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停板沒了,遊資和龍頭戰法會消失嗎?

創業板出臺新政了,漲停板提高到20%。

如果真的執行,創業板估計就沒有漲停板了。為什麼?

20%的漲停風險太大,一個核按鈕就是40%,如果滿融的話,也許做錯一筆就爆倉,因為還有第二天的補跌。

從事實來上看,科創板把漲停幅度設置為20%,幾乎很少有漲停板出現。

也就是說,20%的漲停,就是消滅漲停板。

目前的政策是科創板、創業板先按照20%來,可以想象得到,將來主板也許會推行。

A股可能會迎來沒有漲停板的時代。

那麼問題來了,漲停板都沒有了,遊資還有嗎?龍頭戰法還有嗎?

我想這是很多朋友關心的問題,也是這幾天大家討論的焦點。關於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漲停板沒了,對遊資傳統的操作手法是一種極大打擊。這一點毫無疑問,不需要忌諱。

為什麼?

(1)絕大多數遊資,或多或少,----其實是大多數,都從打板中成長和積累財富。八年一萬倍也好,一年五十倍也罷,很多財富都從在漲停板中獲取的。其他即使沒有賺那麼多倍的遊資,也都是在打板的環境中成長起來,他們的發家,絕對擺脫不了漲停板這個獨特的制度。

(2)很多遊資不打板,比如低吸的、撬跌停的,其本質也是因為有一個漲停板的存在。如果沒有漲停板這個參照物,哪裡有跌停板?低吸的依據何在?也就是說,很多交易手法即使不打板,也與打板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3)這一點最最重要的,其實也是對上述兩點的總結:遊資的底層思維和底層框架是漲停板制度。很多遊資後來大了,也許不打板了,但是,他曾經打板的思維底色不會變,漲停板在他身上留下的基因和烙印不會消失。

比如,看市場強弱,很多遊資就是看漲停板家數,跌停板家數,連板家數,爛板家數,這一大堆指標的核心就是一點:圍繞漲停板。也即是說漲停板的思維底色會陰魂不散,揮之不去。

比如,點火和低吸,其實在我看來他們思維是一樣的,一個是正向引導,一個是反向引導。所謂的引導就是帶節奏。之所以這種引導有效,能夠帶散戶的節奏,其原因還是有漲停板的存在。

再比如激發人氣。最好的激發方法就是把一個股票給做成漲停板,特別是那種明星漲停板。如果沒有漲停板,很多股票就沒有那麼容易激發人氣了。

......

大家可以把你們懂得的所有短線技巧和戰術都羅列下,是不是背後都有一個無形的漲停板做暗示和參照物?或者都是在漲停板的制度下做出的博弈安排?

A股正是因為有漲停板的存在,才誕生了一批漲停敢死隊,然後才誕生了各種股神和遊資。當然,有很多股神和遊資不是靠漲停板發家,但是他們的

起心動念、

底層框架、

無形邏輯、

模型慣性、

以及由此衍生的戰術

都擺脫不了漲停板。

可以這樣說,只要是做短線,所有的方法,都擺脫不了漲停板,哪怕不是漲停板戰法,哪怕已經告別了漲停板模式。

所以取消漲停板其實是對傳統手法的一種革命。它需要重新更換底層框架。

其次,主板會變成核心戰場,科創板和創業板會被遊資和散戶拋棄。

這一點正是前面第一條導致的,因為漲停板制度是很多遊資、散戶的底層框架,如果漲停板取消了,大家只能去還有漲停板的地方玩,那就是主板。

至於科創板和創業板,因為沒有遊資和散戶光臨,會被慢慢邊緣化,除非基本面非常好的公司。

我們知道,A股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活躍和流動性,活躍和流動性誰帶來的?不就是遊資和眾多散戶?如果他們不光顧了,還有那麼活躍嗎?

不信你看看現在的科創板的股票,還有幾個蹦躂的?

其三,主板會變成20%漲幅嗎?即,主板的漲停板會消失嗎?

我認為終究會消失,都會變成20%,但這個時間會比較長,至少二三年之內不會。

因為很明顯,大家可以看看目前的科創板,很少人玩。管理層肯定不希望A股都沒有人玩。如果全部都搞成20%,A股的活躍程度就會大幅降低,這是不符合我們A股的主要功能的:融資。

不活躍了,還怎麼融資?

國外最羨慕A股的就是我們這裡的流動性強,我們這裡的股市活躍,換句話說,就是我們這裡的韭菜多。

關於這一點,管理層和相關利益方,不會比我們笨。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所有的股票都按照20%,甚至全部放開漲幅限制,會怎麼樣?還有遊資嗎?還有遊資戰法嗎?還有龍頭戰法嗎?

這個問題就是本文核心的問題。我們來逐個分析:

(1)遊資還會有嗎?

回答這個問題,先來思考下什麼是遊資?什麼是遊資戰法?什麼是龍頭板戰法?

遊資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大多人心中的遊資都是隻有幾個模糊的特點:

1、沒有備案,不像基金和其他機構那樣公開透明和受到嚴格的監管;

2、以短線風格為主,大多數喜歡漲停板和追逐熱點;

3、資金量大,技術手法鬼魅彪悍。比散戶錢多,比散戶技術高。比基金靈活,比基金持股短;

4、實戰出來,而不是學院派出生;

5、帶有一點草莽色彩,底層拼搏,靠能力殺出一條血路,實現從草根到大佬的逆襲。

這大概就是遊資在人們心中的樣子,雖然不準確,但大抵如此吧。

遊資是搏出來的,是靠天賦和勤奮成長起來的,他們對機會天然敏感,對熱點的嗅覺異常靈敏。正是這樣,他們才能在血雨腥風的股市存活壯大。

他們大多數都善於用漲停板,也理解漲停板對市場人氣的意義和價值。如果沒有漲停板了,遊資們會短期不適應,因為原來的底層架構沒了。但遊資不會消失。

為什麼?

大家想想,遊資是怎麼來的?

遊資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遊資是靠過人的天賦和勤奮成長起來的,他們是一群對數字和股市極其敏感的天才,他們對規則的利用妙到毫巔。

如果沒有漲停板,他們會根據新的規則,建立一套新的玩法。

我相信A股的遊資們,有這個智商。

《肖申克的救贖》上有他一句話: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這句話可以稍加改變來形容遊資:

有一種人是不懼怕任何規則的,因為他們天生就是為了博弈而生。

只要有規則,只要規則平等,遊資就會發明新的玩法。比如當年的權證,以及現在的可轉債,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漲停板,遊資不也是玩的火熱?

遊資是不會消失的。

但,遊資會淘汰,會分化。

因為沒有漲停板了,會更殘酷,更刺激。

那些能夠快速擺脫漲停板底層架構的遊資,會迅速成長。比如,浙江某頂級遊資(這裡不方面提他的名字,尊重對方的隱私),據說在2019年拿幾十個億買入五糧液,玩起白馬波段。也有南京的頂級遊資,在晶方科技、誠邁科技和寧德時代上玩主升浪。他們早就把視野從超短慢慢過渡為 波段+價值,擺脫了漲停板的底層架構。

但是,還有很多遊資,其哲學基礎、交易底色都是在漲停板制度下形成的,無論怎麼變化,都擺脫不了漲停板的烙印。

這種遊資需要1-2年的適應期,如果轉型的好,會重新成長為新型遊資,如果轉型不好,就會被市場淘汰。

一些經常上龍虎榜的遊資,我們能從龍虎榜的影子上看到,他們的風格就是:製造漲停板。

或者點火製造漲停板

或者卡位製造漲停板

或者主動引導封板

或者製造加速板

或者製造情緒板

或者製造空間身段板

這種遊資的起心動念和交易習性,就是漲停板。如果漲停板取消,對這種遊資影響比較大。

總之吧,遊資不會消失,但是會分化,會淘汰。

遊資的數量會減少,遊資的隊伍會更呈現頭部效應,做的好的越更好,做的 不好的沉寂了。

當然,我們得出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因為主板還是漲停板制度,至少幾年內還不會消失。

(2)還會有遊資戰法嗎?

其實,遊資戰法是一個很不準確的詞彙。什麼是遊資戰法?打板嗎?那低吸就不是遊資戰法嗎?

遊資是一個特殊群體,跟他對應的是公募和散戶。請問有公募戰法的提法嗎?有散戶戰法的提法嗎?

都沒有。

不能說公募用的方法就叫公募戰法。其實投資界愛以風格來定義投資,而不是以人群來定義。

比如,價值投資,成長股投資,量化投資,都是根據風格來定義的。

遊資戰法用群體來定義是不精準的。

具體什麼是遊資戰法?

在很多老百姓心中就是漲停板敢死隊。可是,事實上游資的手法非常多,遠遠不止打板一種,比如;

低吸

點火

加速

週期戰法

龍頭戰法

補漲戰法

套利戰法

公告戰法

主升浪戰法

技術指標戰法

形態戰法

等等等等,只是打板聽起來比較刺激、生猛,也容易傳播,所以很多人就把漲停敢死隊當成遊資。

必須承認,如果沒有漲停板,遊資的很多手法都會消失,因為底層架構沒有了。板思維也就結束了。

但遊資戰法中離漲停板比較遠的方法,會繼續保留,比如主升浪戰法,技術指標戰法,套利戰法,公告戰法,會繼續保留。

有的戰法不但會保留,而且還會更加發揚光大,這就是龍頭戰法。

(3)龍頭戰法還有嗎?

龍頭戰法到底是什麼,是有很大爭議的。有人認為遊資戰法就是龍頭戰法,其實不是這樣的。

二者不能互相取代。

龍頭戰法的本質是頭部思想,頂部策略,是第一性原理,遊資會採用這種戰法,但這不是遊資的專利,很多公募和機構也會用龍頭戰法。

龍頭戰法是擒賊先擒王,是頂部思想。我們看看巴菲特的選股邏輯,他就是典型的頂部思想,也就是龍頭思想。

龍頭戰法一花三葉,包括股權龍頭戰法,白馬龍頭戰法,黑馬龍頭戰法。前者如貴州茅臺、騰訊,中者如浙江龍盛、晶方科技,後者如貴州燃氣、東方通信。

用龍頭思想做股票的人非常多,遊資只是其中一個。

而遊資所用的方法中,也不只龍頭戰法一種,還有打板戰法等等。這裡有個東西容易混淆,那就是把龍頭戰法等於打板戰法。這是大錯特錯。

龍頭戰法有時候也會打板,但龍頭戰法的起心動念是頂部思維、是領漲思維、是主升浪思維,而打板戰法本質上還是溢價思維、是超短思維,二者不能等同。

當然,二者的行為特徵有時候有重疊之處,比如都有會追板,或者點火,但它們背後的邏輯和理念不一樣。

那麼,沒有漲停板後,對龍頭戰法有影響嗎?

肯定也會有,因為龍頭戰法配合上漲停板,更容易激發市場人氣和注意力。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沒有漲停板的市場,比如美國股市,港股,人家那裡照樣有龍頭股,照樣有龍頭戰法,只不過他們可能不叫“龍頭”這個詞,不過本質上,都是頭部思想、頂部策略,都是龍頭股。


漲停板沒了,遊資和龍頭戰法會消失嗎?


(微軟,美國上市的股票,典型的龍頭股)

我這裡要強調的是,取消漲停板對龍頭戰法的影響,也就止於少一個激發人氣的工具,如此而已。

甚至,除了這一點,其他都是好處。

為什麼?

第一,真實性。漲停板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會讓股價失真。因為有漲停板制度,有的資金為了漲停板而漲停板,或者說為了某種目的,比如

激發人氣、

卡位、

製造緊張感、

製造惜售氣氛、

製造虛假繁榮,

來引導股價,來帶節奏,導致股價失真的漲停。這個道理就像房地產售樓部門前找一堆人來排隊是一樣的。

如果沒有漲停板了,這些動作不能說全部消失,但至少會大部分消失。股價漲跌的真實性會好很多。

漲就是漲,跌就是跌。沒有人為了一個所謂的“板”來扭曲股票。

第二,不可能買到雜毛和跟風股了。有漲停板制度下,很人明明知道那個股票是龍頭股,但因為已經漲停了,或者一字板漲停板了,買不到,被迫去買一個跟風或者雜毛。如果市場好的話,跟風和雜毛還能賺錢,如果市場差,跟風和雜毛最先下跌。

漲停板沒了,遊資和龍頭戰法會消失嗎?

(科創板行情中,大家都知道市北高新是龍頭,但是因為漲不板制度就是買不到,如果你去參與這波行情,被迫去買跟風股)

而如果沒有漲停板,大家都不會去買跟風股,要買就是龍頭股。比如在香港上市的康希諾生物,如果你看好疫苗股,就直接買它,要麼就不買。不用擔心它漲停板買不到,非得扭曲的去買個跟風和雜毛。


漲停板沒了,遊資和龍頭戰法會消失嗎?

(康希諾生物-B,與陳薇院士有關的疫苗類企業,是疫苗股的龍頭,由於沒有漲停板,你想怎麼買就怎麼買,不需要考慮漲停板低點限制,如果這個制度推開來,你只需要研究疫苗的成功性和企業的基本面就好了,不要擔心哪個漲停板來卡它的位)

很多做龍頭的人,沒有虧在龍頭上,盡虧在跟風股上了。如果沒有漲停板了,大家都不要擔心這個問題了。

第三,先手和卡位問題。有漲停板制度,本來你和別人消息和反應能力就差幾分鐘,甚至是幾秒,結果股票迅速漲停了,買不到了,你只有明天才能買。如果明天再買,就淪為今天這批人的後手。特別是在t+1的制度下,擁有先手是致命的優勢。如果沒有漲停板,就不存在先手後手,你要買當天全部可以買到。只需要擔心貴賤和估值就好了。

第四,從現實世界來看,美股股市和香港股市,它們沒有漲停板,那裡一樣存在龍頭股,而且其龍頭股走勢更加飄逸、灑脫,浩浩蕩蕩、行雲流水。比如亞馬遜、特斯拉、微軟、騰訊、康希諾生物等等。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漲停板沒了,遊資和龍頭戰法會消失嗎?

(特斯拉,這是在美國上市的汽車類龍頭股,他們沒有漲停板制度,但其走勢跟A股的白馬不是差不多嗎?)

漲停板沒了,遊資和龍頭戰法會消失嗎?

(美國人造肉公司龍頭,Beyond Meat,典型的白馬龍頭走勢)

漲停板沒了,遊資和龍頭戰法會消失嗎?

(美國的大麻類企業龍頭,妖股在全球都存在,只要具有想象力,只要符合熱點,可見龍頭妖股與漲停板沒有必然關係,沒有漲停也可以有龍頭股)

漲停板沒了,遊資和龍頭戰法會消失嗎?

(香港上市的公司美圖公司,就是女生愛用的美圖秀秀那個公司,因為獨特的題材,在香港被暴炒,其走勢跟A股的龍頭股很神似)


漲停板沒了,遊資和龍頭戰法會消失嗎?


(中國恆大,許家印的公司,當時房地產熱點的時候,股價暴漲,其走勢跟A股的力的寧德時代、卓盛微有本質的 區別嗎?再次說明龍頭與漲停板沒有關係)

以上例子說明,如果你真的是做龍頭的,不用操心漲停板。如果沒有漲停板,龍頭可能更好做。

特別是白馬龍頭,如果沒有漲停板制度了,會擺脫所有枷鎖,做起來會更過癮。關於白馬龍頭,我在《龍頭信仰》裡面詳細的論述,這裡就不再展開了。

最後,我歸納下我的觀點,漲停板作為一種特殊的制度安排,是A股短線客的天堂,很多超短選手的底層框架和思維慣性就是漲停板。如果漲停板取消了,對於超短確實是一個打擊。但是,我們的遊資異常聰明,我相信他們會根據新的規則玩出一套新的玩法。

但,新玩法的探索,會更加殘酷,遊資會面臨淘汰和進化,適者生存。

龍頭戰法與漲停板是兩套哲學基礎,雖然有交叉和重疊,但隨時可以分家,沒有漲停板,龍頭甚至更好做。

當然,我們認為主板至少在三年內不會取消漲停板。那讓科創板和創業板取消漲停板吧,這樣資金會更加集中在主板,選股的標的和範圍會更小。

其實,這是利好遊資,利好龍頭戰法。

最後,用一個故事來說明我的觀點。

小時候在農村看露天電影,一開始大家都坐著看,都能看到熒幕。後來有幾個人不自覺站起來看,結果所有的人都必須站起來看,要不然看不到,其實效果也一樣。再後來有幾個踮著腳尖看,結果所有人又必須踮著腳尖......後來大家又站在凳子上看,結果所有人也必須站在凳子上......

這一幕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制度搞來搞去不如不折騰。很多時候大家擔心的不是制度好壞,而是擔心變來變去。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做好應對變化的準備,探索新規則下新的玩法。

時不我待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