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資邏輯學——注重收益不如注重保值

我的投資邏輯學——注重收益不如注重保值

“陽光照進來的那一刻,感覺很幸福。”

——佚名


這是FinanceK投資實盤第20200428期


(全文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今天開一個全新的欄目「實盤更新」;p


相信經常看FinanceK文章的盆友就會發現,更新的內容會比較廣,經常是環球性的內容。

因為我本身就是做宏觀經濟研究的,算是一個野生的宏觀分析師,因為有過在港資企業工作的經歷,所以很早就接觸了全球性的一些投資。那在這裡主要是分享一些本人以及團隊的實盤投資更新,品種來說主要是基金和股票賬戶,市場來說主要是區域和全球,這裡區域是指A股、H股等。


在平時的內容更新就會大概說說投資邏輯,所以在這裡就不會做太多的分析,只是作為一個覆盤,以及督促在投資裡一定要嚴格按照規矩操作,儘量避免因市場起伏而導致情緒操作。


最後,所做的任何一些投資,僅是個人的操作,不作為給大家的投資建議,盈虧自負,我的投資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因為投資沒有對與錯,只有基於自己的邏輯。


這個實盤更新的欄目不會太經常更新,大約每週或者每兩週更新一次。


一|投資


#先回顧已有戰績#


我的投資邏輯學——注重收益不如注重保值


我的投資邏輯學——注重收益不如注重保值


這裡只是其中兩個基金賬戶的收益,分別是14.01%和23.16%正收益,分別是科技類和醫藥類的基金。


都是在這三個月前佈局的,因為當時在12月就認為會有這樣的衛生事件出來,醫療肯定是要配備一點點的,其次科技基金也是一直都是看好的。雖然這次的黑天鵝對科技在短期會有一定的衝擊,畢竟市場的熱錢一定是來來去去的,所以保持好心態,投資未來是我一直都很看好的事情。


#基金投資賬戶#


今天是2020年04月28日,這是第一天的實盤更新,所以在基金就跟大家一起重新來過,在基金的實盤中總額會先拿1wRMB來進行投資。


我的投資邏輯學——注重收益不如注重保值


我的投資邏輯學——注重收益不如注重保值


看圖大約可以看到今天買入了5只基金,金額沒有很大,只佔了總持倉的45%,為什麼呢?


我主要是基於兩個點:

第一,因為是今天臨時買入的,所以這個只能作為一個底倉來看,如果all in進去,後期出現波動,我們就無法控制,出現好的時機也沒辦法加倉。同時在投資習慣中,持倉率不會超過70%到85%的,一定要留一部分現金出來。


第二,就是在《第二次探底會來嗎?黑天鵝的背後是經濟大蕭條》中說到的,第二次探底會不會來,不太清楚,而且還有面臨著通縮的情況,所以留有一部分流動資金對我們來說一定是最安全的。


#黃金#


我的投資邏輯學——注重收益不如注重保值


黃金暫時不加倉,下一期來講講黃金是否還值得再買入。畢竟黃金這個話題值得我們好好探究,在當下大放水以及黑天鵝事件中已經飆升到了歷史高位,是否還能持續進場?


#環球投資賬戶#


在這個賬戶更多的不是注重追求收益,而是注重保值,可能也是十幾年不會動的(十幾年後的事誰知道呢)。

所以更多是作為一個定投的方式去進行的:


我的投資邏輯學——注重收益不如注重保值


我的投資邏輯學——注重收益不如注重保值


大概可以看到,目前投的都是基金為主的,重倉比較多的是投500強的、醫藥的、黃金的還有科技,完全對得上一直以來都在說的投資邏輯和方向。


過去這兩個月是黑暗的兩個月,這個早期投資的賬戶,並沒有做調倉,反而是在熔斷的時候加了倉,現在總持倉收益回到正數,但是距離想要達到的還沒那麼快,近期可能會進行調倉。


#股票投資賬戶#


對於個股的投資邏輯,認為基本面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追熱點才能緊跟市場吃肉,這裡就要看你怎麼看了,在《投資指南手冊——最近投資有感》裡就有說,往往熱點變化太快,每一次都想要精準的抓住,反而賺不到錢,這是在以前追熱點炒短線吸取的教訓。但是這個取決於每個人對市場的把握和風險取向。

那對個股的研判就不會細說了,也不會來做薦股的事情,因為這個不是我做這個公眾號的初衷,希望大家能明白,做分享是為了讓大家一起進步,一起討論,一起成長的過程來賺錢,而且也不一定是每次都對的。

我的投資邏輯學——注重收益不如注重保值

股票賬戶就純粹做個記錄吧!


二|覆盤總結

從過去這一兩週的收益來看,還是不錯的。

這裡分享一個投資賬戶的習慣,通常會分為三個部分,保守、穩健、激進,這樣會讓整個賬戶相對平衡,虧損不會很大,當然收益也不高(不過其中配比的權重還是要自己決定),當然還要留一部分的現金作為可以隨時調倉的倉位。

交易有很多的方法,每個人都不同,性格、情緒、經驗、學習到的知識都是很主觀的因素,所以每個人的操作風格也都不一樣,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風險控制,風控永遠都是第一。

虧錢未必就是不優秀,就像這次經歷4次熔斷,都在虧錢中,虧的最少也是能力的一種。但是當然所有的虧損都是要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在熊市活下來的人,牛市才能賺錢。

就像巴菲特的投資鐵律:保住本金

想起最開始的文章最後一段話:我們做任何交易,都是交易那一個我們自己給出的預期,自然就會出現對預期的認知差。每一筆交易的成交都是有兩個人在背後基於自己的邏輯做了一次判斷,所以沒有是非對錯。

關注我,一起探討最新的市場動態

新聞 | 觀點 | 投資分享

“分享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