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粮荒别有用心 忙抢购谨防上当

作者郑自清系中国知名时事评论员

疫情以来,有几个国家宣布限制粮食出口,自报主因是粮食供不应求,考虑本国人民生活和粮食安全,并非限制对某个国家的出口,疫情过后恢复正常出口。世间事多不太平,近来时不时有人传言,说我国一旦断了粮食进口,耕地少,农民进城生活或务工,再加土地荒芜,引发粮荒概率变大。继而鼓动民众多囤粮食,以防不时之需。听风就是雨的人,忙活起来,大量购买食品,人们在防疫的焦虑中,又添加了可能“饿肚子”的恐慌。人心叵测,社会复杂就在于,总是有人能够利用某一事件的某个关节点制造出“故事”来,使难以甄别真伪的百姓,宁可信其有,无事当作有事防。而始作俑者,如愿以偿,庆幸自己的高明,以较丰厚的利润兜售出自家库底存货,心里美滋滋的。

传粮荒别有用心 忙抢购谨防上当


人所共知,唯利是图者,从未改变危难之时制造恐慌,囤积居奇,以低成本高利润,牟取暴利的本性。此类发国难财的行销,虽多不为人齿,也受到过政府惩处,但投机取巧得逞者不在少数。经验反复告诫人们,“谣言止于智者”,我们成不了真正的智者,可遇事静下心来,动脑求证,从中得出事情的真伪,以一个客观事物的知情者出现,是可以不为传言左右的。破解传言,只要我们对官方信息稍加留意,知道我国一些基本面情况,就会发觉传粮荒,毫无根据,属别有用心者的恶意散布。此情之下,作为一名普通民众,应当知道我国哪些基本面情况,使自己不被传言所惑?

首先,知道集权领导制是我国体制优势,就不相信个人抢购食品能抵御饥荒。我们有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有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同舟共济,即便发生不可抗事件,饥荒真的出现了,靠个人抢购贮存那点东西是支持不住的,能够帮助老百姓熬过艰难的,唯有中国政府。这一点以往的洪涝、地震、非典,及此次疫情有目共睹。再深一步讲,饥饿年月,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饥肠辘辘,唯独你家日日丰餐足食,这种可能有吗?当传言肆虐,有理知的人,不听信别人认为能怎样,而深信官媒,及自己的认知会怎样,才是最重要的。其实常去超市的人知道,绝大多数时间各类货物供求平衡。单说大米,货架上常年多的是东北大米和本地大米,谁见过哪家超市里摆放的尽是来自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或是美国大米,又有哪个平民家人吃的都是外国大米?大米作为我国主粮之一,与是否进口关系不大。据相关报道,市面的商品粮,足够十四亿人民一日三餐天天吃饱,且国家储粮总量达2亿吨。国储粮实行均衡轮换制,每年轮换的数量一般为储存总量的20%至30%,粮食储备充足,国人吃饭不愁。常识上粮食及所有食品存放都有期限,在个人家存放过多、过长会有生虫或变质的危害。再说必要时国家拿出一定数额的国储粮调剂稳定市场,同时会采取市场管制,居民生活必需品计划供应。且不说个人狂购的那点粮油,在家里放不了多久,损失不大,囤粮商贩会怎样,不言而喻。

传粮荒别有用心 忙抢购谨防上当


其次,知道疫情在我国传染的时间段,就不相信疫情会导致粮荒。一般说粮荒缘由是,无人愿意种地或种粮无收成,前者是宏观调控问题,如国策不利农业,农村、农民。我国历代政府始终把百姓吃饭当成第一件大事抓,各种惠农政策老百姓耳熟能详,不存在对农业重视不够的问题;后者属天灾人祸,如旱涝、地质灾害,爆发战争等,对此不可猜测,谁也无法预知。新冠肺炎属天灾,还是人祸暂无定论,但在我国传播暴发时期是1至3月,危险地区是人群居住密度高的城市。中国感染新冠肺炎集中发生在湖北武汉,截止日前,湖北病亡4512例,武汉3869例,尽管一个时段形势严峻,给粮食和瓜果蔬菜的运输带来不便,但对农村影响不大。到过农村的人知道,疫情期农村封村,只是不允许非本村人员入内,并不限制本村农民出入田间地头,根本上没有危害到农业建设和农民耕种。至于,今后会否发生不可抗拒或无法预想的事件,凡人不可预知,只有天知地知,除非传言者有鬼谷子“未卜先知”的智慧。

再次,知道农民进城生活或务工的主因,就不相信现在没人愿种地。农村开展退耕还林、土地流转以来,多数山丘、坡地、湖畔退田育林,农村土地流转后,便利机械化耕种收割,不再需要从前所需要的人数耕种,剩余劳动力进城生活或务工顺理成章,并不存在农民不愿种地一说。正因为机械化程度高,粮食产量也高,加上正在逐步城镇化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耕地出现一定量的过剩或暂时荒芜,再正常不过了。

最后,知道我国主粮基本能自给自足的大概率,就不相信有几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会影响到中国百姓吃饭问题。我国有18亿亩耕地红线刚性约束,有八大产粮区,全国粮食年总产量在1.3万多亿斤,每年需用粮食1.6万多亿斤。缺口部分主要是玉米、大豆和小麦,从国外进口此类食物多是用于满足南北方人民食用大米和小麦、玉米的习惯,再就是用来做酒,做豆油和饲料。让部分土地空闲,一是耕地需要休养生息,二是进口比自种更合算。看似缺口大,但不缺少主粮,全国人民的粮食是安全的。

传粮荒别有用心 忙抢购谨防上当


要获取上述基本信息,一靠看,二靠听,三靠问。看是多看政府官方公开的数据,听是多听正面的新闻消息,问是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途径是纸媒、网媒和电媒。尤其是当下网媒,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上网搜一搜什么问题都知道答案。就诚信度讲,国媒与外媒,官方与民间,正道与八卦,白纸黑字与道听途说,当然是相信前者,这是一个守法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分辨力。传言粮荒不可怕,可怕的是民众跟着齐哄,并行动起来参与抢购囤粮,若以家庭几倍用粮量囤积,可能会造成供求失衡,严重时会引发市场不稳定。谁受益了?可以想象,是那些因疫情,秋粮烘干后惜售,在库里销不出去的粮贸私营业主。当然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反华势力的蛊惑,民众须多加几分警惕。

应对每一次传言,政府从来不缺安民“定心丸”,而过往的传言,如传“盐荒”、“油荒”、“药荒”等,结果抢购囤积者大都叫苦不迭,自称当受骗的不计其数,可教训总是有人不能汲取。在此特别需要指出,时下一些民众的不良习惯,看正面的东西浮光掠影,一目十行,翻手机比穿梭还要快,根本不能入脑,更谈不上辨别是非真伪。却对捕风捉影的“花边新闻,小道消息”,一听就信,甚至以先知先觉者自居,在朋友和网络中传播,这是非常不理知,也十分糟糕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