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網約車98天后重啟:去見老朋友、給孩子打疫苗、大吃一頓

武漢網約車98天后重啟:去見老朋友、給孩子打疫苗、大吃一頓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黃永進)疫情突然而至,改變了很多人的出行計劃,也意外地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軌跡。兩個多月過去,武漢網約車重新啟動,人們的出行和生活終於按下“重啟鍵”。這些日子,他們經歷了什麼?對生活的理解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網約車復工後最想去哪裡?五位乘客講述了他們的故事和出行願望。

武漢網約車98天后重啟:去見老朋友、給孩子打疫苗、大吃一頓

叔叔患新冠去世她仍守在一線:疫情讓我更珍惜親友

疫情期間,潘秀娟的叔叔患新型冠狀肺炎去世了。知道這個消息後,潘秀娟當時就傻了,腦袋一片空白,記得年前他還邀請父母一起吃飯。“那時我正在武漢做志願者,給各醫院及單位配送物資。我的家人知道後,都非常反對,特別是我媽媽。疫情早期由於物資緊張,我經常給家裡送些菜,但我媽都直接扔了,說怕有我帶的病毒,氣得連續吃了幾天救心丸。”潘秀娟回憶道。

潘秀娟說道,自己之前已經做了二十多年公益,家人的阻攔並沒有讓她放棄。但是叔叔去世對她內心衝擊特別大。“得知消息的那天,我暗暗下決心,為了父母,為了孩子,我再也不出去了,誰再叫我出去,我就罵他。”可是第二天,一打開微信群,看到志願者群裡在分配任務,潘秀娟還是忍不住出去了。

很多朋友聽說潘秀娟在武漢一線做志願者,都把他們的好吃好喝的,以及防護物資寄給她。一個在意大利的朋友給潘女士寄了很多維生素C。意大利疫情也很嚴重,潘秀娟問她口罩夠不夠用。她說:“潘姐,我只要不出門,口罩都夠用。”後來潘秀娟才知道,她其實是把口罩一個不留地寄給到了武漢。還有一位三十年沒有聯繫的朋友,知道潘秀娟在做志願者,不管她回不回信息,每天早上一定道早安,確認她活著,後來潘秀娟每天發條朋友圈,讓所有親友知道她活著。“等疫情完全結束之後,我要經常組織家庭聚會,也要多去拜訪朋友。經歷這些事後,突然變得特別珍惜親友,敬畏生命。”她說道。

武漢網約車98天后重啟:去見老朋友、給孩子打疫苗、大吃一頓

疫情期間作為醫生不慎發燒:希望生活能恢復正常

王珩在武漢兒童醫院工作,在疫情期間為遠程會診提供技術支持。武漢兒童醫院是武漢市唯一一個接受新冠患兒的定點醫院。

疫情初期,一週的遠程會診數量相當於過去一個月。工作量也倍增。王珩的排班,從開始時一週三個白班、一個夜班,到後來每週有四五個白班加一個夜班。“疫情期間,我都在工作,爸媽在家都特別擔心,但是沒辦法,這是我的基本職責。”他說道。

1月21日,王珩發燒了。“中午感覺不適,午休之後仍然發熱,體溫計一量,37.3度。當時心裡有點緊張,但在同事們面前還是強顏歡笑,說發熱正好是自己白細胞在努力工作的證據。”王珩回憶起來還是有些餘悸。當天,領導讓他拿藥回去自行隔離,回到家,王珩趕緊吃了各種藥。同事們也紛紛打電話過來詢問情況。“當時自感覺尚可,但一晚上體溫卻不斷波動,最高時接近38度,有生以來頭一次畏寒,出了被子就打哆嗦,上下牙都在打架。”

第二天早上量體溫發現恢復正常了,王珩說自己真是深刻體會到人世間最美妙的成語“虛驚一場”。隨後,他趕緊同領導彙報,經過14天自行隔離,終於又被安排去上班了。

4月4日公祭日,早上10點在防空警報響的剎那,王珩聽著心裡很不是滋味,不知怎的眼淚就下來了。“疫情期間聽說過不少悲慘的事,感覺自己作為倖存者算是幸運的,能挺過來。武漢復工,我也不想一定出去做什麼,就是希望生活恢復到正常就好。”他認真的說道。

武漢網約車98天后重啟:去見老朋友、給孩子打疫苗、大吃一頓

新手媽媽參加多個公益組織:希望孩子長大做個有擔當的男子漢

白潔是一名衣櫥管理師,疫情期間,參與了好幾個公益組織,主要的兩個,一個是民間公益車隊,一個是社區志願者組織。在封城那天,車隊自發組織起來,義務接送醫務工作者,定點向醫院送物資。白潔是團隊的微信群管理員之一,負責為車隊成員每天打卡體溫、發佈任務和反饋執行情況等信息。

“我做公益很多年了。以前都是匿名,不希望別人來感謝我,因為這是我自己想做的事。但現在,我都用真名,為的是給寶寶做一個榜樣。”白潔的寶寶在2019年9月出生。白潔希望通過自己言行影響他,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善良、有大愛、有擔當的男子漢。

去年懷孕起,白潔就特別注意出行安全。由於懷著孕開車出門風險高,乘坐公交車或者地鐵,經常遇到同乘的人為她讓座,白潔心裡總有些過意不去,所以一直都是在美團上打車。“我希望武漢快點完全恢復成以前的樣子,也希望全世界儘快恢復正常,讓生活迴歸應該有的樣子。等一切好轉後,我第一件事就是要帶著寶寶外出打疫苗。他是生命的延續,亦是未來的希望”白潔說道。

武漢網約車98天后重啟:去見老朋友、給孩子打疫苗、大吃一頓

疫情期間吃了一百多頓番茄炒蛋:解封一定要去大吃一頓

疫情期間,連電飯鍋都不會用的90後程序員龔璽,學會了人生第一道菜——番茄炒雞蛋。在隨後兩個月裡,她每天兩頓,吃了一百多頓,最後因雞蛋吃得太多,肚子壞了。

“我家在湖北省孝感市,離武漢很近,坐高鐵不到1個小時。回家前一天,我讓朋友把電腦和貓先送回老家,打算參加完公司年會就回去,結果當晚喝了太多酒,回家倒頭睡著了。”凌晨三四點,朋友給龔璽打電話,提醒她武漢即將封城,但龔璽沒接到電話。等她醒來時,已經是第二天早上十點多,武漢已經封城。

龔璽告訴記者,自己在外頭工作4年了,但連電飯煲都不會用。疫情剛開始,她買了一堆零食,吃了好幾天,實在扛不住了。最後只能網上買菜和大米,自己學習做飯。除了吃飯,一個人在家沒人說話,也沒有電腦上網,感覺特別無聊,也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結束,很焦慮,真的像蹲監獄。“武漢終於解禁了,我第一件事要打車出去大吃一頓,最好油炸的或者火鍋。”龔璽開心地講道。

武漢網約車98天后重啟:去見老朋友、給孩子打疫苗、大吃一頓

疫情期間在社區當起小管家:比起環保項目這不算特別難的事

餘長潤一直在做環保項目——循環農業,武漢封城前,餘長潤計劃交接完工作後,趕回湖北省洪湖市老家跟家人團聚。封城之後,就沒回去,留在武漢。

疫情初期,什麼物資都緊缺,餘長潤帶著小區的居民和業主,組建了一個疫情服務小組,幫助大家購買生活必需品,比如酒精、消毒液、口罩等。另外還建了蔬菜群、肉類群、乾貨群、醫藥群、水果群六個微信大群,幫助社區居民分類解決基本的生活所需。

做志願者的時候,餘長潤中途還生病了。因為每天採購完物資回來,都要等所有居民拿回去,從聯繫送貨、卸貨,到居民拿回去,從早上忙到凌晨。“生病後,社區很多人給我送來藥,讓我感覺很溫暖。”餘長潤說道。

2月23日是餘長潤生日,很多志願者在群裡發來祝福,有的甚至還發了紅包,雖然沒領但特別感動。餘長潤說自己最大的感受是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接觸下來還是好人多“等疫情徹底結束後,我想去旅遊,約幾個好朋友,出去好好放鬆一下。”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