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快乐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如果问问现在的孩子最喜欢什么?

答案很一致:手机

曾经各大网络上有个很知名的问题:“如何看待毁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有网友回答到:“玩手机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乐。千万不要让孩子沉迷玩手机的垃圾快乐当中。

是什么引发了垃圾快乐?那就是能让人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垃圾快乐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说:“游戏、八卦、直播等娱乐产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

孩子对很容易获取的快乐垃圾会上瘾

因为我们家长的人手一机,成为低头族,孩子最善于模仿,所以孩子爱上手机不奇怪。

现在的很多孩子一岁左右,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哭不闹,往往就塞给他一部手机

手机里丰富的游戏让孩子爱不释手。

所以,不管宝宝多小,都不能在宝宝身边频繁的玩手机,ipad等,这是宝宝对电子产品感兴趣的根源

垃圾快乐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多发展宝宝的兴趣,比如画画、读绘本、玩积木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培养孩子专注力,拓展思维发展,刺激大脑发育的游戏,比手机强太多了。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强制宝宝不接触手机,任何事情都需要疏堵结合,适当的可以给孩子接触一下,但是仍旧要强调规则,“妈妈的手机同意借给你玩一会,妈妈要收回时就一定要还给妈妈。”

这个接触只是让宝宝熟悉手机或者iPad,并不是引导宝宝“掌握”某个技能。

垃圾快乐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在幼儿时期不打好基础,少年时期的沉迷手机、沉迷网络将会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到那时再去一味的责备孩子其实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任何不良习惯的形成都是有迹可循的,家长更应该从自身去反省和改正。

垃圾快乐,比毒药还厉害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爱玩游戏,刷视频,爱看电视剧,沉迷于垃圾快乐无法自拔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对能获得短期快感之外的事情,毫无兴趣。

如果有人干涉他获取这些快乐,他们往往会做出激烈的反抗。

13岁的男孩毛毛因为爸爸不让玩“王者荣耀”。

垃圾快乐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一气之下从四楼跳下。

“儿子上小学六年级了,每天放学就玩游戏,因为明天期末考试了,就说了他几句。”爸爸说,当时自己训了儿子几句,没想到儿子也没顶嘴,躲到了阳台。

没几分钟后,只听到“咚”的一声,爸爸冲到外面一看,毛毛躺在地上,哭天喊地叫疼,所幸不是头朝地。

在送往附近医院后,医生建议家长送往浙大儿院进一步治疗。

垃圾快乐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现在,毛毛的病情已经稳定,预计下周进行手术,术后还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并且有留下后遗症的可能,尤其是膝关节功能和步态会受影响。

但整个过程中,毛毛依然时不时地和爸爸提要求——“手机给我,我要登录玩游戏”。

有幸救了一条命,却没有丝毫悔改,依然沉迷游戏。

不敢想象再有一次,还会这么幸运吗?

因此,千万别让孩子沉迷于垃圾快乐,一旦陷入,就只能一步步沉沦。

父母要做孩子与垃圾快乐之间的一堵墙

孩子一旦尝试到垃圾快乐的滋味,他们是没有自制力和自控力的。

如果家长放任自流,孩子无法自己走出来。

父母这个时候要行动起来,避免孩子沦陷在垃圾快乐的深渊里。

那么我们父母该怎么做呢?

不妨试试下面的办法:

1、 做好孩子的榜样,从我们自身做起

杨绛先生说:“好的教育,榜样的力量很重要”。

孩子是非常善于模仿的。

乔布斯从来不在家里摆弄电子产品。

垃圾快乐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于是,每天晚饭后,乔布斯家里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会一起看书,一起谈论各种各样的话题,没有一个人愿意抱着手机和iPad看。

家长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讲一万遍长篇大论都管用。

如果想让孩子多读书、多运动、不过度沉迷于手机,自己就要作为榜样先行动起来,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2、循序渐进而不是完全禁止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禁果效应”,也叫“亚当夏娃效应”,意思是:

越是禁止的东西,就越会勾起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就越想要得到手。

我们做不到完全杜绝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逆反心,促使他们越不让我玩,我越要玩。

垃圾快乐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有这个需要的时候,我们不要冷冰冰的拒绝,而是跟他商量:我们吃完饭或是写完作业再玩,时间20分钟。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是个漫长的过程,严防死守从来不是最佳选择,循序渐进才是。

孩子每天都能保持下去,知道要先做正事再娱乐,并且娱乐时间要有限度。长此以往,那他就不会沦陷于垃圾快乐。

3、不要敷衍式的陪伴

放下手机真心地陪伴孩子,主动关心和靠近孩子,才能让孩子在爱的守护下,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忘却虚拟世界带来的“美好”。

都说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不如说拼的是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孙俪在家里开辟了一方小天地,种菜,陪孩子看着种子长大,管理,收获……

垃圾快乐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垃圾快乐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陪伴不一定需要花费很多金钱时间。

当我们空下来的时候陪孩子看一次电影,爬一次山,或者一起做一顿饭都是很好的陪伴。

孩子是否遭受垃圾快乐的荼毒,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并不大,主要是取决于

父母的态度。

父母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痴迷垃圾快乐的根源。

愿每个家长都能用爱和关心使孩子远离垃圾快乐,以身作则,增加孩子灵魂的宽度和生命的厚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