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杂文真好“像投枪,像匕首”,现在读来你感想如何?

珠峰玉鹤


我顶啊,鲁迅我的偶像,那个年代为数不多敢于拍案而起的读书人,横眉冷对千夫指,大丈夫就该上能九天揽月,下能五洋捉鳖,就乾坤于即到,挽社稷与将倾。


破戒僧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的比喻是再形象不过了。鲁迅的杂文文笔犀利、铿锵有力、一针见血地揭露社会恶势力的反动与虚伪,如匕首,似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对社会现象有讽刺的攻击性。鲁迅的巜呐喊》等系列杂文以笔风泼辣犀利、冷讥热讽,入木三分,字字句句正中致命之死穴,勒紧敌人要害,被毛泽东评价为“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还有鲁迅先生的杂文《坟》、《热风》、巜华盖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等杂文是如此讽刺和揭露了黑暗的旧中国的罪恶努力的嘴脸,号召和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为摧毁腐朽的旧中国黑暗而前赴后继的战斗。其唤醒民族推动社会的文明、自由、进步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郭沫若(诗人、学者):这个曾是鲁迅先进的文学死对头,当鲁迅先生死后也激昂评价鲁迅:“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创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腑首甘为孺子牛”的精典之句成为当代的名言,然而一些别有用心者,居然冷眼看待鲁迅先生,恶意要将鲁迅的作品移开后代的视线,离开“教科书”,真令人愤慨之。





天马行空128039981


今天称赞鲁迅的杂文真好,“像投枪,像匕首”,鲁迅本人或许不这样看,他对自己的文章的认识是这样的。


“我先前的攻击社会,其实也是无聊的。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我之所以得以偷生者,因为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不知道,并且我的话也无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否则,几条杂感,就可以送命的。民众的惩罚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 ---《答有恒先生》


但是对于识字,知道的人来说呢?鲁迅的杂文的确“像投枪,像匕首”,因为它时常能戳到人的痛处,然后让人感觉到---疼。


我有的时候很好奇,就是那些称赞鲁迅杂文像投枪像匕首的人,是不是因为感觉到这枪也好,匕首也罢,都不是投向自己的,于是可以放心的喜欢。我有时候能感觉到鲁迅的匕首就是扎向“我”的,这常让我感到不适,也常让我为之警醒。


“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像,而对于凶兽则显羊样,所以即使是显凶兽像,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什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忽然想到-七》


“中国中流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俩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是到了外边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扑打,使他畏缩不前,仿佛一个奴才,然后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海上的儿童》


我对鲁迅,真实的感觉是:“冷眼热心”,所谓“哀其不幸是热心,怒其不争则是冷眼”,我常想鲁迅在今天大概混的不会好,因为他谁也不讨好,既不屈服于权势,也不谄媚于群众,我不知道如果他活在当下,有几个人支持他,大概有的人就是要死了以后才被人发现他的伟大吧。


鲁迅是个战士大家都是承认的,但是苍蝇是哪个呢?我一直都没想的太明白。


“战士死了的时候,苍蝇所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嘬,营营地叫,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死了,不再来挥去牠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的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牠们的安全,远在战士之上。的确,谁也没有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战士和苍蝇》


读鲁迅,除了认识他所生存的那个时代,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他能让我看穿一切的假象,虚伪和欺骗而并不沮丧,因为“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也会让我从他的热心中感受到温暖---“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