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七歲頑童為師的故事


孔子拜七歲頑童為師的故事


孔子拜七歲頑童為師的故事


孔子拜七歲頑童為師的故事


孔子拜七歲頑童為師的故事

作者:詩書傳千古

話說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帶著他的學生周遊列國,宣傳他儒家的政治主張。可謂是處心積慮啊!

這一天孔子做的馬車就到了晉國。正走著,看見一個小孩在路當中,旁若無人的堆著些碎石瓦片自得其樂的玩耍著,也就擋住了孔子的路。

孔子下了車,看了看這個小孩,也就是六七歲的年紀,還不知道什麼,就和顏悅色的對孩子說:“這個頑童,你不該在路的中間玩耍,既擋住了我們的車,還很危險。找個好的地方玩去吧。”

孩子抬起稚嫩的小臉說:“您這個老人家,看看不是我要擋住您去的路。您來看看這是什麼!”

孔子一聽就是心裡一嚇。看了看,原來是這個孩子用碎石瓦片在路上擺了一座城池,這一下非同小可。

這時孩子又說:“這分明是這座城池擋住了您的路。應該麼!是城池給車讓路才是呢?還是車給城池讓路呢?您說!”

孔子怔了一下,他覺得這個孩子既聰明肯動腦子,還不失禮儀,是個可造之材。於是就問:“這個頑童,你姓什麼?今年幾歲了?”本來孔子被這個孩子給問住了,但是他發現這個孩子的慧根不錯。孩子回答說:“我姓項叫項襄。今年七歲了。”孩子這不吭不卑的回答,讓孔子有了一種願望。

孔子對他的學生們說:“項襄七歲懂禮,可以做我的老師了。”學生們都不解師傅這是說哪裡話來?自己本來就是個聖人,怎麼還要拜這個七歲的孩子為師呢?”

孔子不答,只是默默地走到項襄跟前,行了拜師禮。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待學問上是不恥下問的,不管你的年齡大小,只要你的知識比我高,那你就是我的老師。這時孔子對待學問的態度。不然怎麼說孔子就是聖人呢!何況你我這些凡人。

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看來他真的是這麼認為的,也是這麼做的。

現在的人遇到問題解決不了,不是前去問問那些有能力的人,而是除了上網找答案外就沒有其他的法子了。豈不知學問學問,一學二問才是增加知識的積累。可是現在有多少人還去問問他的老師們呢?致使那些老師們失去了自己做老師的本心。有多少老師們天天盼著他的學生去問問他呀!那可是他的本職工作啊!

親們!我今天把這個故事送給大家分享一下,目的就是回顧一下自己,並且教育孩子們在上學其間一定要勤學好問才是,所以說學問這兩個字的奧妙可是深厚的意義呀!

孔子拜七歲頑童為師的故事


孔子拜七歲頑童為師的故事


孔子拜七歲頑童為師的故事

材料來源於《論語通譯》圖片來源於網絡和自拍,有異議者告知可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