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寫作業,正在毀掉孩子

你還在陪孩子寫作業嗎?

最近我們公司董事長Andy要在校區舉辦一場免費的親子關係講座。說到Andy董事長那也算傳奇人物了,從一無所有到如今全國幾千家校區,他在教育方面可以說盡心盡力,為了瞭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可以一個月做好幾次飛機,全世界去走訪學習。因此我本以為家長們會爭先恐後的報名,甚至還一度擔心50個名額不夠,但結果卻讓我震驚——我的幾個班裡竟然沒有一個家長參加!

問了幾個平時聊得多的家長,得到的回答是:“聽也是想來聽的,可是沒時間。”我就奇怪:“這麼忙,禮拜天也要上班嗎?”“不是啊,上班就好了,要輔導孩子寫作業,你都不知道他寫個作業有多困難!”

陪寫作業,正在毀掉孩子

陪寫作業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突然覺得有點恐怖——什麼時候開始,陪孩子寫作業變成家長的“功課”了?

很多家長認為“輔導”作業是對孩子愛的表現,既能督促他們專心寫作業,不開小差,又能隨時幫他們糾正錯誤。但其實,如同教育專家尹建莉說的那樣: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在對孩子自制力的日漸磨損。

【一】 陪寫作業,正在一點點毀掉孩子

某一天,一個科學家在沙漠的邊緣發現了大量的動物屍體。他本以為又是偷獵者慘無人道的屠殺,但仔細調查後發現,這些動物並沒有遭受外來的攻擊,而是渴死的。科學家就十分納悶,沙漠動物本身都有很強的適應性,就算這裡的水源突然消失,它們也會立刻出發去尋找其他水源,怎麼會成群結隊的死在這裡呢?

陪寫作業,正在毀掉孩子

沙漠中的湖泊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來這裡曾經住過一對夫妻,他們在自家門口建了一個水塘,以供日常生活所需。一些沙漠動物發現了這個水塘,偶爾會跑來“偷”水喝。恰巧這對夫妻也十分喜愛動物,有動物來喝水也不去驅趕,慢慢地這些動物就把這裡當成了固定水源,甚至連住所都遷移到了這對夫妻附近,在那裡繁衍生息。

就這樣過了十幾年,某一天這對老夫妻突然搬走了,水塘也因為沒人打理而逐漸乾涸。然而,附近的這些動物早已忘記了怎麼在沙漠中生存,它們從出生開始就只知道來這個水塘找水喝,而一旦這個水塘消失,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孩子也是一樣的。許多家長一直抱怨和我孩子寫作業不主動不積極,為什麼明明自己花了那麼多時間在他身上,作業還是越寫越差。我想說的是,就是因為你“管”太多了。當孩子習慣於什麼事情都會有家長陪在旁邊包辦解決後,他們自己的判斷力、決斷力、責任感、都會慢慢消失,變得依賴變得任性。而當有一天,家長突然不在他們身邊時,他們也會像故事中的那些動物一樣,什麼都不會,等待著“死亡”。

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二】放手,讓孩子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我們來看一下,一個教育專家,一位成功的媽媽,是怎麼樣對待孩子的作業問題的。在書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教育專家伊建莉和我們分享了她女兒的故事。

陪寫作業,正在毀掉孩子

做一個好媽媽 圖片來源於網絡

伊建莉的女兒叫圓圓,在關於如何對待圓圓作業上,尹建莉並沒有聽從學校新生家長會上老師說的“家長應該經常陪著孩子做功課”的建議(所以說老師說的話並不是全對的),而只是在剛開始的一週告訴圓圓最基本的規則和做法,然後就再也沒管她——不陪寫也不刻意檢查。

剛開始,圓圓對作業還是很新鮮的,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寫作業(可以看出孩子最初對作業是不排斥的),但時間一長,她就失去了新鮮感,回家現吃東西,玩耍,看電視,磨蹭著不寫作業。

換做其他父母,一看到這種情況,肯定忍不住要生氣起來,要不就是教育孩子要先寫作業再玩,要不就是直接開始命令:“不許看電視了,寫作業去。”尹建莉剛開始只是提醒,但後來發現圓圓每次都需要提醒才去寫作業後,就乾脆連提醒這句話也省了,就裝作完全忘掉寫作業這回事,只忙自己的事情,讓她玩夠了再去寫作業。

這時候肯定要有家長說:“這怎麼行!孩子之後作業肯定會做不完的。”沒錯,就是要讓她“做不完”。

很快,圓圓就把自己搞亂了。有一天她回家就開始玩,直到洗臉刷牙要上床睡覺的時候才想起忘記寫今天的作業,急的哭了起來。尹建莉和她老公其實早就著急了,但一直裝作不知道,這時候才故意表現出微微的驚訝:“是呀,你今天沒寫作業啊?”

這時候要記住,一定不能責怪孩子。因為孩子著急,就表示他們知道事情沒做好,但一旦這種時候他們聽到了父母的批評,他們就會忘記自責,而開始對抗家長。

所以尹建莉只是親了親她的小臉蛋,語氣平靜的說:“寶貝不要哭了,誰都會有忘記事情的時候,那我們現在想想怎麼辦吧?”

這又是很重要的一點,有些家長一著急就喜歡替孩子做決定,但這是錯誤的,應該儘量讓孩子們自己去思考和選擇。哪怕都是一樣的決定:“寫作業”,如果不是來自家長的指令而是兒童自己的意願,他們會更願意去執行。因為沒有人喜歡被別人命令著去做什麼。

於是尹建莉對女兒說:“你願意今天寫,就晚睡一會兒,今天寫;如果想明早寫,媽媽就提前一點來叫你起床;如果早上也不想寫,明天就去和老師說一下,作業忘寫了,這一次就不寫了。”

陪寫作業,正在毀掉孩子

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圓圓當時面臨的不外乎這幾種情況,但她一下想不清楚,所以尹建莉就替她羅列出來,並讓她自己思考怎麼辦。最後她想了一下,還是選擇了現在寫。尹建莉和她丈夫也沒說什麼,就和平常一樣各自“睡覺”去了,當然是“假裝”,他們其實在默默聽著圓圓的動靜。過了不長的時間,就聽見圓圓寫完作業自己收拾書包去睡覺了,他們這才把心放下,第二天也像平常一樣不再提這件事了。

能說尹建莉沒有管孩子嗎?不,她也管,但她是更高級的“管”,是懂得放手的“管”。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的,家長的陪伴只能讓孩子養成壞習慣——要麼是不會管理自己,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的幫助和解決;要麼就是反抗,故意拖拉或者寫的慢,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所以一個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解放自己,更懂得如何解放孩子。他們不屑於做孩子的“監工”,而是做孩子的引路人,保持合適的距離,看似漫不經心,卻點亮了孩子的路。

陪寫作業,正在毀掉孩子

給孩子點亮一盞燈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做孩子的“擺渡人”

近幾年的教學資格考試,老師的要求已經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從“教書匠”變成教育教學的“研究者”。那作為父母,我們也是時候該轉變我們的角色了,從學習的“強迫者”,到教育的“擺渡人”。

威特是當時德國人眼中的天才少年,人們把他的成就歸功於他是個天才,但其實他出生時的智商十分普通,他的成就完全來源於他父親——老威特的教育。

其中,“不能強迫著教”是老威特教育的一大法則,他的教育都是建立在興趣基礎上的,每次教小威特知識前,他總會盡力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陪寫作業,正在毀掉孩子

興趣是一切的開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如在認字方面,他是這樣教小威特的——老威特先買來有趣的小人書和畫冊,然後講一點書裡的內容,並且告訴他:如果你識字,就可以自己看懂這些書了;或者是說:這本書很有趣,但爸爸沒時間講給你聽,你自己學著看吧。故事對於每個孩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所以在小威特的識字願望被激發起來以後,老威特之後的教學就事半功倍了。

許多家長喜歡用自己的權威去逼迫孩子做他們認為對孩子的有益的事,比如學鋼琴,學舞蹈,讀書寫字。是的,目的是好的,但方法是錯的,你的逼迫會讓孩子在心理產生牴觸,從而導致時間花了很多,效果卻不怎麼明顯。識字的確很難也很痛苦,那我們不妨看一下老威特是怎麼做的。

他首先去買了許多識字卡片,這些不大的卡片上印著德育字母的印刷體,還有羅馬字和阿拉伯數字,每種他買了10套。然後他將這些字母貼到同樣大小的方形木板上,開始和兒子玩字母遊戲,從元音字母到拼音字母,小威特很快學到了很多詞組。

玩時孩子的天性,很多家長願意花大量時間陪孩子寫作業,為什麼就不願意花一點點時間,動動腦子,想想怎麼樣讓孩子用“玩”的方式學習呢?研究證明,當孩子心情愉悅時,他們的記憶力、創造力等能力都會有所上升。

我們要做的,不是讓孩子“學”,而是讓孩子“想學”。

【四】寫在最後

暢銷小說《擺渡人》中的小女孩迪倫靠著擺渡人溫暖的燈光克服種種困難走出了荒地,每個家長也應該是自己孩子的“擺渡人”,只需要給遠遠地,安靜地給他們看得見的,足夠溫暖的光線,他們一定會堅定地朝正確的方向越走越遠。

馬上就是國慶了,相信孩子們的作業也一定不少。剛好,希望各位家長從這次放假開始,解放自己,解放孩子。遠離作業,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