商发展。”该县商务局局长王冠军说。

依托保税物流中心这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该县整合商丘周边和省内肠衣生产企业入驻园区,建设河南乃至全国食品产业核心区,奋力打造“全国食品百强县”,纺织服装产业也不断扩规模、引名牌,打造教育、设计、展示、营销、物流为一体的服装产业集团。

“我们正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完成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全域规划,打造辐射周边的出口园区,实现保税物流向保税加工转变。积极拓展保税物流中心业务,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境通关协作,打造一体化通关平台,促其在对外开放中主动融入、发挥作用。”商丘保税物流中心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赵恰说。

为壮大平台快速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该县创新“管委会+公司”模式,组建了虞城高新区木兰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多个专业化综合服务公司,强力推进工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土地和闲置厂房收购与开发,棚户区改造开发等。对老企业,该县积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相继实施了骨干龙头企业提升发展计划、中小企业提速发展计划、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计划、上市后备企业推进计划、品牌创建计划等,对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完善服务机制,优先支持企业项目建设、技术创新、战略重组,增强在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构建中的引领作用。

虞城县通过谋划项目、转型升级、壮大平台为产业铺路,在复工复产中蓄新势、创新路,为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发展架设快速通道,也见证着虞城经济发展的稳健步伐和强劲脉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