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對我很好,也很內疚,但我們分手吧

這裡是WeGo戀愛援救,有情感困惑,點擊上方「關注」,可發私信給我們。

看待愛情,我一直建議各位小夥伴,不要理想化去看。

理想化都在我們腦海裡,現實中是沒辦法實現的。

但我們大家都總喜歡理想化,因為大多的情況,我們害怕看到真實。

包括父母在內的其他人,對你所做的犧牲,是愛?還是滿足他們自己?

老生常談:真正的愛是不需要回報的。

對嗎?

伴侶單純的犧牲,無私的奉獻,只為了讓我們過上最好的生活。

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在“無條件的愛”裡面,有些人會內疚?

你害怕妻子失望?

覺得令丈夫不高興的話語是那麼難以說出口?

對丈夫一旦有了情緒,你會極度自責,他為了家努力工作,我怎麼還發脾氣?

我知道你對我很好,也很內疚,但我們分手吧

有一個案子,前任對挽回者說:我知道你對我很好,我也很內疚,但我們分手吧……

作為挽回者,很難理解這其中的邏輯。

但我想試圖告訴一些小夥伴,對應“無條件的愛”這種人設,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犧牲和無條件的愛。

當一個人理想化地面對“無條件的愛”這種人設,往往會被這種愛壓得喘不過氣來。

不知道有沒有過過苦日子的小夥伴?

假設有,而你又內心活躍善於感受,我說一個場景,你應該不會陌生。

小時候,家裡很窮,你吃著甜甜的蘋果,媽媽不吃,看著你吃。

那時候你還小,不知道內疚這個詞,你只知道,“我要聽媽媽的話,做個好孩子,只做媽媽喜歡的事情,長大了我要讓媽媽快樂”。

長大了,也有了女朋友了。蘋果可以成箱的買了,手機一點,就有人送上門。而你發現,媽媽還是不吃,還是讓你和女朋友先吃。

這個時候,你體驗到了內疚,你被這種感覺折磨。甚至當你女朋友“沒心沒肺”地拿起來就咬的時候,你會歇斯底里上去就是一巴掌:你沒吃過蘋果麼?我媽還沒吃呢!

過後,你卻不知道這種憤怒從何而來。

小夥伴也許會覺得這有些誇張了,但我告訴你,這場景是我一個案子裡的真實片段。

當然更多的情形是,你不得不壓抑你的自我。

“因為我的內疚感,因為我欠她的,我就得活成她想要的樣子,不能令她失望”。

媽媽的這種行為,其實並沒有令你舒服,而是讓你無法表達自己,被內疚折磨,活在“虧欠者”的感覺裡,始終被媽媽控制。比如讀媽媽認為好的專業,做媽媽覺得對的事業,找媽媽認為合適的伴侶。

涉及媽媽這個身份,這個說法會讓很多人心裡不舒適,也包括我自己,顯得有些狹隘。

這裡只是拿出來讓你放大了去理解其中的邏輯。

為什麼一味犧牲沒有自我的伴侶會讓另外一方活的不舒服?

因為這種關係,就是會讓人不舒服。

同樣的,犧牲人設的那方,往往停留在這個人設中,並不想知道這一點。

畢竟,如果一個人“知道”了,我讓別人不舒服了,那他(她)就沒有辦法再拿自己做的事情,當做獲取回報的資本了。

這也是大多數以內疚捆綁孩子的父母,不可能去意識到的真實。

對於獨立的人格來說,只有平等的關係才能令彼此感受到自由。

啥是平等關係?

在付出的層面,我們付出的一樣多,對不?

像天秤的兩端,沒有虧欠。

這是數學層面。

在情感交往中,你沒辦法去計算,是自己多一點,還是對方多一點,因為雙方的行為和量化標準都不同。

那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什麼是平等的不製造虧欠和內疚的自由關係呢?

你的付出是你自己的選擇,而不將付出當做控制我的工具,不以要求我的順應作為回報。

那麼這樣的關係,就是平等自由的。

我們在這樣的關係裡,就可以保持著一種獨立完整的感覺,可以坦然地維護自己的界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