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副線比主線還好嗑,《清平樂》開播至今從期待帝后CP發糖,到嗑不動曹皇后的“兄弟情”,如今更讓人擔心的不是曹丹姝的戀商,而是她的“鐵面無私”。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這份國母的端莊、能幹和公正,在皇帝面前是如諫官一般冒死直言,在對她始終存著一份理解與朦朧感情的張茂則跟前是先給“我們”的溫柔期許,再許以巴掌的嚴正立場。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在自小教養的徽柔面前,是怕她失言不當就輕易停學的主母威嚴。就連皇帝疼在心尖的徽柔都不曾讓丹姝有一點心軟,由此可見張茂則的結局註定悲劇。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曹丹姝對宋仁宗是愛慕和傾心的,這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在聽恩師範仲淹講學時耳濡目染被這位還未正式臨朝的官家溫柔敦厚的愛民及仁政折服,由此女兒身的丹姝恨自己不能入朝堂為官家分憂。二是在初見年輕時的宋仁宗時,便被他的帥氣與清秀容顏所折服,於是在歸家後才有了小女兒的閨中思春情懷。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可惜她在閨閣中的靈動俏皮都在大婚當夜,皇帝藉故外出的逃避中煙消雲散。驕傲又自愛如曹丹姝在婚後成了鋼鐵直女,從給自己“國母”而非妻子的定位後,入主中宮的她賢惠、能幹卻始終和溫柔的枕邊人擦肩而過。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也因為她誤以為宋仁宗只希望她做個好皇后,於是便處處謹慎小心,又力求公正無偏頗。這體現在多處,宋仁宗倡導厲行節約,她就在後宮主持試香大會,倡導對本國香料的使用,還在占城稻引進之後大為歡喜。雖然始終無所出,但對苗昭儀的一雙兒女視如己出,更是對皇子公主們親自教導,即使在張妼晗恃寵而驕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依然隱忍不發。

曹丹姝不是沒有怨和恨。但顧全皇后的大義,她忍了。但問題是她太能忍了。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婚後多年皇帝只想跟她做“兄弟”,卻連一點夫妻柔情都不給,她忍了。皇帝因有了徽柔不顧勸阻著急晉升禾兒的位分,皇后忍了。張妼晗仗著皇帝的寵愛要借換座駕或者皇后步輦,她忍了。小宮女也想仗著張妼晗的地位挑釁皇后權威,她還是忍了。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但這一切並沒換來她想要的柔情。連徽柔都看不下去了,直言爹爹說的都是娘娘的好,也極盡各種稱讚,但這些卻讓人更加難過。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皇帝看不見或者說不願看見,張茂則見了。這個偶然見識過宮外靈動的丹姝,又在大婚當夜洞悉了曹皇后對皇帝的愛慕,還各種見證曹皇后的隱忍與犧牲,她在他心裡成了那個讓他不甘心的人。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這份感情太炙熱,連宋仁宗都不能假裝看不見,或許是出於嫉妒,他直接削了張茂則的權。可即使這樣,也不能阻止茂則為丹姝謀劃。哪怕這份謀劃不被丹姝認可,還因此捱了一個耳光,在張茂則的眼裡他依然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哪怕不敢冒認“我們”這樣的稱呼的合理性。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應該說,張茂則和徽柔是這宮裡少有懂得又願意心疼曹丹姝的人。茂則或許還有男女歡愛的部分,徽柔是真的打心眼裡心疼,看著爹爹對張妼晗、姐姐和娘娘的差別,這個小姑娘忍不住用頂撞張妼晗的方式維護皇后,可見她也是愛極了這個端莊大氣的娘娘。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但曹丹姝把自己在皇后的位置上圈的太久了,久到有點失去了人情味。所以才會在看破張茂則的謀劃後,勸他放棄。也會在洞悉徽柔的小心思後,為了保全而忍痛讓徽柔從宮學退學,安心做個只學閨中女紅針線的平凡姑娘。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當然,在對徽柔的“處置”後,曹丹姝的那段爆發展現了內心的不滿。她跟宋仁宗說,自己從來都只是大宋的國母而非妻子,就算徽柔如她一般學有所長到最後還是太硬太剛而不得幸福,與其這樣不如做個普通的嫻靜女子,聽著讓人心疼。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但就算再將徽柔視為己出,在考慮問題時曹丹姝還是習慣從家國大業的角度來思忖,所以她才會對徽柔狠心。以此來推理,即使她心裡再把茂則當知己、朋友,如果茂則真的做了出格的事兒,哪怕是替她謀劃,她也會大義滅親的。

《清平樂》張茂則成最慘的人?結局註定悲劇,曹皇后態度可見端倪

而張茂則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能威脅丹姝後位的張妼晗,愛極了張妼晗的宋仁宗自然也不會放過他,所以悲劇基本已定。文/小花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