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

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

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这是为什么?郑簠的学书过程正说明了这一点。

郑簠的学生张在辛在《隶法琐言》中说:“先生自言学者不可尚奇。其初学隶。是学闽中宋比玉(明末书家宋钰),见其奇而悦之。学二十年,日就支离。去古渐远。深悔从前不求原本。乃学汉碑。始知朴而自古。拙而自奇。沉酣其中三十余年。溯流穷源,久而久之,自得真古拙真奇怪之妙。及至晚年,醇而后肆,其肆处是从困苦中来,非易得也。”

张在辛(1651年~1738年),字卯君,号柏庭,清初书法、篆刻家、金石鉴赏家,山东安丘人。是官至翰林院待诏,于书、画、鼎彝、金石篆刻具精的张贞的长子。

郑簠见宋珏的书法“其奇而悦之”,意思是郑簠见到宋珏的八分(隶书)奇异就心生喜悦。这一喜悦,让郑簠一学就是20年,痴迷的程度,可想而知。其中辛苦,也不难想象。写了这么多年,郑簠觉得不对了,越写越没有条理了,找不到路径迷失方向了。从清周亮工《宋比玉临董文敏各体十九首跋》:“ 比玉,人知其善分书,不知其行楷俱登峰造极。”来看,郑簠起初选定宋珏来作为学习对象(范本),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没有想到要到源头去找“活水”。当知道没有出路时,郑簠改变了方法,他认为要从原本上下功夫。从汉碑学起,“溯流穷源”,从此,一片光明,“自得真古拙真奇怪之妙。” 任情肆意,神韵自足。

我们在学习书法时,不能将“华丽”、“妩媚”作为目标来追求,要从纯厚、朴实的源头上下功夫。内质外妍,才是真正的美。内里不实的美,是虚的,是带有俗气的,因而并不美。

从“好奇”到“真奇”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


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

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必删

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必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