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讀《活著》有感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讀《活著》有感

餘華的《活著》是我很喜歡的一部作品,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它的一部分選段(二喜死後,福貴和苦根的那段),收錄在了高中語文課本的一本讀物裡面。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讀《活著》有感

當時讀完選段的內容,第一感受是覺得這個家庭很不幸,福貴(主人公)在苦根死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親人。但當我讀完原文後,才發現福貴經歷的遠遠不止這些: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讀《活著》有感

電影《活著》福貴

年輕時的福貴是地主家的孩子,一個紈絝子弟,整日遊手好閒、吃喝嫖賭,是父親眼裡的敗家子。年輕時娶了米行老闆的女兒,家珍,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一開始有了一個女兒,鳳霞。而後福貴在賭博中把家裡的一百多畝地全部輸光,父親因此急火攻心,大病一場,不久後便撒手人寰。為還賭債,福貴不得不變賣家產,與母親,女兒以及懷著第二個孩子的妻子,搬出了自家的大院,生活到村邊的茅草屋中。從未乾過農活的福貴少爺也不得不開始下地維持家裡的基本生活。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讀《活著》有感

在一次去縣城給母親請郎中的過程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在經過了幾場小規模的戰爭後,福貴等人被解放軍俘獲,這才被放回了家,但此時已經是兩年後了。等他回到家鄉,母親早已去世,女兒鳳霞因一次發高燒成了聾啞人。但是兒子有慶長大了,全家也團聚了。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讀《活著》有感

福貴和家珍

在這之後,平靜的生活了幾年,不幸又一次的光臨了這個家庭,家珍得了軟骨病,加上鬧饑荒,病情一天天加重。不久後,兒子有慶在給縣長的女人獻血時,被抽乾了血導致死亡。

悲痛過後的生活似乎有了些轉機,鳳霞嫁給了偏頭的二喜,一個城裡的搬運工,勤勞能幹又孝順,對鳳霞,對福貴和家珍都很好。但是,鳳霞在生孩子的時候難產死亡,家珍這次也沒有挺過去,隨著鳳霞一起離開了人世。家裡就剩下福貴自己一人,女婿二喜在城裡艱難的拉扯著孩子苦根長大,幾年後二喜在工地幹活時出了意外,被兩排水泥板夾死了。

只能福貴帶著苦根繼續生活,但是因為家裡窮,福貴在給苦根煮了一盆豆子後,苦根吃豆子撐死了。

生命裡難得的溫情被死亡一次次的撕碎,最後只剩福貴一人,他用自己攢的錢買了一頭看著比自己歲數還大的老牛,就這樣,一人一牛相依為命。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讀《活著》有感

整個故事讀完讓人很壓抑,很難受。印象最深的就是鳳霞嫁人後那段平靜、祥和、幸福、溫情的時光。我本以為這家人在經過了種種的不幸之後,生活終於有了轉變,有了希望。當看到鳳霞難產死亡的時候,我心裡更加的難過和感到痛苦了,不僅是因為心疼鳳霞,還有心疼這家人這短暫的美好時光被打碎,更有對這不公命運的難以琢磨的無助彷徨。在對比之下的悲劇更令人印象深刻。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讀《活著》有感


雖說好的作品往往通過悲劇來打動人心,然而這篇小說又不僅僅是通過人物的悲慘命運來博取大家的同情,其中還有作者想通過福貴來表達一種態度,一種活著的態度。就像福貴他經受了生活的重壓,命運的不公,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但最後他還是選擇活著,他沒有被命運打倒。就像作者在日文版自序中說到過"生活"與"倖存"的差別,他說到:"在中國,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說,生活和倖存就是一枚分幣的兩面,它們之間輕微的分界在於方向的不同。"活著的意義就在於自己本身對活著怎麼看。在別人眼中是倖存,在自己眼中就是生活。所以,即便生活對你再不公平,先不要想著怨天尤人,先想想自己是要倖存還是生活。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讀《活著》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