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歲月神偷》中看家庭教育

電影《歲月神偷》發生在香港,講的是由任達華飾演的父親和吳君如飾演的母親以及李治廷飾演的大兒子一家四口的故事。

任達華飾演的父親是位手藝人,開了一家皮鞋店,他每天都要忙著趕製皮鞋,疏於對兩個兒子的管理,但是好在李治廷飾演的大兒子卻很爭氣,考入一間貴族學校還獲得了獎學金。

杜威說過,生活即教育,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

家境不算優越的大兒子從小便深知父母的辛苦,一直都很用功讀書,父母親也覺得只有讀書才會出人頭地,所以儘管生活的很苦,常常賺來的錢就被拿去繳保護費,但是隻要賺了錢一定會先去給大兒子交學費。

父母親的支持和大兒子自身對學習的驅動力是他取得成績的保障。

但是鞋匠父親卻很喜歡在飯桌上教育大兒子,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查看大兒子的成績單,有一次因為大兒子有兩門考的很差,父親便大聲呵斥他,大兒子只能把頭埋的很低,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父母像是電影中的這位父親一樣,總是喜歡在飯桌上教育子女,殊不知這其實是一種不良的溝通方式,會導致孩子日後對家庭環境的憧憬產生陰影。

從電影《歲月神偷》中看家庭教育

其實,作為家長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和家庭氛圍,對子女的教育也可以換成其他的方式,比如在聊天、散步、遊戲中。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曾經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論,他認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育,傳統的教育會束縛人的思想,只有讓孩子在與自然、社會直接接觸中,才能獲得經驗和知識。

我們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傳授給他學習知識和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讓孩子與成人共同生活,潛移默化的來影響孩子。

在作家章紅的書《最好的教育,就是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頓飯》中,描寫了這樣一個生活小片段:


從電影《歲月神偷》中看家庭教育

吃飯的時候,秋秋吃一口就把嘴巴湊到坐在她身旁的父親裸露的胳膊上,使勁哈氣。

“你這是幹嘛?”秋爸問。

“啊,好辣,我要把辣傳給你的胳膊。”秋秋繼續哈氣。

秋爸就用另一隻手扇著他的胳膊,嘴裡叫著:“好辣!好辣!”他順手拿起一支圓珠筆,在胳膊那裡畫了一隻伸出來的舌頭,表示那兒辣的簡直受不了,舌頭在拼命喘氣。

我看到這裡,簡直為秋爸的智慧所折服,他並沒有像學校裡的老師那樣正面的反駁秋秋說,辣味並不能通過這種方式傳遞,而是換了一種方式,和秋秋互動,並且還畫了畫,更加的形象生動,表現了手臂接受到了秋秋傳遞來的辣味兒。


從電影《歲月神偷》中看家庭教育

這種“遊戲”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雖然一切都是秋爸下意識的反應,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這位父親在生活中慣用的童心與趣味,因為這是屬於他們父女共同的生活。

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要向文中的秋爸學習,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輕易對孩子說“不”,更不要批評孩子,即使他做的不對,也要用另一種“遊戲”的方式去引導。

只有在好的成長的環境和良好的溝通方式下,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長,才能更加活潑快樂,與孩子玩,其實也是家長的成長。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知識、信仰,不是石頭,不能夠隨意搬運,也不是一塊餡餅,可以供大家切分。

我是貓的枕上情書,熱愛文字也喜歡分享生活,如果你喜歡的話,不妨留下來關注我或者點個贊再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