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我們與生俱來

體驗,我們與生俱來

以往提到新聞,大家都會想到70前老一輩家長們的專屬時間,而前段時間,小朱配琦組合為湖北帶貨,賣出總價值4014萬元的湖北商品。“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推薦什麼都買走”;“吃藕不容易變心,因為奇變偶不變”整場的幽默風趣、妙語連珠、段子不斷讓朱廣權這位央視新聞欄目主持人火了一把。這次朱廣權讓大家認識到即使是新聞主播,他們身上也發生很大改變。這種改變讓新聞主播更為生動也更接地氣,快速的拉近了80、90甚至00後對新聞的印象,收穫了一批批年輕粉絲團體。改變發生源於以“人”為本

今天我們要聊到的這本書,就從“品牌與人的關係”破題,告訴我們如何以“人”為本地將消費者轉為共建者,實現品牌與人的雙向共生。它就是中國體驗行業先行者,也是體驗思維提出者黃峰Jason老師帶來的《體驗思維——讓品牌觸動人心》

不論你是品牌決策者或管理者亦或是產品人、設計師、營銷人、開發者、工程師...這本書都會讓你從更整體的視角審視創新。即使以上人士你都不是,那這本書也會讓你通過了解體驗經濟能更好地工作、生活,因為“我們早已身在體驗經濟中”。

體驗,我們與生俱來

書中提到“人、價值、可持續是商業創新的三大關鍵維度”並根據三大維度展開分析了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再到現在的體驗經濟,這三大維度的變化。比如人,從最初的消費者變成了共建者,價值因為人變成共建者,從而關鍵點從產品交易轉向了品牌服務,也因為“人”的角色轉變,品牌與人的關係由供需關係轉變成共生系統。

體驗,我們與生俱來

對此,我的理解是商業創新的核心要素是人,因為人的需求變化,帶來了品牌提供價值的方向變化,從而進一步改進了人在商業創新的角色變化,從而達成品牌與人新關係新系統的產生。這就好比一對互有好感的情侶步入婚姻。在情侶狀態時,女生需要的是浪漫甜蜜的愛情,所以男生提供的價值是“逢節必過”、“包治百病”這一類需求;而當兩人步入婚姻後,女生的關注點轉向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她的需求變了,男生如果沒有改變價值提供,可能兩者就容易漸行漸遠。而男生如果此時覺察到了價值的變化,修改價值提供策略,幫女生分擔家務,兩者就更親近,由情侶身份轉變為夫妻。如果在婚姻生活中,兩者中有一個或兩個對價值變化能有所察覺,然後調整價值策略做到“以人為本投其所好”,就會達成雙向共同成長的可持續性。

而所有這一切的起點源自“體驗”。


01 | 體驗,是我們認知世界的根本途徑

“體驗,是我們在經歷中的感受與發現,是我們認知世界的根本途徑。”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腦海中立即回憶起了在學習思維導圖時老師表演的一個情景——嬰兒會如何對待一張A4紙。

嬰兒會如何對待一張A4紙?

體驗,我們與生俱來

停下來仔細想一想,你是否會發現你毫無答案。

當我們給到嬰兒一張A4紙的時候,他會先看這張紙,就像小狗看到你手裡的零食那樣,你手去哪他眼光就跟到哪。當這樣持續10s以內,他會開始伸手同時發出聲音(引起你的地關注)“告訴”你他想要這張紙。如果你不給他,他會哭會鬧但很快會被其他玩意吸引走。

如果你給他了,那麼他會去拿手摸摸這張紙,再揉一揉,體驗這張紙的質感是軟?是硬?對自己是否有傷害。

這一切結束之後他還會去聞一聞紙是什麼味兒呀,“咦,沒有味道麼”,然後往嘴裡塞上一塞,嚐嚐紙的味道如何。“好像沒啥味,也不好嚼,有點鹹,不好吃”接著他就會吐出來。

最後他會將紙或揮或摔或打,去聽聽紙會發出什麼聲音,會產生什麼樣的節奏。然後直到玩明白為止他都會對這張紙滿是興趣。

其實嬰兒對紙的認知就是來自於五感(色、聲、香、味、觸)體驗,而隨著他不斷成長,不斷增加新的對A4紙的體驗,也會持續間接地獲得認知的改變。

體驗,我們與生俱來;體驗,讓我們持續成長與改變。

那是否每一次體驗都會被我們深深牢記呢?回憶一下你昨天午飯吃了哪些菜,你就會發現必須不是每一次體驗都會被記住。

我們只會記住2種關鍵時刻的體驗:巔峰時刻、谷底時刻。

巔峰時刻,即超出我們預期的時刻;

谷底時刻,即不如我們預期的時刻。

在任何一次服務或消費的過程,我們都會遇到巔峰時刻和谷底時刻。作者認為“品牌希望顧客對自己印象深刻,未來應當更加深入地理解規劃、完善顧客的體驗旅程,注重關鍵時刻,集中資源為顧客創造驚喜的巔峰時刻,同時減少谷底時刻。

我個人認為,谷底時刻是無法完全被消除,但我們可以讓巔峰時刻更大化,形成巔峰體驗大大於谷底體驗,讓顧客產生“即使有谷底體驗,但還是很值得的感受。”


02 | 體驗回報,著眼未來聚沙成塔

“人與品牌的連接方式,已經發生了本質的改變。隨著感知品牌越來越成為真正的品牌,渠道已經粉塵為觸點,而觸點正在空氣化。”

體驗,我們與生俱來

就我的體驗而言,目前身邊的夥伴和我自己都越來越少因為看到某個品牌的廣告去購買某個產品。更多的是來自身邊朋友的“安利”或者是某個靠譜平臺/靠譜up的推薦。

拿淘寶帶貨一哥李佳琦來說,他在後期帶貨範圍越來越廣,收益越來越多。我認為與之息息相關有兩點,一方面是與他前期持續幫網友口紅試色積累的粉絲,另一方面與他這幫粉絲的安利推廣幫他品牌不斷提升。

體驗,我們與生俱來

所以說,體驗回報是體驗戰略的長期持續回報,是聚沙成塔的結果。

那麼“體驗戰略”是什麼樣的呢?

“體驗戰略”分為四階段,分別是:定位(Positioning)、規劃(Planning)、設計(Designing)、實施(Implementing),簡稱PPDI。

體驗,我們與生俱來

我認為,即使我們並非從事創新工作,也一樣可以在工作或生活中與關鍵人相處時使用。

以與父母相處為例。我們要給父母比較好的相處體驗,是正面剛嗎?必須不可能。那麼我們可以對人【父母】、品牌【孝順】...、場景【家】/【親友聚會】...三者定位,瞭解他們需要我們提供怎樣的價值?這些價值在哪些核心場景被父母感知?這一階段最終將生成“品牌體驗定位”。

然後在規劃階段,我們需要規劃父母體驗願景與我們期待的與他們關係的發展。

在設計階段,我們需要去設計父母整體體驗和關鍵時刻的巔峰體驗。

最終,我們需要將整體“對父母孝順”的父母體驗打造出完整原型並迭代。

這樣的我們個人品牌設計需要我們著眼未來,在我們與關鍵人的相處中,關係雙向共生,長期持續成長,方可獲得聚沙成塔的長期持續彙報。同樣,它也適用於品牌戰略。


03 | 收穫並分享美好而有價值的體驗

品牌與人的互動關係分為四個階段:陌生人/熟人/友人/家人。

體驗,我們與生俱來

我是一個米粉,特別喜歡小米家的各類產物。而我與小米的相識體驗就是從陌生人到友達以上家人一下子的完整經歷。

最開始認識小米,是小米1代還未出來,只有一個概念廣告的時候。在市場還充斥著各類山寨安卓手機時,小米的那個概念廣告的得有趣就吸引了我,我完全沒想到一個手機還能玩出這麼多花樣,而最打動我的還是那句“為發燒而生”的slogan。作為陌生人的我,在這個時候對小米有好感卻並不會去更多瞭解或購買。

那次認識之後,我也就忘了這個手機。直到看到有個同事買了一款1代。我才知道,這手機竟然出了。接著,我對小米的體驗感受直跌谷底,不管是同事還是很多網友,都編著段子罵這款手機有多難用。

在這之後,我都不準備繼續關注了,卻因為商學院學習去了解了小米這個品牌。這一瞭解就不得了了。原來這個手機真的是“為發燒而生”,是發燒友自己做的手機。並且雖然它開始起點低,不太好用但很誠懇每週五一定更新迭代。這習慣持續了很久。這哪是一個手機品牌的故事,這分明是我等不願平凡一路不斷成長的勵志故事呀~!所以,這些都讓它贏得了我的好感。也是這個時候我對小米熟悉了起來。

接著我買了小米手機。我還記得我第一部小米手機是小米3。而小米3也確實很爭氣,不僅好用還很耐用。這又加強了我對小米的高峰體驗。所以後來不管自用手機還是給父母買的都是小米系列的手機。

在2015年的時候小米品牌發生了一些戰略轉化,所以大家現在看到的slogan已經不是“為發燒而生”,而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而現在你也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從最初手機單一品牌,小米現在已經走在智能家居的道路上了。

但因為看著它的成長,也因為我的成長有它陪伴,所以我對這個品牌的感情一直在持續疊加。“如果我需要裝修房子,我家的智能設備應該會是小米全套”,這算是我對小米品牌的所有信任,即使還沒有完全到家人階段,但也已超過了朋友水平。

當我們能和一個品牌共同成長,能收穫並分享美好而有價值的體驗時,這是幸運而開心的事兒。

亞瑟·叔本華說“每個人都將自身所感知的範圍當作這個世界。”

不論我們有沒有喜歡的品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牌,它是我們自己的人設——我們自身。

《體驗思維》的妙處在於,它不僅適用於商業的創新,也適用於我們普通人自身人設的建立與迭代。因為體驗,我們與生俱來;著眼未來,收穫並分享美好而有價值的體驗,我們自身這個品牌終將聚沙成塔。

如果你想學習體驗戰略,我推薦你讀這本書

如果你想看看體驗思維的神奇,我推薦你讀這本書

如果你和我一樣普通卻希望自己能讓身邊人有更好的相處體驗,我推薦你讀這本書

體驗,我們與生俱來

體驗,我們與生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